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葫芦岛 125000)
随着目前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预防接种已经越来越受到养殖场户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传染性比较强、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预防接种已经成为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当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后,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之后才能够产生保护力,而这种保护力的产生往往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方面、动物方面、接种方式方法及时机选择、饲养管理以及环境等,每一个方面的因素出现变化都有可能对免疫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纵观动物机体免疫应答的全过程,虽然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针对该接种抗原所产生的抗体,抗体滴度或效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免疫效果。为预防动物免疫失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到“养重于防”。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注重营养的全面性,保持机体健康状态;避免出现环境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引起的免疫失败。
根据抗体监测结果适时安排免疫时间,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和机体自身高水平特异性抗体的浪费,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既节省疫苗又确保免疫效果。
选择优质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贮存与运输疫苗。运送时应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一般冻干苗应放在-10℃~20℃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有些进口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放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温度为2℃~8℃,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免疫接种前,要对所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有效期和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等,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疫苗种类多,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动物群体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的好坏。冻干苗,有配套稀释液的疫苗,必须使用配套的稀释液;没有配套稀释液的疫苗,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气雾免疫,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所用的水不得含有消毒剂、重金属离子。配疫苗的饮用水中可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在疫苗饮用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 h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动物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要保证雾粒在50μ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1下浸1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接种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头的消毒与更换。
在免疫前1天与后3天内应尽量避免刺激,减少噪音,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杆菌肽锌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大家畜要饲喂较好的饲料,中家畜最好喂配合饲料,家禽要适当增加蛋氨酸、缬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确保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选择适当时机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后,要调整好饲养密度,控制好栏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勤换垫料,营造舒适环境,防止疾病发生。接种疫苗前应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对患病动物,要适当延迟接种时间,尽量避免在免疫的前后3天内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驱虫药、抗病毒药,特别是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要在使用后的3~7d内补免1次。掌握鸡体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24h周期性变化规律,了解畜禽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清晨分泌较其他时间少、对抗原的刺激最敏感的知识,尽量安排清晨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科学安排免疫才能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高水平的免疫抗体既可确保动物的健康,同时又为生产性能达到最大极限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