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锡镇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经验

2013-01-25 04:14指导顾锡镇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2期
关键词:阳上亢钩藤舌质

张 萍 指导 顾锡镇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脑风”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在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顾锡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从事临床科研30余年,精通医理,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其治疗内伤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濡养。顾师认为,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是头痛发生的主要相关脏腑,临床辨证以肝经见证为多,其致病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认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闭阻脑络、清窍不利,是头痛的主要病机[1]。风寒外袭,脉络瘀阻,或饮食积滞,痰浊内生,或情志过极,气滞血瘀,肝阳上亢,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内伤头痛根据其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急性发作多为实证,主要包括肝阳上亢,痰浊内蕴,气滞血瘀等闭阻脑窍所致;慢性发作多属虚证,可由急性发作迁延不愈转换而来,主要是肝肾气血亏虚,脑窍失养所致。

2 治法治则

顾师认为,对于急性发作的头痛,平肝、化痰、行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对于慢性发作的头痛则以滋补肝肾为主。头痛以实证居多,痰浊、气滞、血瘀是诱发此病的关键,故在辨清病证及其兼证后,用药中注意化痰、行气活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管何种治则,不离一个“通”字。“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厥阴肝经上走于巅顶”,故头痛跟肝经关系密切。顾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惯于在头痛患者中使用平肝药,临床疗效明显。

3 辨证论治

顾师辨证头痛虚实,主要根据头痛的发病特点及舌脉判定,实证头痛选方多以天麻钩藤饮或菖蒲郁金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虚证头痛多以大补元煎加减。头痛以实证居多,程短,发病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短,若头痛为胀痛,舌质红苔薄,脉弦,属肝阳上亢型头痛,治以平肝潜阳,予天麻钩藤饮加减;若头痛为重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属痰浊内蕴型头痛,治以化痰通络,予菖蒲郁金汤加减;若头痛为刺痛,舌质暗紫苔少,脉涩,属瘀血阻络证头痛,治以活血通络,予通窍活血汤加减。虚证头痛病程长,反复缠绵,疼痛性质多为空痛,持续时间长,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予大补元煎加减。另外,因“不通则痛”,故无论头痛虚实,无论何证型,选方用药时习惯配以行气活血,顾师习惯应用的行气活血中药如:徐长卿15 g,蔓荆子15 g,川芎10 g,延胡索10 g等。

4 典型病案

夏某,男性,36岁,2012年6月16日初诊。偏头痛间作10余年,每周发作1次,每发作时右侧头部疼痛,连及眼部眼胀、怕光,耳根不适,疼痛难忍,查头颅CT(-),TCD提示:双侧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自服去痛片每次2~10粒。曾多方求医,但疗效不显,近来因工作压力大、烦劳致病情加重,每周数次发作,影响到正常生活,故来就诊。刻下:患者右侧头部搏动样疼痛,连及眼部眼胀、怕光,耳根不适,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辨证属肝阳上亢兼夹湿热、血瘀,治以平肝潜阳,兼清热燥湿,行气活血通络。选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药:天麻 10 g,钩藤30 g(后下),丹参 30 g,赤芍 30 g,川芎 10 g,徐长卿15 g,黄连 3 g,黄芩 6 g,珍珠母 30 g,茯神 30 g,桑叶 10 g,菊花 10 g,甘草 3 g。每日 1剂,水煎服,7剂。二诊:7剂服完后,头痛程度明显缓解,频率明显减少,睡眠改善明显,舌质略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弦。患者太薄白微腻,示湿热渐退,脉细是因湿热灼伤阴液,加之本身阴虚阳亢,阳亢为标,阴虚为本,现头痛缓解,故易在方中加入滋补肝肾之品。原方基础上减黄芩、茯神,加川牛膝10 g,怀牛膝10 g。

[1]顾锡镇.偏头痛证治初探[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52-2453.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钩藤舌质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华钩藤研究综述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