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部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22)
腰椎骨折为临床常见病,患者以青壮年人群居多,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因素所导致。发病后,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疾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反生率较高,生理及心理痛苦较大。有研究指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性别:男/女=25/15,年龄(42.81±10.19)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6/14,年龄(43.70±11.8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髋部垫薄枕,腹部悬空。(2)消毒,铺巾,伤椎棘突为中心,后正中做切口,暴露术区。(3)C臂机透视下,于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椎弓根部位置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4)C臂机透视下,对椎体的复位情况进行评估,复位满意者,可给予固定。(5)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为主。观察组加强手术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干预: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常规探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手术的类型、目的、流程、体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减轻其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2)术中干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立即迎接,详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类型等信息。此后,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前,应告知患者即将麻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其恐惧感。麻醉成功后,应辅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胸部、髂前上棘等部位,应垫软垫,预防压疮。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做好保暖,送至复苏室,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为预防躁动,可适当给予约束。(3)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可将患者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2.5%、腹胀率5.0%、胸闷率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椎体前缘(1.99±0.10)cm、椎体后缘(1.30±0.05)cm、Cobb 角(7.42±0.19)°、住院(4.70±0.15)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
表 2康复情况对比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患者恐惧情绪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1]。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虽可确保手术安全,但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往往较为缓慢,且护理安全性差[2]。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感染率2.5%、腹胀率10%、胸闷率7.5%。通过对康复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椎体前缘(1.48±0.23)cm、椎体后缘(0.69±0.10)cm、Cobb 角(32.58±0.28)°、住院(6.98±0.90)d。该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术前,通过探视、健康教育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使其依从性得以提升[4]。术中,从体位、压疮预防、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促进椎体及Cobb角恢复[5]。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则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6]。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后,患者感染率2.5%、腹胀率5.0%、胸闷率2.5%,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优势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椎体前缘(1.99±0.10)cm、椎体后缘(1.30±0.05)cm、Cobb角(7.42±0.19)°、住院(4.70±0.15)d,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效果更佳,康复速度更快,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从体位、心理状态等方面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