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闽 吕德可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浙江 嘉兴 314000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及与AFP的相关性研究
林 闽 吕德可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浙江 嘉兴 31400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AFP的相关性,指导中医药临床诊治原发性肝癌。方法:观察98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根据肝癌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统计各中医证型的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98例原发性肝癌中以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比率高于其他各组患者。AFP的阳性率在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的患者中较高,在湿热证和肝阴虚证中却较低。不同中医证候AFP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及探讨与AFP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中医药临床诊治原发性肝癌,提高中医药临床诊治效果。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AFP;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绝大部分为肝细胞癌,其余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或混合型。目前认为肝癌的病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等有关。肝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中医对肝癌的治疗有重要的辅助意义,甲胎蛋白是一项重要的肝癌诊断、随访的检查指标,本文拟对就诊于我院的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甲胎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从中发现本地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病例来自于嘉兴市中医院,均经过我院或外院确诊为肝癌,数据渠道包括患者门诊病历、随访、病案室,时间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搜集到98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53人,女性45人,年龄介于37~78岁之间。
2.1 肝癌的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侯凤刚[1]等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为血瘀证、肝气郁结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肝阴虚证六个证型。
2.2 甲胎蛋白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AFP监测随访,将AFP≥400μg/L(持续4周以上)或AFP≥200μg/L(持续8周以上)诊断为AFP阳性病人。
2.3 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分析,数据采取χ2检验。
98名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瘀证31名,占总数的31.63%;其中AFP阳性者22例,占70.97%。肝气郁结证20名,占总数的20.41%,其中AFP阳性者13例,占65%。脾气虚证18名,占总数的18.37%,其中AFP阳性者11例,占61.11%。肝胆湿热证14名,占总数的14.29%,其中AFP阳性者7例,占50%。肾阴虚证9名,占总数的9.18%,其中AFP阳性者5例,占55.56%。肝阴虚证8名,占总数的8.16%,其中AFP阳性者4例,占50%。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比率高于其他各组患者。AFP的阳性率在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的患者中较高,在湿热证和肝阴虚证中却较低。不同中医证候AFP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1),各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
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国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普遍认为[2]中医药可作为PLC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减少放、化疗的毒性,改善癌症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且有可能延长生存期。对于任何期的肝癌患者,均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
为了提高中医临床诊治的可靠性,便于中医的普及,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可操作性,对肝癌中医证型的特点,分布规律、辨证依据的规范化的研究逐渐引起中医学者的重视。一些肝癌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在肝癌的研究中,李永健[3]发现肝癌基本证型出现率依次为:肝血瘀阻、脾气虚、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肝胃不和、脾胃气滞、脾胃湿热、肾气虚、肝不藏血、肝郁化火、肝阴虚、脾 (胃)阴虚、肝胆湿热、肾阴虚等。何锡方[4]等人发现在肝癌中:中医辨证以气滞血瘀最多见,其次是湿热结毒和肝阴亏损证,而肝气郁结证较少。这和本文的统计结果类似。这些研究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辩证诊治的规范性,便于向基层医疗单位普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胚胎蛋白,由胚胎卵黄囊,胚胎肝细胞,及其他内胚层分化的胃肠组织所合成,妊娠时可一过性升高,胎儿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较高,一周岁时维持在正常水平,当人肝细胞恶变时,有可能重新获得产生AFP的功能,所以监测AFP是肝癌患者重要的病情评估手段。AFP阳性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AFP阴性人群[5],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尤其是AFP低度阳性患者定期监测,可以发现早期肝癌患者,一直以来,AFP均是最重要的肝癌普查指标。本文纳入病例较少,我们仅发现AFP在不同中医证候中有不同的分布特点。AFP的阳性率在血瘀和肝郁的患者中较高,这个可能由于血瘀证中巨块型的比较多[4],而AFP水平和肿瘤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湿热证的肝癌患者中AFP异常的比率较高,可能与本院肝炎、肝硬化的病人比较多,AFP水平普遍较高有关。AFP水平是否可以作为中医证型辩证的一项客观依据,是否可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尚需进一步探索。
利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是当前肝癌治疗的根本措施。本文对肝癌的某些中医临床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希望发现本地肝癌的某些中医辩证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对于中医药向基层推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侯凤刚,赵钢,沈旭波等.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44-245,249.
[2]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4):469-476.
[3]李永健,方肇勤,唐辰龙等.2060例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3,18(3):144-146,192.
[4]何锡方,傅竟成,舒梦.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与B超、CT、MRI分型关系探讨(附121例分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8(3):5.
[5]张启南,陆培新,王金兵等.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前瞻20年结果分析.江苏医药,2008,34(12):1246-1248.
R735.7
A
1007-8517(2013)20-0070-01
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