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溶血的预防方法及对策

2013-01-24 15:15郭建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样血细胞

郭建坤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血样溶血的预防方法及对策

郭建坤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临床溶血的是指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高于0.3g/L(18.8μmol/L),使血浆或者血清样本出现肉眼可见的粉色至红色外观,即溶血红细胞至少为0.5%。发生溶血的原因多与样本采集或者处理有关。

血样;溶血;预防

检验血液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血样的准确无误是及时诊断疾病的前提,因此在对血样进行实验分析前保证血样的质量应该得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自身状况、采集血样的时间、工具,采集的血量以及送至检验科的时间等进行调查记录,最后汇总来探讨血样溶血凝血的原因并按照实际情况实行预防措施。验证所采集的血标本用改进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

2 血样溶血原因分析

2.1 采血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引起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常见原因为患者采血之前进食或饮水,临床采血时间一般都是清晨空腹采血,因为进食后的不同时间内,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波动,例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而饮水又可使血液暂时性稀释,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致性,临床采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1]。由于患者自身血液黏稠度较高极易导致采血后血样迅速出现凝血或患者血液循环较差、组织内缺氧,使血细胞极易破坏出现溶血。

2.2 医务人员操作方法的因素

2.2.1 血样出现凝血是指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析出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或者出现部分血凝块。出现凝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士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细等原因使抽血时间过长,血液在注射器里时已出现凝固,如果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采取小针头采血也会使血液长时间不易抽出而出现凝血;由于护士未考虑采血试管的公称量,抽出血液过多超过试管的公称量,导致血液不能充分与试管内的抗凝剂接触,出现凝血;护士在抽完血液后异常开取采血管瓶塞带出部分抗凝剂,使试管内的抗凝剂的量不足,不能起到预期的抗凝作用;注入血液后没有及时混匀抗凝管或混匀方式错误,使血液未能合理的与抗凝剂混合。

2.2.2 血样溶血是指血液标本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破裂,血细胞中的成分进入到血浆或血清中。出现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血试管过多,采血后血样不够分配各个试管中,采血真空管中还存在一些剩余负压使血细胞在压力中破裂;将血液由注射器注入采血管中时,注入速度过快、力量过大,血液通过狭小的针尖受到压强较大,血细胞出现破裂;使用采血器采血时,由于采血器不合格导致血液抽取缓慢且含气泡,血细胞受到破坏;抽血时使用止血带过久,组织缺氧破坏红细胞[2];抽血后混匀试管的方式错误或强力震荡试管。

3 从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

如血液抽取过程中沾染皮肤上过多的酒精,通过刻度很小的针头,静脉不易取血或者不易找到,静脉过脆或者过细,取血管路局部阻塞或者注射器负压过高,取血管预充EDTA,过度摇晃或者搅拌样本,样本置于高温或者低温环境,高速长时间离心或者样本分离前放置时间过久,样本分离容器不完整或者凝胶分离试管重复离心。此外,多种原因也可发生体内溶血,如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其他原因的血红蛋白变异、药物反应、重度感染、血管内播散性凝血、输液反应、心脏瓣膜和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通过对出现凝血溶血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样本在实验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使血样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出现凝血溶血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问题。因此,护士必须掌握准确的采血知识和熟练的采血操作方法。

4 预防方法及对策

4.1 对于需要采血的患者在前一晚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嘱病人在晚上10点以后尽量不进食、少饮水,清晨空腹采血。

4.2 注意保持病史温度不宜过低,在冬天时采血之前可给患者在即将采血处热敷,外周静脉采血困难者可考虑经股静脉穿刺采血。

4.3 对于血液黏稠患者采血时应选用合适的针头,21号和20号均可,穿刺失败及时更换针头,采血时间一定要短,不要超过3分钟,采血后立即注入抗凝管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及早送到检验科,避免时间过长出现凝血。

4.4 为血管有损害和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采血时,扎止血带尽量不超过1分钟[3],不要过分用力拍打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及时松开止血带。

4.5 血液抽取后及时注入试管内,注意在注入的时候针头应该紧贴试管壁缓慢注入,防止混进泡沫,若使用真空采血装置,应遵守真空采血先采血清管后采抗凝管的采血顺序,采血完毕后,缓慢轻摇试管8次以上,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5 小 结

溶血一直是各地临床实验室非常关注的问题,它是引起分析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可以导致多种检测指标的假性结果。很多情况下提高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可以避免溶血的发生,收集地区医疗保健机构的溶血相关数据可以为检测溶血样本的校准和评估提供信息学资源。相信在各地临床机构、实验人员和医生谨慎操作、全面分析和广泛讨论的气氛中,溶血发生率和影响患者诊治的错误检测结果出现率都会明显下降。

[1] 罗翔宇.探讨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外医疗, 2009,28(36):163.

[2] 成翠香,乔敏,巨宝兰,等.真空采血标本溶血与凝血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2):35-36.

[3] 赵文新,王英.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常见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13):146.

R446.11

A

1671-8194(2013)11-0373-01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样血细胞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血常规样本采集时间、分装时间及放置时间对患儿凝血发生率的影响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