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呃逆1例

2013-01-25 08:17李文雄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3期
关键词:棘突兴奋性胃气

吴 栩 李文雄 孙 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1 病例资料

陈某,女性,21岁,于2012年4月2日初诊。患者以呃逆不止2 d 余为主诉。2 d 前因餐后不明原因开始出现呃逆,断断续续,起卧不安,久呃头痛,饮冷水不能止。无腹痛,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呃逆,胃气上逆证。治疗方法:令患者俯卧位,当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选取双侧膈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注射针抽取2 mL 清水,斜刺0.5寸,每穴各注射1 mL。注射后,患者呃逆频率明显降低,稍坐片刻后症状基本缓解,偶听1、2 声。嘱其掐住自身的内关穴,以巩固病情,后愈。

2 结语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景岳全书·呃逆》曰“然致呃之因,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本病案中,膈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血会,在背部,当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用可理气宽胸,活血通经,对治疗呃逆、呕吐、气喘等上逆之证疗效尤为突出。而内关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自我取穴方便,可自行按压配合治疗。临床医学认为,呃逆相当于单纯性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收缩运动所致,其传入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膈神经和来自T6~12的交感神经[2]。作用膈俞穴可抑制使膈肌收缩的各种神经兴奋性,此法治疗呃逆证屡试屡验,但其解剖位置在肺部,必须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不可擅自进针,以防造成气胸。另外,本病案只论述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等器质性病变继发的呃逆,套用本方可改善症状,但难以痊愈。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0.

[2]高旭超,倪姗姗,刘立安.刘立安教授治疗呃逆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33-34.

猜你喜欢
棘突兴奋性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蔗糖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