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儿科,重庆 400020)
患儿,女,10岁6个月,因“咳嗽、气喘5天,偶有心前区不适半天”于2012年6月23日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和中量湿罗音;心率102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无异常发现。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正常,吸入和食入过敏原检查阴性;心肌酶谱检查提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 U/L,生化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摄片提示双肺支气管肺炎;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既往无过敏史及哮喘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及心肌损伤。入院后给予常规抗病毒、平喘等对症治疗1 d,咳嗽气喘症状减轻,但仍有心前区不适。入院后第2天加用肌苷葡萄糖注射液(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 100 mL∶肌苷 0.6 g与葡萄糖 5.0 g,批号为 1204192)100 mL静脉滴注,当输入20~30 mL时,出现双眼睑浮肿。报告医生,立即停用该药,遵医嘱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约20 min后眼睑浮肿有所缓解,无其他异常情况出现。此后治疗中未再加用肌苷葡萄糖注射液,改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口服,其余治疗继续,未出现过敏症状。
讨论:肌苷在体内转化为肌苷和三磷腺苷,参与细胞能量代谢与蛋白质合成;可提高各种酶特别是辅酶A与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正常代谢[1]。肌苷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心力衰竭、心绞痛、肝炎、心肌损伤等辅助治疗,不良反应偶见颜面潮红、恶心、胸部灼热感等[1]。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致皮疹、高热、过敏性休克等已有报道[2-3],但其过敏机制一直不清楚。此例患儿因“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在使用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过程中出现眼睑浮肿,立即停药并给予抗变态反应药物后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且过敏原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排除了因肾功或其他致敏因素所致,因此,此反应为肌苷葡萄糖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患儿在使用此药物时,护士要多巡视、勤观察,并叮嘱患儿和家长如有不适,要及时通知护士和医生,并及时处理。对于出现了过敏反应的患儿,要提醒家长以后避免使用该药。
[1]沈 刚.新编实用儿科药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9.
[2]王 琼.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1例[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141.
[3]崔彩萍,韦又嘉.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致高热、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