包海丽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体育培养途径研究
包海丽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体育培养路径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航海类大学生与航海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之外,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职业化改革,体育课内人际氛围的营造,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推进以及航海特色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等,不失为一条独特而有效的培养路径。
航海类专业;心理素质;培养;体育路径
航海类职业的特殊性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使航海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21世纪对航海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9]。海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要长期在海上航行,工作环境艰苦,空间狭小,噪音大,工作时间长、轮班作业呆板,危险性高,使他们要承受比较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不仅要求船员有健康的心理,同时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品质和特征[1],心理素质来自于个人长期社会性活动,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1]。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临海上工作的特殊环境和突发事件时能够有良好的智力结构和品质,随时应对不可预测的海况和事故。船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靠后天培养与训练所得[2]。要培养船员特殊心理素质,尽量在大学学习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路径,从发展的角度培养具备与航海工作相适应的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航海工作的适应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安全地在船上工作。
1.1抗焦虑的能力
由于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毕业生将面临不同于平常的工作环境——海上环境恶劣,高风险,长期的轮班工作时间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所以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茫然,心理焦虑。再加上航运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使航海类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难免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大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问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他们抗焦虑的能力。
1.2孤独耐受能力
孤独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3]。船舶长航线航行,久不靠岸,海员远离家人,与异性交往过少,这种消极的情绪尤其突出,是影响安全航行的诱因。处于青年期的航海类大学生们都有交往的需求,伴随着性发育的成熟,更是渴望得到爱情,但是船上接触社会面窄,大多数船员都是男性,缺乏大的集体环境,会使他们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的心理,导致交往困难,缺乏正常情感交流,就会使一些人产生挫败感,心灰意冷,丧失自信心。因而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开拓生活面,培养适合船上锻炼的体育项目,结交能够进行真诚交流情感的知心朋友,使船员保持良好稳定的心境状态,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航行。
1.3意外事件应对能力
航海是比较危险的工作,海上情况是千变万化,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比较高,难免会使船员产生慌乱感,所以对船员的应激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航海院校应根据远洋船队航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有组织的科学的专门航海体育模拟训练,使船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积极的应急状态,丰富的知识经验,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沉着勇敢的应对能力使危险化险为夷。
1.4人际交往能力
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际交往的缺失而产生的。人际关系的适应,是适应社会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航海类学生突然来到一个新的船舶环境中,面对陌生的面孔,焦虑的船员群体,各种人际关系需要自己来处理,使他们发现无法建立起平常的交流、自己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有些人便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感,使更多的交流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造成实际交往的缺失。心理学认为社会交往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需要,只有通过与人实际交往,个体才会产生自己是属于某一团体或组织的感觉,才能免于孤独和恐惧,从而达到归属感与安全感。所以航海大学生要具有与不同人群实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免于置身孤独的环境,使自己与船员形成群体共存感,同舟共济,愉快工作。
1.5认知决策能力
由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船员应具备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尤其是敏锐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持久的记忆力、灵活迅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决策和果断行动的能力[2]。在航道变换、雨雾天气和大风大浪环境中航行时,遇到紧急事件发生时必须运用良好的认知心理素质瞬间完成对复杂环境的分析,通过思维对险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当机立断、大胆果断做出决策,稳定的排除险情,安全航行。在航海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途径。
1.6自信心
作为航海人,仅仅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还是乏力的和无竞争力的,必须要具备航海人独特的自信魅力,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坚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自信心越强,越不怕挫折,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的激情,越能够信心百倍地在船上工作。自信心高的船员一定会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所面临的工作任务,相信自己能完成岗位任务。航海大学生在校其间就应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较高的自信心。
1.7环境适应能力
航海院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后一下从生活多年的陆地生活改变为飘泊艰苦的船舶环境。航程风险重重,变化多端,船体环境狭窄、生活不规律、机器动力设备噪音大,空气污染,酷热难耐,船上单一的男性群体,单一的工作,人际关系改变等这一系列环境的变化对航海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特别大的影响。人受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顺应性变化和顺应性不良行为,不良的船员心理素质会对航行的安全构成很大的隐患[4]。所以航海院校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其间就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使他们面对艰苦的锻炼和考验时,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提高航海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心理素质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记忆、想象、情绪情感、性格、气质、意志水平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其中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是认知方面的心理素质,气质和性格是船员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心理素质[4]。心理素质是船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船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都是依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所得[2],通过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和行为方式的培训来完成。只有具备了与航海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完善,方能适应复杂的航海环境,并能安全地从事航海工作。
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是人们进行心理宣泄,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锻炼通过活动转移注意力,使他们暂时忘却烦恼积极投入到运动中,体验快乐,避免孤独,提升自信心,缓解学业带来的焦虑状态。体育教学形式是在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用身体动作、眼神、表情等非语言动作进行教育和交流,对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场所,这种群体活动对航海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产生对彼此的信任感,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课外体育活动也能加强航海类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交流交往,扩大交往面。航海体育活动更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游泳、跳水、翻筏、操艇、爬绳、爬梯、浪木等活动中必须注意力集中,有目的地感知、观察、思维和记忆,这些运动有助于学生对事情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决策能力;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本身竞争性,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等特点,体育活动和竞赛都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战胜困难而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通过航海专业模拟训练的身心体验,使航海学生具有勇敢顽强、沉着果断、坚持不懈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达到符合海上工作生活的最佳状态。从锻炼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锻炼能够分散航海类学生从自己专业的学习生活中带来的挫折感和恐惧感,在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时产生较强的我能行的自信心,情绪表现上乐观开朗、振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保障航行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航海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教学环境主要是室外场地,爬杆、滚轮、跳水、游泳,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环境变化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不仅经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机体疲劳和肌肉酸痛,而且要承受心理的考验,这对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体育锻炼是有效培养航海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1通过体育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改革,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航海工作需要的心理素质,应该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与航海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使航海体育在强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同时更注重专业身体素质和航海体育技能的培养。提升航海体育课程内容,去掉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增设户外活动,如游泳、潜水、救生自救、探险、拓展、攀登,平衡、沙滩排球等;增加能够在船上开展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武术、健美操、街舞等。通过设置职业化的教学内容,模拟航海实践教学的具体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动作练习、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快乐地融入到航海体育教学中。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尝试面对困难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克服困难,学会生存,树立自信心,应对紧急的突发事件,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3.2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过份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学习。教学的模式多数也是以普通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主,与学生的航海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联系得不够紧密,在培养的心理素质方面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所以要彻底地改变教师以讲授为主的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航海体育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在教学中应具备良好的判断、识别以及运用引导行为的能力,掌握引导的时机,积极的适时进行指导学生[9]。多加强航海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感受和锻炼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环境刺激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
3.3体育课内营造竞争合作氛围,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7]。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消除交往障碍,彼此之间产生信任和友谊。在航海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多开展一些必须通过交流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进行间接或直接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间不自觉地产生亲近感,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对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通过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融洽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交往成功的喜悦,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3.4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推进,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航海体育教学仅仅依靠每周两学时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延续和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的内容,把课堂教学拓展开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航海体育锻炼中来,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航海体育技能和专业身体素质;也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比赛的形式开展,增强趣味性,增加吸引力,使学生在既活泼又严肃的比赛中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体育教育还应该重视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多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络视频这些先进的教学平台,增加航海体育的信息资源,不断地丰富校园航海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闲暇时也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
3.5开创航海体育特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航海类专业的学生除了校园体育活动外,更要把体育活动延伸到校外,深入社会第一线来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此航海体育活动应该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服务,为社区的渔民提供体育指导,开展一些野外的拓展活动。进入港口向有经验的船长、水手请教不同岗位对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以及他们的健身体会,与船员们进行体育竞赛,实现校内外的衔接,使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尽早熟悉工作环境[8],在体质上、工作的应对心理素质上相互协调。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与航海工作相适应的抗焦虑能力、孤独耐受能力、意外事件应对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必须具有交往能力、认知觉策能力、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这些较高心理素质的体育培养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人际氛围的营造、内外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些途径来实现,不仅促进了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为其航海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1] 张永华.大学生自我超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 黄志,邬远和,等.船员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素质评价标准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9(3):9-12.
[3] Weiss RS. 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isolation[M].Cambridge,MA:MIT Press,1973:1-7.
[4] 陈一茜.论船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J].航海技术,2008(3):72-73.
[5] Taylor,C.B.et al.Exercise testing to enhance wive’s confidence in their husbands’cardiac capabilities soon after clinically uncomplic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85,55:635-638.
[6] 张杰.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
[7] 郭文彪.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的效应与途径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7-119.
[8]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51-53.
[9] 张美云.航海体育锻炼对航海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08(12).
ResearchontheUsingPEApproachtoCultivatethePsychologicalQualityfortheMarineMajorUniversityStudents
BAO Hai-li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316021, China)
How to use the PE approach to cultiva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has not been deserved much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Actually,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thods, we can also adopt the following unique and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for the marine major students such as professional reform for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PE, building the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in PE class, promoting its integration in or out of PE class as well as carrying out practice activities of marine PE.
marine maj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cultivate; PE approach
1004-3624(2013)04-0096-03
G804.85
A
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航海类院校学生海上应急心理素质培养研究》(SCG382)
2013-05-30
包海丽(1977-),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