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萍 徐向东 鄢连和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丽水 323000
·学术探讨·
畲医诊治暑痧优化方案
叶一萍 徐向东 鄢连和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丽水 323000
暑痧 暑证 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 畲医
“暑痧”又称为急痧,为畲医“痧症”中的一个实性病症,多发于夏秋两季,是一种急性外感热病。症见困倦昏冒,胸腹闷胀,全身酸痛,甚则高热、息粗气喘,手足痉挛,眼睛昏黑,不知人事,并可伴有唇甲青紫或于肘窝、腋窝、颈前两旁常见青紫或有青痞筋,属于中医“暑证”范畴。可见于现代医学的中暑、暑厥等多种疾病。
该病主要因外感痧气,感触秽浊之邪,或冒暑劳作、高温作业,内伤情志,肝神被困、脾神失运、心神内闭,郁闭气机升降,扰乱营卫运行,致全身筋脉气血不畅而发病。
1.1外冒痧气,筋脉闭塞 正气亏虚,冒暑劳作、高温作业,触冒痧气,入侵肌表,筋脉闭塞,脉络阻滞,壅闭“六神”,机体筋脉气血运行不畅。
1.2湿热蕴结,痧中肠胃 过食肥甘酒酪之品,贪凉饮冷,湿热之邪相搏而生,致脾神失职,谷气营运不能,复冒“痧气”,暑湿秽浊之邪,郁于肌表,阻遏气机而致。
1.3痧毒内袭,心神内闭 盛夏酷暑时节冒暑劳作、远行或高温作业,暑热炽盛,内陷心包,蒙蔽清窍;或饮山涧寒凉之水所致,冒暑复又寒饮太过,水寒凝结于心胸,致气血凝滞心胸,危殆顿生;或感时行疫气,致痧毒内袭,攻犯心神。
2.1畲医特殊诊断方法
2.1.1望 诊 通过望诊了解患者的精神、色泽、形体、姿态及舌苔舌质的变化等。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如困倦昏冒,肢重,发热恶寒或汗出不解,脘腹胀闷,郁闷不舒,舌苔白腻为外冒痧气,筋脉闭塞;如腹胀满闷,肢体困重,恶心欲呕,口渴少饮,食少纳呆,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为湿热蕴结,痧中肠胃;如头昏嗜睡,胸脘满胀,身困肢肿,闷闷昏冒,眼睛昏黑,不知人事,舌质暗或紫,苔腻,伴有唇甲青紫为痧毒内袭,心神内闭。
2.1.2触 诊 通过直接触摸患者手指尖、额头、足部及身体皮肤表面温度、体表形态及某些特征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如额头皮肤及手指尖湿冷为痧气困表,重度病症如周身皮肤变冷甚至四肢厥冷为痧气内陷。
2.1.3切 诊 切诊是暑痧的主要诊法之一,闷痧有独特的脉象变化。如痧气困表为濡脉;湿热秽痧为滑数;如厥冷不语者脉象应为沉迟,而闷痧反而见滑数;痧气内陷为弦紧。
2.1.4辨 痧 畲医辨痧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划痕试验:①胸肋划痕法:用右食指屈曲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第2~5胁肋之间由上而下,稍微用力,快速地划5cm左右的一道划痕,如见皮下明显隆起,且很快又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者,称为痧筋。痧筋是诊断闷痧的特征性表现之一。②前臂划痕法:用左手抓住患者的手腕,让患者手掌向上,再用右食指屈曲的第2关节顶端在患者前臂手三里处向内稍微用力划一道划痕,如出现痧筋隆起,即可诊为暑痧。(2)验痧筋:患者臂弯、腿弯处浅表静脉出现红紫色或深青色,也是痧筋的一种。验痧筋就是在患者臂弯、腿弯处查验是否有痧筋。如该处出现红紫色或深青色,即可诊为暑痧。然后用四指并拢轻拍臂、腿弯处,使局部出现红紫斑块,再用银针刺斑块,慢慢放出紫黑色血液。若痧筋浅者或针刺后血流缓慢者为痧气困表,病情较轻;若痧筋乍隐乍现为痧气入里,为湿热秽痧;痧筋伏而不现者为痧毒深重,为痧气内陷的重症。(3)查痧点:用灯芯草或粗纸捻成灯芯蘸榛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点灯,右手持灯,左手掌遮住火光,在患者额头、耳前后、颈部、胸前、脐腹部两侧,臂弯、腿弯等处照验,找痧点,若见皮内有乍隐乍现的蚊咬状红点,即为痧点。痧点是暑痧的主要表现之一。此法也称灯火燃照法。(4)试撮天突穴:用食指和中指屈曲后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天突穴撮几次,若患者感到舒适不痛,且很快出现皮下紫红斑的痧痕,即可诊为暑痧。
2.2诊断标准 ①困倦昏冒,胸腹闷胀,全身酸痛,或高热、息粗气喘,手足痉挛,眼睛昏黑,不知人事;②唇甲青紫或于肘窝、腋窝、颈前两旁常见青紫或有青痧筋;③病情可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发;④排除其他疾病,如心、肝、肾、肺、脑等器质性疾病。
2.3临床分型
2.3.1外冒痧气,筋脉闭塞 发热汗出,困倦昏冒,胸腹闷胀,心慌,全身酸痛,面色潮红,肢指尖湿冷,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洪大。辨痧实验见有痧筋、痧痕或痧点。痧筋浅或针刺后血流缓慢。
2.3.2湿热蕴结,痧中肠胃 发热,且午后加重,昏冒困倦嗜睡,反应迟钝,心悸、心慌,胸腹闷胀,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质暗淡、舌苔黄腻、滑数。痧筋乍隐乍现。
2.3.3痧毒内陷,心肝神闭 高热无汗,皮肤灼热,息粗气喘,手足痉挛,唇甲青紫、脉弦紧,或昏倒不省人事,小便失禁,大汗淋漓,手指节青紫,四肢厥冷之危象。痧筋伏而不现。
3.1外冒痧气,筋脉闭塞
3.1.1治疗原则 发痧祛邪,疏通经络。
3.1.2治疗方法 ①刮痧:刮肩板筋双侧、腰背部两侧、肘弯和腘弯。患者俯卧位,从大椎两旁刮至肩峰,再向下由大椎沿脊柱至第5腰椎,由上往下顺刮,不可反刮,力要均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后刮上肢内侧肘弯和下肢内侧腘弯处,时间略久,以背部出现紫红色痧痕为度。②针刺:在大椎、风池、合谷、内关、委中、曲池等穴,用较短的三棱银针挑针,以不出血为度。③拔罐:患者俯卧位,在刮痧后的部位吸上火罐,每次10min。④畲药:马儿茶、山荔枝各15g,煎汁300mL口服。
3.2湿热蕴结,痧中肠胃
3.2.1治疗原则 发痧祛湿,调理肠胃。
3.2.2治疗方法 ①刮痧:刮腰背部两侧、胸部、下肢。患者俯卧位,从大椎向下沿脊柱顺刮至第5腰椎及脊柱两侧。再取第2~4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注意避开乳房)。之后下肢内侧腘弯处,用力要均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②针刺:在大椎、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下巨虚等穴用较短的三棱银针挑针,轻挑以不出血为度。③拔罐:患者俯卧位,在刮痧后的部位吸上火罐,每次10min。④畲药:马儿茶15g,山荔枝15g,煎汁300mL口服。
3.3痧毒内陷,心肝神闭
3.3.1治疗原则 豁痰解毒,清心开窍。
3.3.2治疗方法 ①挑痧:部位:肩板筋双侧、腰背部两侧、肘弯和腘弯。方法:患者俯卧位,施术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找到痧点,用左手提起皮肉,右手斜持针,针尖露出米粒大,轻快地刺入再向外重挑,直到挑出血丝为止。②放血:先点刺人中、大椎、内关,再在十指尖、肘弯、腘弯处放血。③启动西医抢救应急预案。
凡危急重症、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肾脏病、中风、传染性疾病者禁刮;刮治部位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者禁刮;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饱食后或饥饿时均属禁用本疗法范围。
重症闷痧可致息粗气喘,抽搐,卒然晕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如出现重症闷痧,可按如下预案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可给予口咽通气管或紧急气管插管等处理。颅内压增高者常规静脉输注甘露醇1~2g/kg,30~60min输入。癫痫发作者,静脉输注地西泮。②氧疗: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③出血低血压时,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血压。④出现高热者给予降温治疗,先用体外物理降温,无效者可予冰盐水胃或直肠灌洗药物降温;如仍然无效,且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h,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⑤出现低体温者,应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复温毯缓慢复温。⑥监测:抢救过程中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和体外变化;留置导尿监测尿量,保持尿量>30mL/h;监测血凝分析和动脉血气分析。
2013-05-25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No.:2012BAI27B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