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晋华 郭晋平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测树学”作为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森林培育、森林经营和森林经理提供测算树木、林分和大面积森林资源的基本理论、主要方法和应用技术,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测树技术和应用基础,同时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1]。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及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认真分析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测树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测树学”具有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测算、综合实习及课程设计等诸多环节,教学必须结合动手操作、计算等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测算方法与技能。课程内容涉及到树木、林分及森林资源调查的数量、质量、生长量、生物量等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所以,学习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植物学、树木学、测量学、数理统计、森林培育学等专业的综合基础知识,对相应的测定理论、测定方法和主要技术体系能够有较为系统地掌握,为以后学习森林经营、森林经理及森林生态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习本专业的学生还必须能够在今后开展林业外业调查、作业设计、室内分析数据、林业领域科研和指导林业生产中熟练地应用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林业事业的飞速发展,“测树学”课程设立了新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测树学”课程的学习,要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其特点首先要具备现代化林业思想,能精准领会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与面临的挑战,能够掌握测树学理论基础;其次在经济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能热爱林业,并愿意献身于林业事业;再次要具有扎实的外业调查能力,并能熟练应用多种数据分析、影像处理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分析与专业应用软件;最后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马上投身林业生产实践,从事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测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测定理论、测定技能、外业调查能力与内业数据整理分析建模等4个部分,教学环节主要是由理论讲授、实验教学、教学综合实习及课程设计等组成。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思路与掌握要领的前提下,能够自己查阅文献,主动学习。基本测定理论部分中,学科的发展、测树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林分结构规律等章节,应安排在最后,并在所有的教学环节完成后,由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和实验实习中所调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测定基本技能、测树工具的使用及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部分,可以减少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验实习环节,尤其是各种测定工具的使用与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部分,课堂上可以只讲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测定技能可以在实验实习中得以加强,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标地调查的方法。对于各种测树学用表,课堂上只讲编表的基本步骤与数表使用方法,在实验中加强学生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数表的检验与应用。学生的整个内外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力和林业专业素养,必须在亲身参与林业生产实际和典型案例教育中得以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教学各环节的针对性,理论、实验、实习和实践案例有机结合,不重复不遗漏,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优势和突出点,前后照应,保证在有限的课程学时里,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绪论部分、标准地调查及森林抽样调查等章节中涉及到的林业前辈及林区发展建设的典型、先进事迹、林学学术报告会、外业调查现场录像等资料综合起来,以故事、简短视频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当中[2-3],让学生了解林业历史,增强敬业精神,理解林业工作者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立志献身于林业事业。教师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林学专业素养。
外业调查工作的素质与能力是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3-4]。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测树学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技能。例如对于基本测树仪器的使用,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论上掌握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而且还要能够自如地在实际调查工作中熟练应用;对于标准地选择与调查工作、林分蓄积量的测定、出材量的测定、树干解析、林分生长量的测定及角规测树等课程内容,学生也要把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测定工作中。近年来,森林调查设计和森林资源清查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学生毕业后能否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判断学生业务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林业生产需要有森林调查项目的情况下,通过教学生产实习与横向课题的有机结合,来锻炼、提高学生测树与外业调查的技能,是一个理想的途径[2,5-6]。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2005、2006、2007、2008级学生通过生产性毕业实习或实践,先后参与了山西省5个县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部分林场的抚育作业设计、天保效益监测样地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设计等任务。学生亲临林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实际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林业实际调查设计的问题,为自己积累了资料和经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巩固所学知识[7-8]。“测树学”作为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凭一份答卷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尺度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无法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只能使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突击概念和公式,应用能力难于提高。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制定合理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方法,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课程考核后的成绩分析结果,提出了“测树学”课程考核应实行定期考核、双向命题考核与三环节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即上课期间进行出勤与课后作业定期考核[9],成绩按10%记入课程最终成绩;双向命题考核即学生参与理论部分命题[10],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把考与学联系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以考促学、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三环节考核即定期考核、实验与实践技能考核和最后理论考核按比例记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中,定期考核占10%,实验与实践技能考核占20%,理论考核占70%。根据最近5届学生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分析报告来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避免了只会死记硬背而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取得高分,又避免了会动手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不能及格的不良情况。综合考核能全面检验出学生对课程理论、实践与应用几部分的掌握程度,公平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而言之,课程教学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孟宪宇.测树学[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
[2]曹小玉,吕勇.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4-77.
[3]陆道调.林学“测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增刊):147-149.
[4]吴文友.测树学研究进展及教学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59-62.
[5]郭晋平,常洁,阎海滨.山西农业大学林学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5):11-14.
[6]李贤伟,胡庭兴,罗承德,等.面向21世纪林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增刊):71-73.
[7]曹辉.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状况及其趋势分析[J].教育探索,2009,19(9):30-32.
[8]张晓森,石斌,邹瑜.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与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73-74.
[9]吴永波.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43-45.
[10]汤孟平,周国模,韦新良,等.“森林经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