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成刘叙文
(1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吉林 白山 134700;2 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效果的临床观察
周大成1刘叙文2
(1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吉林 白山 134700;2 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 探讨采用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无张力性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8d,随访6个月~5年,术后无复发病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无张力性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优点体现在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操作简单、恢复快、创伤小、复发率低等方面,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较为满意,为理想术式之一。
无张力性疝修补术;老年人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逐渐加重腹壁损伤,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是一项新技术,优点体现在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方面,逐渐成为腹股沟斜疝修补的首选方法[1]。为此,笔者回顾分析采用无张力性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介于60~82岁之间,平均72.4岁;病史为3~20年,其中疝囊位腹股沟部的有12例,其余疝囊均脱入同侧阴囊内,其中2例疝囊巨大至18~20cm。术中将疝囊全切除41例,部分疝囊切除19例。
1.2 修补材料
无张力性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采用的修补材料为圆锥形充填网塞和成形补片,锥形充填网塞之锥形可承受来自腹腔内压力,补片能增强腹横筋膜的支持能力。二者均为聚丙烯单丝编织材料构成,在体内不可吸收,具有较强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能力。
1.3 手术步骤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平腹股沟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首先在耻骨结节旁找到精索并将其游离。将腹外斜肌腱膜分离,使腹直肌外缘及腹股沟韧带充分显露,上缘和下缘分别超过弓状下缘3~4cm和耻骨结节和耻骨面1.0~1.5cm,术中疝囊和精索的分离需小心谨慎。嘱患者咳嗽,疝块膨出部位要细心观察,将疝囊切开并分离至疝环口,之后将疝囊关闭成大小至少能容纳将要放入的充填网塞的小疝囊。要注意疝环的大小,确认腹横筋膜强度与疝环周围的解剖关系,锥状充填物放置的同时与腹横筋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等疝环周围坚韧组织相区别。用不吸收线缝合约6~8针或更多并固定1周,平整放置补片于精索后,保证其下缘在耻骨结节1~2cm以上,其四周与联合腱、陷窝韧带、耻骨筋膜、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固定。之后,四周不留间隙行缝合处理,间距在0.5~0.7cm之间,严格止血后,将切口逐层关闭。
术后观察表明,患者切口仅表现为轻度疼痛,第2天即可下床轻活动;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的患者数量为18例,经2~3d留置导尿管后拔除,能自行排尿。术后2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均为巨大斜疝),可能术中分离疝囊创面大有关,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术后伤口无感染及异物排斥情况,随访半6个月~5年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斜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其发病率介于1%~5%之间。经典的疝修补术的缺陷表现在为非生理解剖性的高张力性修补,由于该术式没有建立在腹横筋膜修复基础上,与现代解剖学原理不相符,因此具有较差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在5%~15%之间[2];在斜疝手术后,13%~16%的患者因复发而重新接受手术治疗[3]。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建立在腹股沟区解剖基础之上,腹股沟管后壁用人工材料加强,做到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不具张力的修补,使其更为符合机体生理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一种理想术式之一。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补片,其网孔在10μm以上,所以,中性粒细胞能自由通过,局部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本组观察表明,未见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无组织排异反应。但聚丙烯编织材料皱缩的发生机会为10%~30%[4],由于平片过小、卷曲、移位等可致术后复发[5],复发率在1%~2%左右,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是,本组患者经随访未见复发病例,可能与病例数较少和随访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
采用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时,应防止术后复发,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手术中应做到:①腹内压增高是导致斜疝的根本原因之一,围术期必须重视原发病的治疗;②术中必须重视尽可能地恢复腹股沟区的原有正常解剖结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避免或将术后并发症降低到最低程度;③网塞固定时应间断缝合6~8针或更多,四周于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腹直肌外缘、腹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等周围坚韧的组织上固定,在确认此组织能承受足够的张力的基础上,补片远端应超过耻骨结节缘1.0cm并于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固定,为避免疼痛的发生,不能缝到骨膜。下缘在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上固定。补片应平整放置补片于精索后,以0.5~0.7cm的间距四周不留间隙地缝合;④术中不得有不必要的剥离,严格止血,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围术期予合理营养。⑤要加强术式培训,熟悉疝修补材料的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无张力性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使损组织能得以及早修复,腹股沟管后壁得以加强,疝复发机会得以降低,达到无张力修复的目的,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的优点。特别是年龄较大,在老年患者,由于本身机体组织的强力降低,同时可能合并有增强肠内压力的老年疾病存在,其斜疝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我们认为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1-2.
[2] 唐健雄.从腹股沟解剖谈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6-67.
[3] 唐健雄,陈革,黄磊,等.上海地区腹股沟疝发病情况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C].上海: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70-71.
[4] 唐健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手术者的相关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686-687.
[5] 周太成,陈双,周军,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706-707.
R656.2+1
B
1671-8194(2013)23-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