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当 吴锦坤 陈治标
颅内出血,特别是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既往多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微创手术方法的规范化,国内外对高血压脑出血已普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对血肿准确的定位,采用早期或超早期手术,病死率已明显下降,国内有报道病死率为19.8%。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越来越被神经内外科医生接受。2009年9月~2012年2月本科采用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80例,取得良好效果,创伤小,费用低,现报道如下。
本组80例脑实质出血,基底节出血69例,颞顶叶出血11例(均行头颅CTA 或DSA 检查排除血管性疾病),合并脑室出血10 例,合并丘脑出血11 例;其中男55 例,女25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4岁;神志昏迷64例,意识模糊16例,伴肢体偏瘫78例,血肿量30—100 ml,<50 ml单孔引流,>50 ml多孔引流。
手术时机多为起病后6~72 h;采用4 mm 微型颅骨钻和一次性脑室外引流器,依据CT 片确定血肿中心所对的颅表位置和进管方向深度,标记出头皮钻颅点,避开大血管及静脉窦。穿刺平面为CT 显示血肿最大断面,在血肿最大层面划出血肿的最大长轴线与前额头皮交点即穿刺点,测出该点至血肿远端的距离减去1 cm为置管深度,进管方向和血肿最大长轴方向一致;血肿大于50 ml时采用多点引流,多点引流为加颞顶部血肿最近径路穿刺。常规消毒局麻后,头皮做一4 mm切口,并按设定方向颅骨钻孔,划破硬脑膜后置入12-14号引流管到血肿腔拔除导针,见有陈旧性血液由管内溢出;用5 ml注射器轻轻无阻力抽吸,将抽出约出血量的1/3~1/2即可,然后接脑室外引流器外引流;术后根据情况可注入尿激酶冲洗液化引流,连续引流3~7 d,复查头颅CT血肿基本消失后拨管。
术后每天根据CT 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并调整尿激酶用量,必要时调整管尖深度。一般待血肿清除80%左右即可拔出引流管。术后常规配合针灸和理疗等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随访1~3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为1~5级:1为完全恢复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能力;2级为独立日常生活恢复部分社会生活;3级为日常社会生活需人帮助,可拄拐行走;4级为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日常生活需人帮助;5级为植物生存;1~3级为效果良好,4、5级为效果不良。术后随访1~3个月,本组良好64例,不良16例。
本组术后3~7 d复查CT 血肿大部份消失,残余血肿均在术后3周消失。术后随访1~3个月,本组良好64例,不良16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大血肿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外科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长、损伤大,费用高。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外引流操作简便,创伤小,且术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可调节引流管深度,应用生化酶使血肿液化排出,提高了血肿清除率,使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对大多数基层医院而言简单实用。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外引流外接一次性脑室外引流器,整个装置是密闭的,不会形成气颅,不易逆行感染。引流管为硅胶,CT 检查无伪影,且根据引流管刻度能准确调整引流管深浅,管前端为光滑盲端也不易损伤脑组织。
对于颅内大血肿,采用单纯锥颅引流时,若血肿引流不彻底而脑水肿越来越严重往往需转行开颅手术。为了更加高效地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更多的学者主张多点穿刺多孔引流。对于血肿量超过50 ml,形态不规则的脑实质出血患者,或者同时合并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主张多孔引流。本组病例中小于50 ml的血肿行单孔引流,大于50 ml的血肿行多孔引流,在脑水肿高峰来临之前清除血肿,减少血肿占位效应,同时减轻脑水肿面积。
尿激酶的运用:目前对残留血肿多采用注入尿激酶并引流处理。尿激酶无抗原性及毒性,小剂量运用,短时间内可达到分解血凝块的作用。若引流出新鲜血液或症状加重,经CT 证实继发性出血者,可抽出大部分新鲜出血后,立刻血肿腔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立止血等止血药,稳定8 h后再液化引流。
治疗体会:(1)根据CT 片,确定穿刺点。选择血肿最大平面为穿刺面,该面划出血肿最大长轴与额头皮交点为额部穿刺点,测出该点至血肿远端的距离减去5~10 mm 为置管深度。穿刺方向为血肿最大长轴;(2)尿激酶注入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3)若术中术后有新鲜血液流出,少量者可注入凝血酶,大量者应改为开颅清除血肿;(4)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患者意识状况明显好转,复查CT血肿排尽达80%以上,即可及早拔除引流管,避免发生颅内感染。一般术后引流时间在l周以内;术后及时复查CT,根据CT 及时调整引流管深浅。(5)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操作粗鲁或患者不合作躁动,还可能是术后血肿引流过快,术后应注意调整引流管高度。高血压者注意控制血压,一般术前将血压控制在130~150 mmHg/80~95 mmHg比较稳妥;血压控制可鼻饲降压药,早期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经微量泵静脉注射,清醒后口服降压药;颅内感染:一般由无菌操作不严所致,一次性脑室外引流器可防止血液逆流和减少逆行感染,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肺部感染:勤翻身拍背,静脉运用祛痰药,雾化吸入治疗;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应立即禁食,并应用洛赛克及止血药物。
总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安全、快速、准确、有效、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基层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