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红
(山东省寿光市羊口中心卫生院,山东 寿光 262714)
气管内插管黏膜损伤的原因探讨分析
杨秀红
(山东省寿光市羊口中心卫生院,山东 寿光 262714)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黏膜损伤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气管插管的患者240例,其中12例患者出现黏膜损伤,搜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损伤的患者经临床的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临床医师进行总结,找出了患者气管损伤的原因。结论 合理的选择气管导管、合理的深度、气囊的压力以及压迫时间等是避免气管损伤的关键。
气管插管;黏膜损伤;原因;临床对策;分析
气管内插管主要是利用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其插入患者的气道内的技术,该技术在抢救患者以及气管内麻醉起到重要作用[1]。现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患者黏膜损伤,咽喉肿痛以及声音嘶哑的症状。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气管插管的患者240例,其中12例患者出现黏膜损伤,后经我院临床医师的积极总结,在后期的工作中未出现黏膜损伤的病例,现就我院处理的临床经验进行论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气管插管的患者240例,其中男125例,女115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12例患者出现黏膜损伤等症状,这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0岁。
1.2 临床插管方法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将患者的体位摆正,肩部及头部相应垫高,头尽量后仰大约9cm,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口咽部及下咽部进行局部麻醉;将患者的最分开,在喉镜的协助下将舌轻轻向左侧推移,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前上提喉镜,可看到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向前上提喉镜,间接拉起会厌而显露声门。右手执气管导管,斜口对声门裂,在吸气末顺势将导管轻柔插入。导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成人约为5cm,小儿约为3cm。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然后退出喉镜,检查确认导管在气管内[2]。
240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出现黏膜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者插管之前,痰中未见血迹,插管后通过插管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发现痰内存在血丝,确定为患者黏膜损伤。
3.1 气管狭窄或痉挛
当进行气管插管时,患者的气管黏膜因为受到异物的刺激,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咳嗽症状,此时患者的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气管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此时如果临床工作人员强行将管插入,必定会导致患者的黏膜损伤。
3.2 气管插管插入过深
正常成人气管插管的深度一般为5cm,小儿为3cm,许多临床工作人员一般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感觉气管插管越深,患者的状态会越好,临床研究显示:增加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的机会。气管黏膜损伤的原因是吸引管的接触,不是抽吸造成的。
3.3 气囊的压力与气囊的压迫时间
许多学者建议将气囊内的压力控制在25mmHg以下,因为气囊内的压力与气管黏膜的灌注值存在以下关系:气囊内的压力在17cmH2O、34cmH2O、73cmH2O,气管黏膜的灌注现象分别会出现灌注正常、灌注减少、灌注阻断,正常气管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的压力大约在18mmHg,淋巴管压力为5mmHg,所以气囊内的压力应该控制在25mmHg以下,因为如果气囊内的压力过高超出淋巴管内的压力时会引起淋巴管的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当超出18mmHg时,则会引起气管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的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同时很多研究发现,即使是气囊的压力在正常的范围内,患者在术后也会出现喉痛以及声音嘶哑的现象,这说明了导致黏膜损伤的原因不仅是气囊的压力而且与气囊的压迫时间关系密切。
4.1 操作轻柔,插入的深度合适
临床医护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动作轻柔,不要急于插管,首先预算一下应该插入的深度,一定要带有刻度的导管进行插管,对怀疑气管内存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一定要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操作。
4.2 定时的充气放气
气囊充气后,如果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会导致黏膜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气囊一定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放气。但是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气囊定时的充气放气是不必要的,其理论依据为:在气囊放气充气后,临床医护人员很容易忽视调整气囊的压力,反而由于气囊的压力过高更容易损伤器官黏膜;对于危重患者,其肺泡的通气基本完全依赖于机械通气,如果气囊放气后会导致肺泡通气严重不足,危机患者的生命。
4.3 影响气囊内的压力因素对气管黏膜损伤的机制及解决方法
囊内压力过高是产生插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影响囊内压的因素主要有[3]:气囊的直径与气管直径的关系,当气囊的直径大于气管的直径时,气囊由于受到外来的压力作用,其囊内的压力必然增高;气道压力对气囊充气压力的影响:当吸气压峰值(PIPs)很高时,现有的低压气囊在压力较低时不能有效封闭气管,而PIPs高时对气道封闭性的要求增加,因此需增加囊内压;自封作用:当气道压力超过基准充气压力时,囊内压开始上升,由于囊内压的增加即使不额外充气,气囊也将自动对气道压力的增加进行补偿,增加的气道压力便透过柔软的气囊壁进入气囊,使囊内压力和气道压力平衡。随着气管压力的待续上升,气囊内气体从高压区(气囊远端)向低压区(气囊近端)流动,使囊内气体重新分配,即气体从气囊远端向气囊近端挤压,结果使气囊变成远端小近端大的圆锥形。解决的办法[4]: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是采用最小封闭压与最小封闭容积的办法:最小封闭压是指有效封闭气管与气囊间隙的最小压力。正压通气时,吸气末气道压力达到最大时,气管内径受压力作用达到最大,此时能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相应的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MOV)”。
总之,气管插管黏膜损伤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认真分析,采取上述综合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吸痰可能造成的损伤。对于反复出血不止者,应行纤支镜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监测出凝血时间,排除出血性疾病可能。
[1] 高树海,郭加书,黄金剑,等.双囊单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保护作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1):34-35.
[2] 宋燕波.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 13(4):176-177.
[3] 刘淑红,李丽.气管插管内吸引和气管切开套管内吸引的深度[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12):568.
[4] 肖芳红,李智娟,杨菊妃.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1.
R562.1
B
1671-8194(2013)23-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