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镇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论刘德海琵琶曲《春蚕》演奏技巧的运用
郭 镇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本文是对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人生篇”之一的《春蚕》演奏技巧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分为三个大章节,逐一分析了右手、左手和特殊音响演奏技术的运用,并通过分析演奏技术,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此曲为西域音乐风格,由四首新疆民间乐曲组成:一、牧羊曲(笛),二、埃介姆(弹拨乐 北疆),三、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弹拨乐),四、自由的生活(热瓦普 南疆)。研究;琵琶;《春蚕》;演奏技术;特殊音响《春蚕》是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人生篇”中的一首优秀琵琶作品。刘德海先生认为,以往的琵琶曲大多是风花雪月、借景抒情,很少直接表达人生这个永恒的主题。基于这样的现状,刘德海先生创作了“人生篇”五首乐曲。其中《春蚕》这首作品是借“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情操,表达作者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决心,以其鲜明的新疆民族风格,新颖丰富的演奏法和极富特色的音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对《春蚕》演奏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极为重要,极具特色的指法。在《春蚕》中乐曲一开始运用轮指来表现牧羊人用鹰骨笛吹出的旋律,与汉族地区清秀雅致而温润的音色有明显对比,新疆塔吉克族的笛子没有笛膜,发音干涩锐利,而且这段音乐的情绪庄严肃穆,所以,乐曲一开始,在轮指的应用上应选用干扁,硬朗的音色,且左手不加任何的揉弦,就好像一副直嗓子卖命的呼喊,此为风眼。其特点是以掌关节运动为主,手指垂直用力,大指、食指和虎口之间成扁尖形,发音的颗粒感强,音色坚实有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它的回声(第二乐句)。轮指的音量陡减,速度加快,不宜强调颗粒性而应突出起线条的感觉;另外触弦的位置应离复手远一些,指甲入弦也浅一些,以造成一种朦胧缥缈的音响效果,似在远方飘摇而至此为龙眼.
这是一段很有特色的轮指旋律,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融合,将琵琶技术中最基本的轮指演奏出新的感觉,使之与西域音乐风格完美结合。
摭与分是右手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技法,在《春蚕》中也有大量的运用。摭是大指勾弦同时食指抹弦;分是大指挑弦同时食指弹弦,两者均为双音。摭和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1.分弦
这里用的两个分弦,演奏中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力量感,在弹时不仅触弦速度要快,胳膊的提拉动作也要快。在此,胳膊提拉的辅助动作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不足以表现那种爆发力十足的分弦效果。
2.摭分
这是一段快速摭分,其速度已接近快速弹挑的速度,是持续地带爆发力的发音,这对手指的开发是一个近乎极限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摭分的大突破。在练习此技巧时,为了消除肌肉持续紧张运指的阻滞,须引入“松”“紧”转换的方法,才能解决好这一技术难题。由于其旋律全部在大指上,为了突出大指的旋律,在触弦位置上应有所区别,即食指在上,大指在下,以突出大指的旋律和音色的坚挺感。
3.双摭和三摭
双摭的运用:演奏是右手三个手指指尖迅速过弦,每个手指小关节都用力抓弦,同时胳膊做快速提拉动作,发音坚实有力。右手双摭的同时,左手又一个大幅度的滑音,以表现人在沙漠中艰难性进的滞涩感。
三摭的运用:这段三摭全部都是泛音,音色朦胧,音量不大却很有穿透力。大、中、名、小指的吃弦要浅一些,过弦速度要快,四根弦同时作响,整齐划一,音量均匀,尤其是右手的无名指。演奏时还应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同步,力求泛音的音色明亮、圆润。
扫拂基本上是弹、挑动作的扩大,要求扫拂在一手指为主的动作基础上再配上臂腕的协调动作,使手指急速的从弦上一划而过,一达到“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音响效果。
这是全曲的尾声。拂扫的运用要有武扫的气势,具有爆发力。扫拂动作迅速有力,音响充满张力,来表现悲壮而具有震撼力的主题。
这里用的是肉扫,所谓肉扫就是不用指甲触弦,而是用大指小鱼肚肌的部位快速的由右至左划过四根弦,发出“砰砰”的音响效果。右手的演奏位置可以稍高一些.使弦的振动略大一些,这样肉扫的发音会较为松弛,共鸣大。这种富有特色的肉扫丰富了琵琶的音乐语言,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这段的指摇一开始用了缠在中指的胶布在三弦上触弦,要求力度轻,声音虚,音色柔和朦胧,然后利用左手渐快的打带弦的密集音响,掩盖右手换弦的痕迹,指摇转到四弦上,随着音量的扩大做渐强的同时,食指也加进来,然后再由指摇过渡到双弹挑最后到强有力的扫弦把音乐推向高潮。
此谱例是七连音的双划音,中指在前,食指在后共得七音。演奏上要求中指和食指叉开固定四根弦的位置,触弦时手型框架不要改变,直着推过去,在靠近复手的位置触弦,求得坚硬坚挺的音响效果结束全曲,象征着生命的无限。
吟揉是琵琶左手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是润色性的技术,其名称是从古琴演奏技法借用过来的。
这里的5 (sol)是前面的#4(升fa)拉弦而得的,用双摭弹的同时,左手按弦压力增大,揉弦快而小,运用这种感情色彩很浓的重揉,使听者感到一种揪心的紧张和莫名的心酸感。
此处左手的双弦轮指强烈有力,左手揉弦急迫湍促,幅度较大,使旋律的进行有一种紧张度,并且使声音更加宽厚,激昂,令人振奋,感人肺腑。
琵琶的滑音由“抹滑”及“张力滑”两部分组成,他们的演奏方法各异。“抹滑”是借鉴古琴里的演奏手法,以左手手指在相,品位上紧贴弦做上、下滑动的演奏技术,利用弦的长短变化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称绰注。“张力滑”是左手手指将弦左拉右推,运用不同的缓急,大小的屈伸动作,是琴弦张力发生变化的滑音效果,通常称做推拉音。
7 (si)到l(do)的张力滑音效果给人一种在戈壁滩上行进之感,喻示人生奋斗的艰辛,体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
此谱例的弱音是用小指指甲面抵住一弦,弹二弦时再用小指的肉肚贴住二弦。要求小指贴弦的力度恰到好处,轻了起不到弱音效果,重了会使弹出的音发死而缺乏弹性。弱音同时运用了弹挑的奏法,是为了能够模仿出新疆乐器热瓦甫坚实挺拔的拨子演奏效果,要求手指诚凤眼手形状。
1.引子中,上弦音在轮指线条之外轻轻奏响,暗示着一种神秘辽远的氛围。
2.乐曲中段轻松的民间歌舞音乐中的上弦音则是做为一种音色的点缀镶嵌于乐句之间,表现一种生活的情趣。
3.乐曲尾声前的散板乐段中的上弦音与左手打带音配合山口外拨弦,一纤弱剔透的音色表现蚕丝给人的心理感觉。
4.尾声中,同是上弦音与左手拨弦,却不再是弱不禁风的游丝,坚强不屈的性格塑造使柔弱纤细的拨弦也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似荒漠中的小草,虽然微笑却不可忽视,在天地间迎风挺立。
(山口外两条弦橇拨)
这种音响也是刘先生的新发明。在左手打、带音的同时,右手中指(或食指)在山口上摸拨拴在轴上的两根弦,发出纤细的音响,犹如轻柔的吐丝声,在品上是做不出这种音响效果的。
《春蚕》采用双遮、双弹、剔、打、拉、抹等多变的技法。使人联想到在无垠的大漠之上,落日的余晖之中一行骆驼队伍在蹒跚行进的意境,寓意作者在事业道路上的奋进与艰辛。《春蚕》以其丰富多样的左右手弹奏技术,表现了音乐深刻的内涵,通过纤细、微弱的蚕丝来赞叹开辟伟大的丝绸之路的壮举,颂扬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1.刘刚《(春蚕)解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
2.樊薇.《论刘德海(人生篇)演奏技巧的运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
3.杨靖.《刘德海教学与艺术思想衍论》: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
4.兰维薇.《刘德海式琵琶语汇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
5.满瑞星.《一代圣手---在刘德海自己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
6.张伟.《四弦翻出是新声---论刘德海琵琶曲“人生篇”的创作特点》: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ISBN 7-81096-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