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君 邵彩霞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通过对我院120例门诊输液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观察统计,其中12例出现套管堵塞,9例出现液体外渗,5例出现皮下血肿,1例局部发生静脉炎。
留置针的规格、型号不合适;选择的血管部位不恰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不牢靠;封管方法不正确;拔针时按压位置不准确等
3.1 留置针的选择 首先检查使用的留置针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同时检查针头是否粗糙、斜面有无倒钩。留置针型号较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一般年轻、血管弹性好的患者选择20G或22G,儿童及婴幼儿选择24G较多。而年龄大、血管弹性差的患者,应该选择7号头皮针,虽增加了穿刺次数,但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
3.2 穿刺血管的选择 常规宜选择走向直、血管充盈弹性好、远离关节及静脉瓣的血管,若是手术患者,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便于麻醉师用药或抢救,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如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关键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输注和血液的补充[2]。
3.3 穿刺部位 常选穿刺部位:①头皮:婴幼儿在无头部外伤的情况下,应首选头皮静脉。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处。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为防止针内凝血,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 ml正压封管[3],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
3.4 穿刺方法 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常规消毒皮肤后,取出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去除针套,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调整针头斜面,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进行穿刺,进针速度要慢,同时观察回血室,见到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沿血管平行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观察周围有无渗漏。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出现局部肿胀,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大部分是成功的。
3.5 正确封管牢固固定 停输液时,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2~5 ml封管液,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确保正压封管,避免空气进入。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日期及时间。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先推注5~10 ml生理盐水冲管,随后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进行输液。若拔管停止输液时,先撕下胶布,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将无菌棉签置于穿刺点前方2 mm左右,迅速拔出套管针,适度按压穿刺点部位以免出血。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局部静脉炎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拔管,且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如已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者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6.2 液体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液,重新更换部位和留置针进行穿刺,嘱患者减少外渗肢体的活动,并抬高患肢以减少水肿,也可局部热敷。
3.6.3 套管堵塞 当患者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完毕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日输液结束后常规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
3.6.4 皮下血肿 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王晓萍,郑肖芬,郭毅,等.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护理研究,2007,21(25):2314-2315。
[2] 田梓蓉,马晓红,赵美燕,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研究.护理研究,2007,21(31):2868-2869.
[3] 孔素芳,胡素君.套管针在低体重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