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松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余杭 311121
赵前龙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
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辨证属风寒袭肺型者较多。笔者运用中药射干麻黄汤随证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9 月—2013 年3 月我院住院且中家长愿意配合中医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2 例,按入院序号分为对照组31 例,男18 例,女13 例,年龄<3 月2 例,~6 月15 例,~18 月14 例,平均7.8 个月。观察组31 例,男17 例,女14 例;年龄<3 月3 例,~6 月16 例,~18 月12 例,平均7.6 个月。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气促、喘憋、心率偏快、肺部哮鸣音及中、细湿罗音,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均无结核接触史。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风寒袭肺证候分类标准[2]。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氧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L、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mL,每天2 次),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 静脉滴注,每天2 次,伴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口服,组方:射干2g,麻黄、紫菀、款冬花各3g,五味子、细辛各1g,干姜2g,姜半夏3g,大枣2 枚。发热、无汗,表证重者选加荆芥、防风、苏叶各3g;食积纳差、舌苔厚腻者加炒莱菔子、炒苏子各3g,生麦芽6g;寒邪外束,肺有郁热者可加桂枝3g,生石膏8g(先煎),每天1 剂,水浓煎2次,少量频服。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显效:治疗2 天内体温正常,咳嗽、气促、喘憋减轻,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减少;有效:用药3~4 天内咳嗽、气促、喘憋减轻,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减少;无效:用药4 天后咳嗽、气促、喘憋及肺部体征无减少甚至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31 例中显效13 例,有效8 例,无效10 例,显效率41.9%,总有效率67.7%。观察组31 例中显效17 例,有效11 例,无效3 例,显效率54.8%,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多由感受风寒、风热而发,临床以风寒为多。小儿脾常虚,饮食不节,痰湿内生,肺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外袭,邪壅肺络,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痰气交阻而发为咳喘、痰鸣。病位在肺,病理产物是痰,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方中射干苦寒,有豁痰利咽之功,合辛味之麻黄、细辛、半夏之属则有辛开苦降之妙用。炙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紫菀、款冬花、半夏温肺化痰,降逆止咳;一升一降,肺气调畅。少佐五味子以收敛耗散之肺气,与辛味药合用则有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之妙。幼儿多脾虚,以干姜易生姜者,因其温中健脾、温肺化饮力强,大枣益脾养胃,益气和中,全方共奏宣肺散寒,降逆化痰之功。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还能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3];射干主要化学成分鸢尾黄素在组织培养中抗流感病毒、延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等作用[4]。干姜、细辛与五味子三味是治疗咳喘病的常用药对,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咳喘潜伏期并减少咳喘次数,具有明显的止咳和抗炎作用[5]。射干麻黄汤有镇咳、祛痰及显著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变态反应的发生[6]。临床应用该方酌情加减,若温肺化痰力强而解表之力略有不足,加荆芥、防风、苏叶;若患儿唇由白转红需考虑药温燥伤阴,用百合、北沙参滋养肺胃。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 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7-288.
[3]蔡永敏,任玉让,王黎等.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16.
[4]吉文亮.等.中药射干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植物学分册[J].2000,15(2):57.
[5]叶冰,却翎,包·照日格图,等.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的止咳、抗炎作用研究[J].四川中医,2010,11(11):65-66.
[6]程洁.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