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红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 558000)
针灸治呃逆
樊 红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 55800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西医学膈肌痉挛。本病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临床可见于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疾病、肝硬化晚期、尿毒症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实证:过食生冷或辛辣,过用寒药或温补,以致寒邪阻遏中焦或胃火上逆而致呃逆。虚证是由于过度劳累,年高体弱,久病久痢等致脾肾阳虚;热病后期伤津或汗吐下太过而致胃阴不足。二者均可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呃逆发作。
实证:胃中寒冷者,呃逆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润,脉象迟缓;胃火上逆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便结溲赤,舌苔黄,脉滑数。
虚证:脾肾阳虚者,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缓,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胃阴不足者,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则:和胃降逆止呃。取穴膻中、中脘、内关、合谷、足三里、气海(加灸)、章门、期门。
刺法为章门直刺1寸,合谷直刺0.5寸,内关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寸,气海直刺1寸,期门平刺或斜刺0.5寸,膻中平刺0.5寸。
章门为脾之募穴,又为脏会穴,可健脾理气;合谷为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的原穴,可补气调经,二穴共奏降逆止呃之功;气海为强壮要穴;期门为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交会穴;膻中为气会;内关、足三里共用可理气宽胸而止呃。
针灸治疗实证呃逆效果较好,治疗虚性呃逆则效果较差。在慢性病过程中出现呃逆不止可能为病势转向严重的一种表现。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