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辉,温 伟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大家畜的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了患畜的采食及使役。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我们经过临床观察,认为治疗本病要善于分虚实,更要注意辨清脏腑,尤其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真正做到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27例,其中马12例,骡2例,驴4例,牛6例,骆驼3例;病程最长者9个月,最短1个月,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口腔溃疡虽只是口腔局部病变,而口腔与内脏有密切的联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牙齿属肾,任督等经脉均上络口腔唇舌,因此,口腔溃疡应与整体的病变联系起来研究。
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主要概括两个方面,即实火(心脾积热型)和虚火(阴虚火旺型)。
实火(心脾积热)是口腔溃疡的主要病机,因为舌为心之苗窍,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脾脉挟舌本,散舌下,故口疮之患,与心脾之关系最为密切。如饲养管理不当,一时贪食过多,或猛食过热饲料,或吃精料过多等均可损失脾胃,内蕴化热;或炎热时节劳役过度,心经积热上攻致舌体肿胀继而发生口腔溃疡。
虚火(阴虚火旺)是由于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亏,或劳役过度,损伤阴液,而生内热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亦可成口腔溃疡。
2.1 实火(心脾积热证) 主证:起病急,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气秽臭,发热烦躁,尿短赤,粪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内服方药:宜用清热泻火之品。可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加减。其组成及用法:藿香50g、山栀20g、石膏30g、甘草50g、防风50g、生地25g、木通2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空腹时服下,10d为1个疗程。本方中泻黄散善泻脾胃伏火。用石膏、山栀以清脾热,藿香醒脾辟秽,防风升麻发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导赤散善泻心火,用生地、木通、竹叶以清心凉血,导心经之热随尿液而出。二方合用,共奏清泻心脾积热之效。热甚可韵加黄芩、黄连、玄参等。
外用方药:宜用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品。可用珠黄散。其组成及用法:珍珠、牛黄各等分,研成极细末,吹敷于患处,每日3~5次,10d为1个疗程。本方中牛黄凉血,珍珠生肌敛疮,两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功。
就临床所见,本类证型较多。且治疗效果肯定。我们曾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的病例19例,治愈1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2.2 虚火(阴虚火旺证) 主证:口疮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溃疡表浅、红肿不明显、患畜采食困难,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低热,口干不欲饮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
内服方药:宜用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其组成及用法:知母30g、黄柏25g、熟地50g、山萸肉30g、山药30g、丹皮20g、泽泻20g、茯苓30g、沙参15g、麦冬15g、白芍20g、当归20g、生黄芪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空腹时服下,10d为1个疗程。本方中以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味地黄丸滋阴;知母、黄柏降火;天冬、麦冬、沙参、玄参养阴清热;当归、黄芪、白芍补气养血。
外用方药:宜用清热解毒、滋养阴血、生肌止痛之品。可用养阴生肌散外敷。方剂的组成及用法:熟石膏、黄柏、白芷、甘草、雄黄、薄荷、蒲黄、青黛、冰片各等份,研成极细末,吹敷于患处,每日3~5次,10d为1个疗程。本方中熟石膏清热、收敛、生肌;雄黄解毒、杀虫;白芷、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止痛;薄荷清热利咽;黄柏配甘草、胆草泻火毒、去湿热;冰片清热,消肿止痛,祛腐生肌;蒲黄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滋养阴血、祛腐生肌之功。且由于药粉吹敷于溃疡表面,直接作用于病损的局部,起到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改善溃疡局部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
本类证型的口腔溃疡多见于素体虚弱及老龄体衰患畜。我们曾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的病例8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5%。
病例1:深圳世界之窗车马仪仗队一骑乘马,据饲养人员反映,口疮反复发作4~5个月,近1个月有所加重,每天采食小心,吃的很少。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散在分布豌豆大溃疡6~7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腔干燥,气味秽臭,粪便干硬量少,尿短赤灼热,据反映,平时排便亦是如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3cm×0.8cm溃疡2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上下唇内侧各有2个约0.4cm×0.7cm大小溃疡。辨证当属心火与脾胃积热邪循经上炎所致,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按上述方法,内服泻黄散合导赤散加减、外敷珠黄散治疗。服药2剂后,粪便较为通畅,口疮疼痛减轻,略能进食草料。服药10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症见: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按原方加减,再服7剂而愈。
病例2:吉林省九台市土门岭镇一拉车马,12岁,2010年6月20日初诊。患口腔溃疡半年有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就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两个个溃疡,大的如蚕豆大,小的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从患畜的采食情况看,疼痛不是很剧烈,触摸有灼热感,口燥咽干,长期低烧不退,腰膝酸软,自汗,尿色黄,粪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按上述方法内服知柏地黄汤加味、外敷养阴生肌散治疗。服用两个疗程后,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按原方加减,继续使用1个疗程,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