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04)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刘 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04)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要点,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准备好导丝、导管及其他器械。根据术中需要给予合适的器械,协助医师动脉栓塞治疗,介入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结果 44 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经医师精心操作,护理密切配合,获得顺利完成。结论 熟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所需的器械、操作过程 .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顺利完成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临床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传统根治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创伤大,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所采取的非手术治疗的微创技术,它是通过双侧子宫动脉注入栓塞剂使得肌瘤血管被永久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得月经过量的症状消失及肌瘤体积减少[1-3]。由于其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为了保证子宫肌瘤介入的顺利进行,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1.1 一般资料
子宫肌瘤患者44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为31.3岁,根据临床表现及盆腔B超等各项检查确诊,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为15例,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为29例,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为7例。44例患者中43例具有生育史,1例患者未婚未育。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延长月经期,月经量明显增加,可同时伴有继发性痛经现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其月经干净后3~10d给予介入治疗,并采用Seldin gen’s法,对患者右侧腹股沟局部进行常规消毒,消毒使用消毒铺巾,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对患者经皮右股动脉穿刺,放置导管鞘,选用5FCobro,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内,尽可能选择插管至瘤体供血动脉分支内,并对患者进行子宫动脉造影,对患者肌瘤供血情况进行确定,之后用PVA颗粒+庆大霉素8万单位+明胶海绵颗粒在电视显示下,缓慢对患者动脉进行栓塞,直至体内肿瘤染色情况消失为止,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DSA血管造影,并观察患者造影结果,然后退出导管,对患者手术局部进行15分钟压迫止血,给予加压包扎,将患者送入病房[4-5]。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
临床上常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其特点为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对患者子宫功能进行完全保留,不会对患者进行正常生殖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可达到与妇科手术切除相同效果[6-7],且避免了患者进行开腹手术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较多的出血量、较明显的疼痛以及并发症等,且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恢复较慢,而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24h后患者即可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8-9]。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知识的宜传教育,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技术,患者易对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担心,因此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此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此项疗法相关优点、治疗原理以及手术过程的耐心讲解,使患者明白需要进行手术配合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可增加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信心,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
2.2 术前准备
2.2.1 一般准备
患者进行手术前若带有节育环应提前取出,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心律等,同时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患者手术完成后应指导其禁食4~6h,术前半小时对患者进行留置导尿措施,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尿液引流,达到排空膀胱的目的,防止患者进行手术时发生膀胧内对比剂充盈影响插管操作及图象质量。
2.2.2 用物准备
根据手术操作内容进行术中所需物品准备,如手术包、器械、导管、导丝、鞘等医用器材,手术中所使用的对比剂应首选非离子对比剂,PVA(500~700微米)栓塞剂以及明胶海绵等。
2.3 术中配合
术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操作医师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物品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平卧,并对其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麻醉、穿刺、造影等一系列措施。术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面色、脉搏以及血压变化等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师汇报,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后,常见反应为腹痛,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疼痛情况遵医嘱进行止痛剂给药,如肌内注射强痛定100mg或杜冷丁50mg等。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穿刺点进行15~20min压迫止血措施,并对手术伤口进行加压包扎,砂袋压迫,之后可将患者送入病房。
2.4 术后护理
2.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手术完成后应每隔半小时对其进行血压、脉搏的测量,若患者一切平稳,可于手术后 6h改为每隔2h测量一次,直至患者手术完成后24h,若患者一切正常,则可停止测量。观察患者对对比剂有无不良反应,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以及心慌等。本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于术后1~3d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进行栓塞反射性引起患者体内迷走神经兴奋或患者治疗中所使用的栓塞剂和对比剂不良反应有关,可对此类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如对患者使用10mg胃复安或8mg富米汀进行肌内注射,患者症状可有所缓解。另外2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送入病房后立即进行肌内注射8mg富米汀,患者未发生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术后给予预防性用药,对患者是是否发生呕吐反应有待进一步探讨。
2.4.2 预防穿刺点出血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平卧,术后6h左右对其数周穿刺部位砂袋压迫解除。每隔2h对患者穿刺部位观察一次,主要内容为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或皮下血肿发生,对远端肢体的血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为防止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而发生穿刺部位渗血或皮下血肿,术后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并对患者进行24h的肢体制动[10-12]。保持患者病床干净、整洁、清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翻身,防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发生褥疮,并对患者进行尿管护理,做好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
2.4.3 疼痛
患者进行双侧子宫栓塞术治疗后,阻断体内瘤体血流情况,导致瘤体发生局部缺血、坏死现象,加之体内注入栓塞剂,患者可发生一定的疼痛现象,但此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表现不一,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完成3d后疼痛可逐渐发生减轻,若患者耐受能力较强,则不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疼痛原因,并对其讲解分散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尽量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若患者耐受情况不良,无法忍受疼痛,可适当给予50mg杜冷丁进行肌内注射。
2.4.4 发热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常见反应为发热,且患者发热时间多在术后当日或次日,发热现象可持续1周左右,此种情况为患者体内肌瘤出现缺血坏死,从而对患者造成吸收热,此时应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抗炎治疗,预防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类感染情况。患者发热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大量饮水,并及时将汗液擦干,对潮湿的衣物进行及时更换,保持患者身体舒适。可遵医嘱增加适当补液量。若患者发生高热且持续不退,对其进行消炎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等措施。
2.4.5 阴道出血的护理
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阴道可能出现少量血性排出物,此种情况属正常反应,且患者黏膜下肌瘤时此种现象较为多见,但排出物含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出现1~3d即可停止,无需进行任何特殊处理。患者发生阴道出血期间应经常更换会阴垫,并指导患者禁止盆浴,避免患者进行增加腹压的动作,每日对患者进行外阴清洗,清洗液为1∶5000高锰酸钾,每日清洗2~3次,从而保持外阴部清洁。
2.5 出院指导
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发生月经时月经量是否变化,以及是否伴有疼痛,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复查,并对患者进行1至6个月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妇科 B 超检查,从而观察患者体内肌瘤消退情况是否正常。叮嘱患者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腹痛、阴道异常出血、发热不适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复诊,并根据有关问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掌握自我护理相关技巧。
44例子宫肌瘤患者动脉栓塞治疗,经医师精心操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获得顺利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月经量恢复正常 16例,痛经自第1次月经后术后消失10例,痛经减轻6例。其中2例术后三个月怀孕,B超示子宫肌瘤有所增大。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护理技能,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与心理疏导,能够预防和减少介入栓塞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介入手术的成功。
[1]慕容洋洋,龙十龙,文杰,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01-102.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81-783.
[3]郑惠国,梁素梯.现代妇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170-179.
[4]满月明,满江红,满媛,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10-11.
[5]牛惠敏,王治金,陈强,等.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77(3):126-128.
[6]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20-223.
[7]王毅堂.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J].航空航天医药,2006, 17(4):233.
[8]于弘,许莹,柯秀娟.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1-42.
[9]于小兰,李冰洁,韩菲,等.经动脉介入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4):153-154.
[10]李野平,刘宇.围术期病人对护理行为的看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7,26(2):84-85.
[11]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51-57.
[12]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卫生局.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1-303.
R473.73
:B
:1671-8194(2013)04-0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