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2020-06-17 07:45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末梢血样受检者

张 凡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 合肥 230031)

在临床诊疗中,血常规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人体血液的检测,获得各项血常规指标数据,用于判断人体的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血常规检查结果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以及血小板系统的功能,进而了解机体的循环、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1]。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血常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准确性应该得到保证,应加强对各类干扰因素的防控。与此同时,血常规检测结果还会受到采血部位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不同采血部位血样的差异,并对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便于临床诊疗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2]。本研究以2017年7月年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不同血样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18~60岁,平均年龄(35.16±4.29)岁。以上受检者均采集两份血样(静脉血样与末梢血样),行分组对照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均不在研究之列。

1.2 方法 受检者在空腹状态下,于清晨8~9时采血。采集肘静脉血3~5ml,加入EDTA·K2抗凝剂进行处理,在室温条件下保存。采血后2h内使用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检验,温度应控制在18~22℃的范围内,分别不同时间段(0min、10min和30min)进行第1次、第2次和第3次检验,记录WBC、RBC、PLT、Hb等血常规指标,观察其变化情况。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同时采集末梢血 0.1~0.3ml,经过抗凝处理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时间段的血常规指标进行记录。对比两组血样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血样的血常规检查中,观察静脉血样和末梢血样不同时段(0min、10min、30min)的 WBC、RBC、PLT、Hb等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组间和不同时段的差异。见表1

表1 静脉血样与末梢血样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x±s)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基础性的临床检验方法,受检者机体的代谢、免疫功能,均可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中反映出来,对于相关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为了进一步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针对血常规检测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保障其检验质量,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样采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选择末梢血和静脉血[4]。由于两种血样在细胞成分上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可在血常规检验中体现出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血常规检验中,观察组静脉血样 WBC水平、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末梢血样),说明了静脉血样与末梢血样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上存在差异性,这对于临床诊疗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5]。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容易受到局部体温、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细胞成分改变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在准确性。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静脉血样第1次(0min)、第2次(10min)和第3次(10min)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改变。而在对照组末梢血样第1、2、3次(10min)的血常规检验中,存在WBC水平降低和PLT水平升高的情况。由此可见,相比于末梢血样,静脉血样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稳定性更好,可重复、多次进行检验,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行血常规检验时,更多的选择静脉血样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根据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能够从中了解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特点,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在常规检查中,应该选用精确度更高、可重复性更好的静脉血样进行检测,进而保障血常规检测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猜你喜欢
末梢血样受检者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枫叶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赠抗疫勇士
原地等待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