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瘢痕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3-01-25 17:23刘杜鹃张可佳丁玉红赵自然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二部整形美容科吉林长春13003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病理性疙瘩纤维细胞

刘杜鹃 张可佳 丁玉红 赵自然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二部整形美容科,吉林 长春 130031)

病理性瘢痕是皮肤科及整形外科学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病理性瘢痕好发于前胸、后背部、耳部、肩三角部及下腹部等。其中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如瘙痒、疼痛或敏感,甚至影响功能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理性瘢痕组织学上的特点为大量的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过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并且胶原排列紊乱。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困难,并且极易复发,因此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但经过医疗工作者常年的研究和努力,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预防性治疗

赵庆利〔1〕等学者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形成的主要诱因依次为痤疮及毛囊炎、手术、外伤、烧烫伤和疫苗接种等。研究推测痤疮、毛囊炎及疫苗接种患者,皮损初期可能仅为一局限性炎症损害,因疼痛或瘙痒等症状以及者患急欲祛除的心理使局部被反复搔抓、挤压、物理治疗等,进而发展为病理性瘢痕,因此局部刺激可能是皮损进展或转化为病理性瘢痕的主要诱因。提示对于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炎症应早期进行抗炎治疗,避免由此而形成病理性瘢痕。手术及外伤致使的皮肤损伤发展为病理性瘢痕在临床中也非常多见,这与患者是否为瘢痕体质、手术缝合不当、局部张力过大、术后局部炎症刺激及异物残留等因素有关,提示手术方式及术后局部处理对病理性瘢痕的预防亦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有病理性瘢痕的患者,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早期抗瘢痕治疗。

2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局部切除瘢痕组织,但因单独手术后容易复发,临床上现已很少单独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病理性瘢痕。手术方式、手术缝合不当、局部张力过大以及局部缝线刺激等因素都会影响瘢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软组织扩张术、组织皮瓣移植术等修复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瘢痕部位的术后外观和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近来亦有学者仅切除瘢痕的纤维部分,保留外层皮肤原位覆盖创面,疗效较好。现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后联合应用药物注射、放射治疗、加压治疗、硅凝胶片敷贴等进行综合治疗。

3 药物治疗

近年来应用在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调节剂、抗过敏类药物、生物制剂、A型肉毒毒素(BTXA)、中药类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常用药物,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配合术后瘢痕内注射,都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以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抑制瘢痕的形成。但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小面积的病理性瘢痕,面积过大时,激素用量大,全身副作用明显以及会引起瘢痕萎缩等不良症状。Kruh等〔2〕用手术加局部注射治疗无复发率达到91.9%~95.24%。早在1999年,Fitzpatrick〔3〕首次报道病理性瘢痕局部注射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共有1 000多名患者临床治疗超过5 000多次。刘文春等〔4〕给30例瘢痕疙瘩患者应用平阳霉素治疗,有效率达83%。Talmi等〔5〕在切除瘢痕疙瘩之后,缝合皮肤前局部注射0.4 mg/ml的丝裂霉素1 ml,治疗后复查两个月,创面瘢痕厚度在0~8 mm,治疗效果满意。局部注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使瘢痕萎缩、变软、变平,其联合手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相比。瘢痕切除区术中或术后每周给予维拉帕米2.5 g/L进行皮内注射,约3~4次,16例患者的22处瘢痕疙瘩有效率为55%〔6〕。于波等〔7〕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常规浓度(5 U/0.1 ml)BTXA作用72 h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常规浓度BTX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得出结论:BTXA对增生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胶原分泌而实现的。实验研究发现川芎嗪、丹参、粉防己碱、当归、积雪草甙、五倍子、雷公藤等中药提取物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赵自然等〔8〕收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表明人参皂苷Rg3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相继有新的药物应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如抗类风湿药物依那西普〔9〕、免疫调节剂干扰素〔10〕等,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4 放射疗法

放射线对成纤维细胞分裂、增值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可作为单一的治疗手段,也可以作为瘢痕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放射线主要有X线、电子束和放射性核素。现在临床上常采用 β射线的敷贴器90Sr-90Y,最大射程11 mm,适合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深部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一般在术后1 w内开始照射。Ragoowansi等〔11〕建议应在术后3 d内开始放疗治疗,最好是在术后24 h内,效果要优于照射时间晚的病患。有学者主张先药物注射治疗病理性瘢痕,待瘢痕变薄、软化后行放射治疗。张文书等〔12〕采用32P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718例,共1 157处瘢痕疙瘩。结果表明,1个疗程治愈率为32.9%,2个疗程治愈率为66.6%,3个疗程治愈率为94.8%,4个疗程治愈率为100%。放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红斑、水疱、色素改变、皮肤萎缩、皮肤角化过度、毛细血管扩张等。因此,应用放疗治疗病理性瘢痕要控制放射线的剂量,避免不良反应。有学者认为放射治疗后皮肤肿瘤的发生率增加,但多数学者认为放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具体结论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5 激光疗法

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是通过对组织细胞的热效应,使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坏死,致使毛细血管凝固,组织缺血缺氧,进而颗粒细胞溶解释放胶原酶,增强胶原酶活性,瘢痕组织内胶原分解增加。CO2激光最先应用于治疗病理性瘢痕,随着医用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Nd:YAG激光、高能CO2激光、脉冲染料激光、超脉冲连续波CO2扫描激光等也相继应用于临床。Navid Bouzari等〔13〕用Nd:YAG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术后早期应用效果比较理想。Kuo等〔14〕用10~18 J/cm2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明显下降,成纤维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降低,细胞增殖率下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13活性增加,Ⅲ型胶原纤维的沉积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激光治疗的局限性主要是其穿透性不足,治疗的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改进。

6 加压治疗

加压治疗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1607年就有学者发现持续对手部瘢痕加压可促进手功能的恢复。主要作用机制是压力引起皮肤毛细血管闭塞,使得瘢痕组织缺氧,致使瘢痕组织的新陈代谢减低,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Costa等〔15〕发现加压治疗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以使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瘢痕局部组织血流量减少,导致硫酸软骨素4的降低和α-2巨球蛋白的减少,激活MMP系列,加速了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分解。但由于压力治疗疗程较长,患者不易坚持。适应于瘢痕面积大以及不适宜手术、放疗及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时应遵循“早期、适量、持久”的原则〔16〕。

7 硅凝胶膜

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比较支持“水合作用”学说,其使皮肤角质层的水含量增加,发生水合作用〔17〕。硅凝膜能够改善瘢痕的质地和厚度,膜下组织水分积蓄,因渗透压的关系致使瘢痕内蛋白的沉积减少,而起到防止瘢痕的作用。硅凝胶膜的优点在于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无毒性、无抗原性。

8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热点,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TGFβ是目前已知与病理性瘢痕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TGFβ包括TGFβ1、TGFβ2、TGFβ3 三个亚型,大量实验研究证明 TGFβ1、TGFβ2 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理性瘢痕中,TGFβ1、TGFβ2及TGFβ受体1、TGFβ受体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Ruzek等〔18〕将TGFβ1受体2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阻断TGFβ1受体Ⅱ后,瘢痕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受到抑制,胶原合成量减少。Lin等〔19〕将人胎儿皮肤和成人皮肤移植到大鼠皮下,发现胎儿皮肤为无瘢痕愈合,而成人皮肤则有明显瘢痕形成,经检测,胎儿皮肤移植后的伤口内无TGF-β mRNA表达,而成人皮肤移植伤口内有 TGF-β1 mRNA的表达。目前病理性瘢痕研究的相关因子还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类(I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F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桥蛋白(OPN)等。总之,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发展与诸多细胞因子相关,目前国内外针对病理性瘢痕的相关因子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仅限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并未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综上所述,现在临床多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病理性瘢痕,单一方式较难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在基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相信随着对基因工程的不断深入研究,未来有希望在分子水平来治疗病理性瘢痕,攻克病理性瘢痕的治疗难题。

1 赵庆利,冯燕君,杨庆琪,等.瘢痕疙瘩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8):490-1.

2 Kruh YC,Rouda S,Monelragon G,et al.Major suppression of pro-alphal(1)type I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in the dermis after keloid excision and immediate intrawound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J〕.J Am Acad Dermatol,1997;37:586.

3 Fitzpatrick RE.Treatment of inflamed hypertrophic scars us-ing intralesional 5-Fu〔J〕.Dermatol Surg,1999;25(3):224-32.

4 党亚正,高翠霞,王成昌,等.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2):99-100.

5 Talmi YP,Orenstein A,Wolf M,et at.Use of mitomycin C for treatment of keloid:a preliminary report〔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2(4):598-601.

6 Froelich K,Staudenmaier R,Kleinsasser N,et al.Therapy of auricular k eloids:review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proposal for a therapeutic algorithm〔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7;264(12):1497-508.

7 付小兵,于 波,陈敏亮,等.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72-5.

8 刘鹤松,赵自然,兰珊珊,等.人参皂苷Rg3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14(11):1697-700.

9 John J.Treating keloids〔J〕.Dermatology Times,2008;29(6):42-3.

10 HyunkyungLee J,Kim SE,Lee AY.Effects of in-terferon-α2b on keloid treatment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trale-sional injection1〔J〕.Int J Dermatol,2008;47(2):183-6.

11 Ragoowansi R,Cornes PG,Moss AL,et al.Treatment of keloids by surgical excision and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single-fraction radiotherapy〔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6):1853-9.

12 张文书.瘢痕疙瘩的研究与综合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220-1.

13 Bouzari N,Davis SC,Nouri K,et al.Laser treatment of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J〕.Int J Dermatol,2007;46(1):80-8.

14 Kuo YR,Wu WS,Jeng SF,et al.Suppressed TGF-beta1 expression iscorrel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_13 in keloid regression after flashlamp pulsed-dye laser treatment〔J〕.Lasers Surg Med,2005;36(1):38-42.

15 Costa AM,Peyrol S,Porto LC,et al.Mechanical forces induce scar remodeling.Study in non-pressure-treated versus pressure-treated hypertrophic scars〔J〕.Am J Pathol,1999;155(5):1671-9.

16 刘银平,黄 东.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22):3001-4.

17 翟 燕,高 艳,栗艳丽.局部封闭与使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加压治疗瘢痕组织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1;7(31):98-100.

18 Ruzekm C,Hawes M,Pratt B,et al.Minimal effects on immune parameters following chronic anti-TGF-beta monoclonal antibody administration to normal mice〔J〕.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03;25(2):235-7.

19 Lin RY,Sullivan KM,Argenta PA,et al.Exogenou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beta amplifies its own expression and induces scar formation in a model of human fetal skin repair〔J〕.Ann Surg,1995;222(2):146-54.

猜你喜欢
病理性疙瘩纤维细胞
木疙瘩山上的岩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