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洁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288)
珍珠粉配合安普贴治疗中风后Ⅱ期褥疮30例
赖晓洁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288)
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或营养性溃疡,是因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据报道,我国该病发病率为3%~14%[2],其中以Ⅱ期褥疮为多见,容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因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我院采用珍珠粉配合安普贴治疗中风后Ⅱ期褥疮,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本研究共收集中风后Ⅱ期褥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中风病情恶化转院导致脱落。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1~73岁,平均66.9岁;病程3~7d,平均5.6d;共计褥疮34处,发生于骶尾部19处,臀部4例,足跟部3例,外踝部8例;褥疮面积(2~16)cm2,平均7.78cm2。对照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59~75岁,平均67.6岁;病程2~7d,平均5.3d;共计褥疮31处,发生于骶尾部16处,臀部5例,足跟部2例,外踝部8例;褥疮面积(1~16)cm2,平均7.51c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创面面积及褥疮发生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陈维英主编的《基础护理学》[3]中Ⅱ期褥疮诊断标准,Ⅱ期的特征为:真皮组织受损,出现水疱、组织糜烂及浅表性溃疡。
两组患者均安置在气垫床上给予积极临床治疗,并对褥疮进行常规护理。
治疗组:褥疮炎症浸润处先用0.05%的碘伏消毒创面并用无菌干棉球擦干,有水疱者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液体,待创面及周围皮肤干爽后,在创面上均匀涂上薄薄一层珍珠粉,以均匀、完全、薄薄覆盖创面为度,再贴上安普贴(大小以超出创面外缘3cm为宜),2d更换1次。
对照组:褥疮炎症浸润处先用0.05%的碘伏消毒创面并用无菌干棉球擦干,有水疱者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液体,待创面及周围皮肤干爽后贴上安普贴(大小以超出创面外缘3cm为宜),2d更换1次。
评价记录患者首次换药时、换药1周后及换药2周后褥疮创面大小及其愈合情况等。
疗效指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褥疮的疗效标准。痊愈:创面上皮完全覆盖,疤痕坚实,经1周观察创面未再发生溃烂;显效:创面缩小>75%,肉芽组织新鲜,症状缓解;好转:创面缩小>25%,但<75%,肉芽组织较新鲜,症状改善;无效:创面虽较前新鲜,但缩小<25%,且肉芽生长很少。
治疗1周、2周后疗效比较:治疗组1周后痊愈18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2周后共计痊愈24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周后痊愈13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9.3%;2周后痊愈共计19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平均显效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褥疮患者褥疮创面改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s,d)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3010.67±2.16★12.26±2.47★对照组2913.41±3.4515.67±3.58
褥疮发生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感觉、潮湿、移动力、活动力、摩擦力、剪切力及营养[5]。其病理过程为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细胞变性坏死[6]。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躯体局部长期受压,加之汗液、尿液浸渍等,是褥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康复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珍珠粉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解毒祛腐、敛疮生肌的作用[7]。外敷能促进细胞增生分化,加速创面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局部的抗感染能力,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安普贴是一种无菌柔韧的水胶敷料,其特点在于其内含的水性物质可吸收过多的创面分泌物,与伤口渗出物接触后即形成一层湿润凝胶,创造一个湿润的创面环境,能促进上皮生长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释放,有效控制水汽移转率(创面pH值),有利坏死组织清除及蛋白溶解,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和血管增生,激发组织自身代偿机能,加速伤口愈合过程;其半渗透性背衬不仅透气性好而且可以直接避免外界水和细菌侵入创面,提供一个封闭安全的愈合环境,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安普贴本身可以减轻局部皮肤的剪切力和摩擦力,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
临床总结认为,在使用珍珠粉配合安普贴治疗中风后Ⅱ期褥疮的同时,必须注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中风后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于长期卧床病人,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132.
[2]赵锦颖,于士玉.褥疮局部的综合治疗[J].现代护理,2007,2(14):387-389.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6-9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99-203.
[6]全宝文.护理知识更新[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87:29-30.
[7]张燕,凌桂萍,陈教娟,等.安普贴防治老年人褥疮的临床护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217-1218.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