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2013-01-28 08:25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51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福会谭恩美喜福会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51)

由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同名小说改编,美籍华人导演王颖执导的影片《喜福会》,讲述了四位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从中国内地移居美国的女性和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影片表现了四对母女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习俗与先进文明的西方间的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并最终让这两种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

1.母女之间的的矛盾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产物,她们对女儿的爱往往不是一直肯定,而是不断的挑剔与讽刺。在她们看来,在外人面前称赞自己的女儿是一件很浮躁的行为。而她们的女儿却是浸染了美国的西方思想,甚至有意疏远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让她们的母亲感到非常的惶恐,自己的女儿不受自己的约束和控制,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当母亲们以中国老旧的观念要求女儿时,女儿们的反应自然是无法理解。中国的母亲都有让自己的女儿来弥补自己年轻时未曾实现的心愿期,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女儿的身上。这些美国女儿们则觉得母亲的做法已经越线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母亲操纵下的傀儡。June曾说过“我母亲相信在美国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母亲们认为在美国有许多机遇,所以她们有责任鼓励女儿,甚至必要时去逼迫女儿,在她们看来这是“为她们好”。然而,女儿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们觉得“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因此她们不愿意自己的人生轨迹由母亲来规定,不满足于仅仅为了实现他人的梦想而奋斗。

2.中国式的谦虚与美国式的直爽之间的冲突

Waverly第一次的婚姻就是为了讨好母亲而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人,最终以离婚收场。当Waverly把新男友Rich带回家拜见父母的时,土生土长的Rich在这个中国家庭中的表现让人忍俊不止。当Waverly的母亲钟林冬把自己引以为傲的拿手菜端上来时说了一句"This dish is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It's too bad to eat, but please. "多么中国式的谦虚!而美国人Rich在尝了一下后却说:“加点酱油就好了”说着还真拿起酱油瓶往盘子里倒。在场的中国人面面相觑,这个美国人的做法是极度不给主人面子的,而他自己还全然不知。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主人请客,总要自谦一番,说一些“做的不好,请多包涵”之类的反话,然后客人呢,却要在品尝之后大大夸赞一下,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很明显Rich并不懂中国饭桌上的“潜规则”,用美国人的直爽坦白,给自己女友的母亲一个实实在在的下马威。

3.夫妻关系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冲突

莺莺的女儿Lena与丈夫一直保持AA制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个人用品由自己买单,其余花费都两人平摊。慢慢地,问题就犹如冰山一角显露出来。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一般是女方掌控家里的经济大权,丈夫按月上交工资,由妻子来支配家里所有的开销费用。但在美国,很多夫妻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即AA制。表面西化骨子却深受中国传统影响的Lena从内心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但为了保全家庭,她选择了妥协,处处隐忍丈夫。但她的牺牲与让步并没有成功挽救自己的婚姻。

二、《喜福会》中的文化融合

1.母亲们逐渐接受美国文化

渐渐地,母亲们似乎不是那么排斥美国生活了,尽管偶尔在麻将桌上还会冒出几句方言,但她们似乎越来越习惯每周末的宗教活动,用她们并不顺溜的英语尝试和他人接触。当许安梅的孩子在溺死后, 她首先想到的不是中国的菩萨保佑, 而是西方的上帝祷告。钟林冬因女儿和美国男友私奔,气愤到要脱鞋打人,可最后她在女儿第一次婚姻失败后明白只要女儿幸福无所谓找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接受了美国小伙子Rich, 并耐心地教Rich如何吃螃蟹。钟林冬终于妥协了,这种退让更多是母亲对女儿的爱。

2.女儿们对母亲有了更多的理解

当女儿们从少女变成人妻, 在经历了事业与家庭的挫折后, 她们逐渐变得成熟, 也慢慢开始学会理解并接受母亲们的中国式情感,女儿们的成熟使得母女矛盾逐渐缓和。Rose在家庭发生变化后,曾一度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这是多么美国式的做法!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在母亲的劝说下,Rose终于向即将离婚的丈夫Ted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为自己在这场离婚大战中赢回了一局。而June在母亲生前一直与她关系不够亲密,直到母亲去世后才一点一滴感受她无声的爱。 当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上海,见到自己的两个姐姐时,血浓于水的亲情终于让她明白:原来母亲对自己是那么的重要。

三、结语

赛义德曾说:“一切文化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任何一重文化是孤立单纯的,所有文化都是杂交性的,混成的。”《喜福会》在两代华裔女性的文化碰撞中寻求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探索与界定,母女之间的最终磨合实际上就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认同,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重构了的只属于华裔这一群体的第三种文化。

[1]谭恩美. 喜福会 [M] 程乃珊, 严映薇, 译. 浙江: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2]王岚.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冲突 [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梁素琴. 寻梦人的心理世界——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 04) .

[4]谭岸青. 论谭恩美两部长篇小说的叙事风格[J] 当代文坛, 2004(2)1

[5]魏青. 《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J] 电影文学, 2010(04)

[6]刘熠. 《喜福会》:异质文化交汇的画卷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猜你喜欢
福会谭恩美喜福会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