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恒,付小卫,2,张方珍,张治国,赵宏艳,刘梅洁,鞠大宏△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并伴有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且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近20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就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浅述如下。
中医古籍中没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名,却有类似的病证描述。如《内经》云:“骨枯而髓减,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吕氏春秋·尽数》曰:“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处足则为痿。”《难经·骨痿》曰:“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古籍对骨痹、骨痿等的记载与现代医学的骨质疏松症之腰酸背痛、弯曲变形、易于骨折、影响日常活动等症状相似。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对古籍中“骨痹”和“骨痿”的深入探讨,发现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表现与“骨痿”的症状更为相似,因此将其定位为“骨痿”比较合理[1]。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2],其病机与“肾”、“肝”、“脾”三脏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肾虚是根本,脾虚是主要环节,肝失疏泄是关键。此外血瘀[3]、外邪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很多中医学者从“少阳”经络论治骨质疏松症[4],这也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2.1.1 肾精不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内滋养骨骼,骨骼的生长发育依赖肾中精气的滋养;肾精不足,骨髓的生长之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症状。《医精经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中医认为女子过七七,男子过八八,命门渐衰,天癸渐竭,未能护养,以致精少、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说明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肾精亏虚则髓减骨枯,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骨骼的强健与否。
2.1.2 肾阳不足 《素问集注·阴阳别论篇第七》中云:“阳气虚,则为偏枯。阳虚而不能养筋,则为痿。”说明肾阳虚弱,筋脉失去正常温煦濡养,骨枯髓减发为骨痿。症状多表现为腰膝无力、腰酸耳鸣、膀胱虚冷、小腹疼痛、行坐无力、面色白光白、不思饮食、大便溏泻等。
2.1.3 肾阴不足 《素问·痿论》云:“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肾水不足不能制火,火热内盛煎耗肾中精气,则肾无所充,髓虚不能养骨,易导致OP的发生,突出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不能直立。
由上可见,骨质疏松症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中医临床中,针对肾中精气匮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多从补肾立意,强筋健骨;针对肾阴、肾阳不足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中医从滋补肾阴和温补肾阳两方面立法取方,均取得良好疗效。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通过大量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刘梅洁[5]等通过观察经典补肾方左归丸的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发现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鞠大宏[6]等研究发现,滋补肾阴方(左归丸)和温补肾阳方(自拟温补肾阳方,主要由鹿角胶、淫羊藿等组成)能够使去卵巢(OVX)致OP大鼠的IL-1、IL-6活性降低,从而逆转骨丢失,对OP具有预防作用。
2.2.1 脾胃虚弱 《内经》曰:“脾主肌肉四肢。”五脏之中脾主运化,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本,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生的气血津液不仅对筋骨有滋养作用,而且能为肾所藏,以供滋养骨骼之用,因而骨的正常生长离不开后天气血的荣润。《灵枢·决气》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衰弱,受纳运化水谷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血不足以化精,气虚不能充达,无以濡养骨骼而易发生本病;脾胃亦为气机升降之枢,交通上下,灌溉四旁,维持气、血、精、津的相互转化。若脾胃功能虚衰、气化失司、枢机不利、血不化精,则血虚不能营养,气虚不能充达,致骨骼无以充养,从而发生骨质疏松症。
2.2.2 脾肾两虚 脾、肾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二者相互资助、相互影响。脾主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上输于肺,下归于肾。《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元说》:“胃为水谷之海……髓充则足能履也。”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养百骸,先天之精赖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脾气健,肾之精气得以充养,则发挥生髓壮骨之效;脾胃虚损则精微不得四布,肾之精气空虚无以充养则骨失所养。机体的退变首先表现为胃气的衰败,即脾胃功能的减退。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肾精已虚,若加之脾胃运化受限,气血乏源,血不化精,先天之精无以充养,则骨骼因精虚失养,脆弱无力,致骨质疏松症发生。
2.2.3 肝脾两虚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为气机升降之枢,交通上下,灌溉四旁;肝藏血,主疏泄,二者相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正常需要得以脾土的滋养,才能不失其条达之性,是故《素问·五脏生成》云:“木得土而达之。”脾土运化需得肝木的条达、疏泄之性,脾气才不凝滞,饮食水谷才能正常运化。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乏源,枢机不利,则肝失疏泄,血不化精,无以生髓养骨;肝血不足,脉络空虚,则筋骨失于濡养,最终导致OP的发生。故《医宗必读·痿》曰:“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肝为乙木,主藏血;肾为癸水,主藏精,肝与肾关系非常密切,精血同源互化,水木母子关系,故中医有“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之称,二者同盛则盛、同衰则衰。若肝气郁滞、失于条达,耗伤阴血,肝血不足,则肾精亏虚,使骨无所充、髓无所养,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尤其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主筋,肾主骨,二者相互影响。若肝血不足因精血互生又可致精虚、血虚则不能灌溉四末,精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屈伸不利,甚至痿废不用。绝经期妇女多有情志不遂,影响肝之疏泄,致气机郁滞,或气郁化火,灼伤肝血而致肝阴不足,故绝经后妇女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多出现肝阴血亏,使肾精失去充养、髓枯筋燥,易于发生骨质疏松症。
2.4.1 气滞血瘀 血的运行无不受气的影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主疏泄以气为用,司人体气机之畅达,直接关系到血的运行。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易致血瘀。瘀血阻于经络脏腑间则周身作痛,与骨质疏松症以骨、关节疼痛为主相应。
2.4.2 气虚血瘀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因其机体功能衰退、体虚气弱,无力推动血行,气血不畅,往往伴随血瘀存在;肾中精气不足,则脏腑气血化生乏源,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渐可成瘀;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血液运行不畅,阳虚生寒,更能凝滞血液易成瘀;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炼液,易致血行滞涩;绝经期妇女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精血亏则瘀。瘀血一旦形成,会伴有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骨骼失养、脆性增加,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王清任指出“诸痹证疼痛”定有瘀血。临床中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腰背痛多见,表现为疼痛持久,痛处固定不移,与瘀血致病特点相符。可见,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环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
2.5.1 寒湿致痿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云:“肾居下焦,主腰脚,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风寒,故令膝冷也。久不也,则脚酸痛弱。”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因其脏腑机能衰退,肾虚精亏,体虚气弱,寒湿之邪乘其虚深侵入骨,骨脉失养而出现本病。
2.5.2 湿热致痿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湿热浸淫,阻滞气血运行,脉络失养,骨骼筋脉脆弱无力,发为骨痿。
骨质疏松症多表现为周身作痛,痛处不移,骨骼变形,骨的脆弱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在《内经》中散在可见“少阳主骨”的相关论述。如《灵枢》云:“百节皆纵”、“骨繇而不安于地”、“诸节皆痛”。这里“少阳主骨”强调的是“诸节皆痛”、“骨繇而不安于地”,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特征非常相似。“少阳主骨”是从经络方面对“主骨”理论的进一步阐述,骨骼强健不仅需要髓充筋强,而且脉络关节要滑利,活动自如。少阳为阳枢,交通畅达,利于气血精微输布,营养筋脉,滑润关节,若少阳经脉受阻,气机不利,条达失司,精微输布不畅,髓枯筋燥,则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说明饮食合理,营养摄入充足则骨健筋强。《素问·宣明五气》曰:“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昭明文选·七发》曰:“今夫贵人之才,必宫居而闺处……恣肢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厥痿之机。[8]”说明过度劳累或安逸均可致骨骼病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人们要合理饮食,坚持适度运动,保持骨正筋柔,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 彭宣灏,王萍,王爱民.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当代医学,2005,4(17):53-58.
[2] 徐祖陡,汪付,尹思源,等.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证候特征的探讨[J].中医正骨,2008,11(20):815-816.
[3] 傅骞,胡素敏,杨佳佳,等.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失重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5(16):1-2.
[4] 岳荣超,王鸿度.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2,1(1):3-5.
[5] 刘梅洁,鞠大宏,赵宏艳.“肾主骨”的机理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3):184-187.
[6] 鞠大宏,张春英,吕爱平,等.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10(4):214-218.
[7] 郭秋菊,眭承志.血瘀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2(2):306.
[8] 马中兴,高文杰,魏小堂,等.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医研究,2012,25(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