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明 丽
(福建省德化县林业局 362500)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建与改造思路
——以福建省唐寨山森林公园为例
郭 明 丽
(福建省德化县林业局 362500)
对福建省唐寨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现状建设管理进行总结与分析,从物种多样性、季相变化、森林公园特色等多方面阐述了唐寨山森林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公园总体改造规划,提出该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以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唐寨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建;改造对策
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内部最重要的景观元素。随着人们对“森林城市”认识的加强和对环境建设的重视,园林植物的景观营造已成为园林绿化工作的核心。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多样性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户外游憩场所、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任务,是林业自然保护结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向社会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要基础。
唐寨山森林公园是一个城郊型森林公园,目前公园的植物景观以马尾松、杉木纯林为主,林相季节单调,易受病、虫、害侵染。且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一些风景缺陷,需对其实施改造来进一步提高景观档次。因此,通过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设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对全面推进唐寨山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关西北侧浔中镇,批建于2002年8月。由于德化县的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森林公园总面积于2009年由批建时的1476公顷调整为842公顷。该森林公园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目前基本完成总体规划近期建设任务。从总体布局上讲,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可分为“三区”、“六园”、“三林”。“三区”是指南大门景区、博物馆区、西华岩寺景区,“六园”是指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珍稀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三林”是指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森林公园内现有景点37处,其中人文景观18处、生物景观9处、地文景观4处、水文景观4处、天象景观1处。同时,公园内还建有游乐园、度假山庄、森林木屋、观景亭、观景水库等。
园内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达91%,植被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经济林、灌丛、草丛等7种。以马尾松、杉木等为主的常绿针叶林约占森林公园林分总面积的70%。园内有多种桉树人工林。在西天山东南侧、通天烛山南侧分布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针阔混交林,树种以甜槠、米槠、阿丁枫、樟、楠、木荷等为主,常与杉木、马尾松、毛竹等组成针阔、竹阔混交林。林下灌木以杜鹃属、柃木属、冬青属的种类为主。主要野生药材植物有南沙参、葛根、葛花、土茯苓、七叶一枝花、观音串佛手等。城区边缘保持着如此完好的森林植被,在闽南地区实为罕见。
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既是一个集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内涵丰富的山地型城郊森林公园,又是一个社会公益效益显著的开放式的现代城市公园,已成为德化县广大市民休闲、健身、避暑纳凉的良好场所,近几年每年入园人数达50万人次以上。
(1)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以马尾松、杉木等树种所构建的同龄针叶纯林植物群落为主,目的建群阔叶树种较少,物种多样性单调,景观类型单一。
(2)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以彩叶树种作为建群树种较少,只有枫香、栎、黄连木等几种;以彩叶树种为主的植物景观比重小。从总体上来说,缺乏季相变化,景观效果不佳。
(3)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层次单调,以单层结构为主,复层林及树种组成多样、林龄古老的复层混交林较少,使得植物景观缺乏波动起伏的层次变化,美学价值偏低。
(4)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中,现有常绿阔叶林分布局有限,缺乏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冬青科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造成公园植物景观缺乏外貌多样、树冠浑圆、宽阔起伏的自然美。
(5)乡土树种比例低,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认为乡土树种太常见、太普通、档次低而少用,认为外来树种新奇、高档而越用越多,甚至不管适应不适应。乡土树种凸显了本土特色,增加了自然的野趣,所以,在绿化过程中,强调在植物多样性前提下多选择乡土树种,不仅具有生态学意义,而且还会体现地方特色。
(6)森林公园特色不明显。目前,唐寨山森林公园已经基本形成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景点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利用格局。但目前唐寨山森林公园对特色景观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特色活动和特色旅游产品比较缺乏,在植物景观氛围、主题活动整体宣传和策划上依然有很多不足,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
植物景观改造就是运用园林树木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等原理和现代林业的生态规划和工程造林的方法,合理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发展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生态景观林,建立一个多功能、多效益、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工作过程,也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3.1 植物景观改造的指导思想
在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景观资源的前提下,从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植物景观因地制宜地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改造,促进植物景观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改善其结构与服务功能,提高植物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优化、生态功能稳定、景观特色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持续,以提升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效果和质量。
3.2 植物景观改造的原则
植物景观改造一要坚持以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为前提,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按照植物景观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配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二要注意季相色彩配置,要充分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的季相特色,把不同的叶色、花色的植物景观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以增加人们视野的深度,使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观赏到不同的景观。三要坚持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选择与当地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营造出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体现当地绿化特色。四要对植物的观赏因子综合考虑,全面考虑造景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将观叶、观花、观形、观果、闻香、听声等各种植物相互搭配,构成一个月月有新景、季季有变化、鸟语花香,集形、色、味(香)、声于一体的植物生态景观。五要做到疏密组合,划分空间。要运用欲扬先抑的改造方法,讲究小中见大、步移景异。一方面利用造景植物形成障景,划分植物景观空间,达到了“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利用造景植物的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采用不同密度的组合,形成各种不同情趣的空间构图,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3.3 植物景观的布局
植物景观其布局首先应满足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应与森林公园生态规划为准则,满足生态景观基本格局的要求,在森林公园生态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应与工程建设并举。除了生态与社会功能外,植物造景还承担着重要的生产功能,花卉苗木产业、景观经济林、多功能用材林等也是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完善森林公园的发展规划
科学合理的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规划是保护、利用森林动植物资源的基础。针对目前森林公园范围有较大调整的状况,尽快聘请专业的、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避免盲目开发建设,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4.2 多渠道筹集资金
拓宽森林公园建设资金渠道,广开财源,多方集资,解决森林公园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争取财政投资;二是大力发展园林绿化、生物防治、技术咨询服务等辅助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森林公园建设中;三是综合考虑社会集资、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全方位筹集资金。
4.3 突出特色,整体协调
特色鲜明是森林公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一个森林公园区别于其它森林公园的本质所在。通过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 要使森林资源本身具有的特色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森林公园特色营造要贯穿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包括景区景点设置、建筑风格、配套服务设施等各方面,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森林公园更具生命力。新设景点的建设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野趣,辅以人文景观的必要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特殊功能需要外,景区内不宜设置大型人造景点,如必须设置时,应以不破坏自然景观并与整体风格相协调为前提。
4.4 采用合适的植物景观改造方法
根据植物景观改造林分所处区位与立地条件、现实林分结构和目标群落等实际情况,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造林更新法。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危害迹地、消落带等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宜采取以人为的方法引入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树种以及相宜的伴生树种如枫香、乌桕、意杨等色叶植物、观花树木及挺水植物重新营造植物景观。
(2)块状改造法。在马尾松、杉木生长均匀的“佳美亭”植物景观中,应按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混交进行改造。一般块状改造面积控制在0.7hm2以下,块间的间距约为30m,其改造树种除经济林和竹类以外,还可以选择色叶树种或观花树种,如樟树、红楠、枫香、银杏、鹅掌楸、福建樱花、石榴、紫薇等,与保留的马尾松形成针阔块状混交林,从而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阔叶林植物景观。
(3)带状改造法。带状改造法适宜在坡面较大、马尾松生长均匀的土坂“九亩山”植物景观。改造带宽10-20m,其排列方向视山体坡度而定,顺山带适用坡度小于20°,水土流失较弱的地段;横山带或斜山带适用于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段。改造树种宜选择木荷、檫树、樟树、鹅掌楸、枫香、银杏、深山含笑、毛竹、七叶树等稍耐荫的速生阔叶树种,采取叶色、花期、季相的合理搭配,与保留带上的马尾松林形成针阔带状混交,进而逐步改造成阔叶林。
(4)点状改造法。点状改造主要适用于旅游景点绿化改造和植被保护带内的补充栽植,主要起点缀作用。树种选择时,宜根据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意境,选择珍贵的色叶树种、观花树种或树姿壮丽、叶形奇特的珍贵树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如:①在百果园附近建设唐寨林苑面积约68亩的一个集观光、休闲、科教、驯化、试验引进绿化树种为一体的园林苗圃示范园,并对每种植物挂牌辅以简要的植物学介绍,策划开展科普活动(如自然知识讲座、动植物标本制作)。②规划利用园区一处山谷地建设一狭长的景观湖区,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喜湿植物景观,如荷花、水芋、睡莲、柳。③“西华岩寺景区等历史文化景点”,绿化以松、柏、竹、梅等为主要树种,以烘托文人、名士气节和清廉;④“唐寨怡情”,针对森林公园优势树种以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为主、森林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不高的现实,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林相进行景观改造。种植秃杉、马褂木、银杏、竹柏、罗汉松、雪松、樟树、红豆杉、枫香等珍贵乡土观赏树种,改善了树种结构,森林景观特色逐渐显现。⑤“涌泉亭”等自然风光景点以种植以观花、彩叶为主的植物,如杜鹃、石榴、垂丝海棠、福建樱花、茶花、紫薇、枇杷、紫叶李、山桐子等,有“锦上添花”的造景效果。
通过植物景观改造,充分利用植物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季相特色,合理配植,把不同的叶色、花色植物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进行多层次的配置,达到“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的观赏效果,形成一个四季有景,富有天然季相变化和姿态、色彩、风韵美的植物景观,使唐寨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人们视野的深度,提高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质量和观赏效果,从而使森林公园月月有新景,季季有变化,万紫千红、花开不断,切实提升唐寨山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价值、档次和品位。
[1]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德化县唐寨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5.08.
S759.91
B
1004-7743(2013)04-0056-04
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