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该技术特点: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不限制日常活动,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从而避免了药物对血管损伤所致静脉炎发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广泛的应用于化疗患者,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经过我科的总结也非常重要。而针对其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经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得到了改善缓解。现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PICC置管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4例,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用于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性(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强刺激、高浓度(两性霉素B氯化钾)等药物[4]。所有患者都选择上肢静脉,其中贵要静脉10例,肘正中静脉4例。置管长度30 cm~55 cm。
1.2 材料 BDfirst PICC导管。
1.3 方法 经医生评估并下达医嘱,穿刺人员与患者或者家属签定深静脉知情同意书,签好手术核查单,选择PICC管型号,置管部位选择患者上臂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由接受培训操作熟练的PICC导管小组执行操作。
1.4 操作方法 按照PICC操作规则,置管过程如下,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测量穿刺部位至右胸锁关节再至第3肋间的长度为导管所至位置的长度,消毒皮肤,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静脉穿刺,采用套管法置入导管,安装连接器,抽吸,冲洗,固定导管,胸片摄片定位,记录。记录包括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管名称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3]。置管完毕穿刺部位加压固定,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抬高30度,以免肢体肿胀,多做有效的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14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100%,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90 d~210 d(平均120 d),并发症:2例置管后5 d出现穿刺点渗血,改善固定方法后,穿刺点不再渗血,1例出现导管堵塞经处理溶栓治疗继续使用,1例出现导管断裂后拔管,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感染。
3.1 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由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疾病的特点,输液特点,分析PICC置管的优越性及总结PICC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对策的总结,和患者及家属言明该病采取PICC置管的优越性,尽量在确证隐球菌感染后就采用PICC管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3.2 PICC应用的注意事项
3.2.1 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后第一个24 h,必须更换透明敷贴,以后每周更换透明敷贴1次,如有卷曲、松动、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揭开敷贴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方向揭开敷贴。密切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2 正确固定PICC置管 按照常规PICC置管向下外露部分成S型固定,但刚好固定部位在肘关节处,肘关节的活动带动PICC置管的活动,导致两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不止,因此改用PICC置管外露部分向上成S型固定,避开肘关节的运动,有效的防止穿刺部位的出血,防止感染,也防止肘关节的运动带动PICC管的运动,防止房性早搏的发生[1]。
3.2.3 防止导管断裂 勿用剪刀剪导管上的敷贴,导管固定时不可以成锐角弯曲,由于PICC导管材质细、软不要过度弯曲向上弯曲宜钝角弯曲,防止发生折断。1例患者因固定导管时过于弯曲,而发生导管断裂现象导致拔管。
3.2.4 保持导管通畅 预防导管堵塞时PICC管护理重点,15例病例里1例发生堵塞,使用两性霉素B未正确冲洗,以后采用的导管冲洗方法为:输液前先抽回血,确定有无血栓,再注入稀肝素脉冲式冲干净回血,由于血栓形成的危害较大,因此抽回血非常必要,采用正确的脉冲式冲洗回血。输血及高渗性高粘度刺激性药物时,最好每隔1用生理盐水使用脉冲式方式冲洗导管。输注两性霉素B时只能用5%葡萄糖20 ml脉冲式冲洗。正确封管也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每次输液前用10~20 ml,稀肝素冲洗导管,输液完毕必须用15~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最后用稀肝素10 ml正压封管,边推边拔针,以防止在撤出注射器的瞬间导管内形成负压。
3.2.5 导管堵塞 若发现滴速明显减慢或者冲管有阻力回抽或注入困难,首先检查外部因素,排除后可用尿激酶1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 ml注入管腔内,保留20 min后回抽被溶解的血凝块,切忌向导管内推注血凝块,以防导致栓塞,若一次无效,可反复进行。1例堵管经过上述处理后能正常使用。
3.2.6 合理安排输液 由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通常反复静滴甘露醇减低颅内压,静滴甘露醇时需快速,需要保证管道的通畅程度,以免管道的堵塞影响了甘露醇的降压效果。两性霉素B由于浓度高,输液时间需要4~6 h,一般放在最后输注,两性霉素B输液速度慢,因此需严密观察滴速,每隔一小时用5%葡萄糖冲洗管道,以免失去解决堵管问题的最佳时机[5]。PICC管禁止快速推注液体,禁止推注造影剂。
3.2.7 观察臂围 每天早晨测量置管侧臂围(置管上方10 ml),动态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如臂围增粗,及时B超检查有无血栓形成,并采取相应措施。
4.1 进行操作前向患者解释使用导管的必要性、操作过程、用途,优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4.2 告知患者保持穿刺处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敷贴,穿刺侧手臂不能枕于脑后,避免提重物,不能持重锻炼,不可做连续性或者频繁的屈肘动作,避免用力过度,避免做大幅度手臂旋转动作,置管处手臂避免测血压,不可在穿刺点上方做静脉穿刺。
4.3 告知患者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关节处缠绕两至三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2]。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应及时请护士按照操作规程更换贴膜。
[1] 张雪花,周晶,李薇,等.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197-198.
[2] 孙迎红.PICC置管患者院外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5:195-196.
[3] 王金莲.肿瘤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364.
[4] 林惠妹.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观察和护理.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250-251.
[5] 沈利平,邱旋英,张德葵,等.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分析和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2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