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达
(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十堰 442100)
脑梗死指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原因所形成的脑部血供障碍,常伴随脑部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脑部内缺血或脑细胞凋亡。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丁苯酞软胶囊是近几年研发的一类新药,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2]。笔者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之内,诊断均符合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头颅CT检查显示为脑梗死。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 25例,女 15例;年龄 52~76岁,平均(64.13±7.59)岁;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7岁,平均(64.91±8.21)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高脂血症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首先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德国威玛特公司,批号43738,规格40 mg×20片)20 mL/d,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尔公司,批号58621,规格100 mg×30片)100 mg/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26909,规格 100 mg×24粒),每次 200 mg,每天 3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实施降血压、调血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的用药和方法均一致。
采用美国NIHSS量表对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评定[3],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依据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新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 ~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 ~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下;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以前三项合计为总有效。
结果见表1至表3。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腹部轻微不适1例,但均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s,分,n=40)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s,分,n=40)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11.78 ± 3.61 12.49 ± 3.39 1.684> 0.05第1周10.25 ± 3.32 11.42 ± 3.18 1.751> 0.05第2周8.13 ± 2.37 9.81 ± 3.01 2.015<0.05第3周6.42 ±2.16 8.75 ±2.84 2.221< 0.05第4周4.61 ± 1.98 6.42 ± 2.31 2.161< 0.05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 s,n=40)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 s,n=40)
组别 治疗前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观察组对照组t值P 36.13 ±7.12 35.21 ±6.59 1.684>0.05 37.19 ±3.48 36.67 ±4.03 1.751>0.05 39.02 ± 4.76 38.57 ± 4.92 1.802> 0.05 45.85 ± 5.62 42.35 ± 5.81 2.232<0.05 48.92 ±6.65 45.07 ±5.71 2.289<0.05
急性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往往起病突然,伴随有头痛眩晕、半身不遂、吐字不清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脑梗死主要由于血管闭塞从而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导致脑细胞坏死和凋亡[4]。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0]
丁苯酞软胶囊主要成分为 dl-3-正丁基苯酞,与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主要作用为重构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及改善能量代谢等。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丁苯酞软胶囊对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可促进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脑功能恢复。丁苯酞软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能缩小脑缺血的梗死面积,有效减轻脑水肿,改善脑部的代谢循环,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外,丁苯酞软胶囊还可通过降低脑中花生四烯酸的水平,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的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并且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脑损伤[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3,4周后,观察组的NIHSS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3,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说明在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2~3周后疗效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总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迅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宛 丰,吕衍文,李 钢.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4):221-223.
[2]董凤林.丁苯酞软胶囊防治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26-28.
[3]Kerr DM,Fulton RL,Lees KR,et al.Seven - day NIHSS is a sensitive outcome measure for exploratory clinical trials in acute stroke[J].Stroke,2012,43:1 401 - 1 403.
[4]朱新臣,刘 斌,石军峰.尿激酶联合罂粟碱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 977.
[5]徐 岩.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8):985 -986.
[6]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