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3-01-25 18:24朱栗琼招礼军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植物学笔者作业

朱栗琼 招礼军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植物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学科。“植物学”课程是许多生命科学类学科专业传统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广西大学林科类专业主要是指设置在林学院中的林学、园林和生态学3个专业,这3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对植物学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要求,除了将“植物学”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另外开设了相应的植物生理、植物分类方面的课程。因此,在2010年版的教学计划中,“植物学”被列为这3个林科类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植物个体形态、结构、发育和植物各类群系统发育的基本规律2个方面展开,有关植物分类的讲授仅限于植物的形态专业术语及一些基础的分类知识。“植物学”讲授的内容及范围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即微观性多于宏观性、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系统性高于片面性、实验的验证性强于创新性。这些特点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停地抄,教师累、学生烦的现象出现。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20年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从课堂教学手段、实验设计方法入手,对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因素,双方不可或缺,而师生的关系主要在课堂中发生,这种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关系,因为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甚至关系到教学的成败[1-2]。

(一)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确定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是平等的,但在认知领域、在施教责任上,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地位无论如何是不可动摇的,否则教学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体现教师主导地位所采取的一些相应措施包括:首先,制定教学大纲。通过仔细研究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明确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理顺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后,制定了合理的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其次,选择适宜的教材。笔者通过反复的对比和试用多个版本的教材后,目前比较满意的教材是徐鸿川编写的《植物学》第2版,该教材不仅在内容上较符合林科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在内容的顺序及逻辑关系的编排上较为合理,使用起来较为顺手。再次,精心设计理论课堂教学。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传统的版书与现代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而且多媒体的界面生动、形象,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有序、紧张、热烈;实时地利用黑板展现内容要点,补充了多媒体线性演示的缺憾,这有利于学生对前后知识的链接及对重点知识的关注。

另外,笔者对实验课也做了相应的改革,使实验课紧扣理论课重点、难点,同时在实验课内容设置上也做了调整。如将第一次实验课放在室外进行,一改以往从显微镜下认识细胞的常规做法,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及器官彼此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综合地利用原有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找出该门课程在大学与中学的知识结构上的差距,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理论课中各论的讲解做好铺垫工作。

(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定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到让学生自主地、自愿地、自觉地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是:首先,第一节课就阐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课时分配、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并重点交代该课程的评分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对该课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及考核的方法有了心理准备,并能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做好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态度。其次,在教学环节中笔者采取课前预习、课后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提问、实验课配合、课程大作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大作业的提前布置效果最好,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对理论课的知识链接、记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让自主性强的学生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并由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再次,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研究生助教的工作优势,促进师生间的交流。笔者和研究生助教都加入到学生班级的QQ群中,在课外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相关知识的困惑提出疑问,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笔者完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疑问得以及时解决。研究生助教与学生之间比较容易交流与沟通,可以收集到学生更为真实的想法及实际的需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二、考试成绩的合理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教与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但是,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现代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打破常规、淡化考试,调整了“植物学”课程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具体做法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大作业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5%,平时出勤情况占5%。30%的期末考试比例让很多学生意识到该课程平时环节的重要性,而期末考试只是相当于一个对理论知识的大测验,出题的范围可以广,但深度上偏浅一些。大作业是针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综合能力,具体的要求是让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对一种植物各器官的解剖研究,通过制片、观察、显微测量、描述等方式,掌握植物制片基本技术和显微测量方法,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环境的相关性。大作业的格式应符合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格式,不少于3000字。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带动少部分缺乏自主性学习的学生,笔者要求学生以3~5人为1组的形式去完成大作业,最后每个人的大作业成绩按个人成绩占70%,小组平均成绩占30%的方式进行评定,并要求大作业要在教师批改完期末考试试卷之前提交。25%的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平时作业、预习报告、提问等构成,这部分成绩的积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5%的考勤分是约束学生纪律的手段。另外,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能将大作业在公开的学术期刊发表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其总评分的基础上加20分作为鼓励分,课程期评分以满分为限。

纵观以上的评分机制,学生即便不参加课程考试,只要注意平时各环节成绩的积累,就能取得足够过关的期评分数,特别是能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笔者认为通过采取淡化期末考试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考试前熬夜复习、突击恶补、考完就忘的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循序积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笔者认为通过3个学期以上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不断解决教改过程中的新问题,促进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通过对教学各环节及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评分机制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创新性、团队协作性明显得到提高。再次,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由于师生的责任和任务是明确的,所以学生不再为最后的期末考试过关找教师套题或向学长们“取经”;教师则以良好的教学姿态及课后耐心的辅导赢得学生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在自主性环节中能力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在得到教师的及时赏识后不仅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又带动了另一些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队关系进一步巩固。

(二)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在实行教改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①学生在教学中的定位不够准确。因为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及家长、学校约束力的降低,使得部分学生在一些不良社会言行的影响下,在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上产生误解,如学生们关注的是知识能否直接派上实际用场,能否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并不关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5],导致学生们对平时各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对作业、实验报告等教学环节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②教师的指导作用容易出现断链问题。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复杂,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强,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教师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不堪,特别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大作业,教师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精力上消耗很大,如果指导不到位,就会给自主性差的学生提供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机会。

通过“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艰辛而又必经之路。只有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看到真实的、有效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学生的刻苦努力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师生的团结协作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而社会环境的正确导向则是精心孕育和呵护教学成果的温室。

[1]邵仲庆,郭俊风.论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J].教学与管理,2010,12(4):53-54.

[2]段兆兵.教学关系研究:教学研究的新课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9(9):25-28,43.

[3]朱栗琼,招礼军.传统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06(4):34-36.

[4]郭玉琴.大学生幸福感与教师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86-86.

[5]刘春艳.兴趣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4):51-52.

猜你喜欢
植物学笔者作业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八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主题分会场:“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
基于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海峡两岸植物学名词对照稿大陆专家讨论会在京召开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