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一 李 薇 张 红
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性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是个体对自身有关的知觉和意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其行动控制的知觉或信念。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危机下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效能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1 对象 从唐山选取本科类院校 3所,专科院校 1所。共发放问卷 160份,有效问卷 151份(94.4%),其中男生 76人,女生 75人;大一 40人 ,大二 52人 ,大三 59人。
1.2 方法 ①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1]。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刻板性 3个分量表,和谐总分越低,自我和谐程度越高;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2]:采用王才康编制的一般自我和谐量表。共 10道题目把所有 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 10即为总量表分(简称“效度”)。效度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以自习室为单位整群抽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1 大学生自我和谐基本状况 唐山大学生在刻板性与不和谐性上得分均高于大学生常模(t=8.891,7.04;P<0.01),灵活性得分低于常模(t=-3.87,P<0.01)。
2.2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得分比较 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方面差异不显著。和谐总分、不和谐和刻板性在年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不同年级大学生灵活性差异有显著性(t=3.157,P<0.05),大一(44.35±6.42)高于大二 (41.73± 6.03),大三 (44.41± 6.11)高于大二(41.73± 6.03)。
独生 (n=37)与非独生子女 (n=114)和谐总分 (t=2.366,P<0.05)、不和谐性(t= 2.075,P<0.05)和刻板性(t=0.374,P<0.05)差异显著。
2.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 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t=3.448,P<0.01),而女生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男生效能感得分高于女生(t=3.572,P<0.01)。而效能感得分在是否独生及家庭所在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4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影响比较 按照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把得分低的 27%作为低自我效能组(n=42),得分高的 27%作为高自我效能组 (n=40),考察两组之间的自我和谐的差异[3]。结果显示,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和谐总分(t= 2.767,P<0.01)和灵活性(t=-3.673,P<0.01)差异显著。
2.5 自我和谐与一般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唐山大学生一般效能感与和谐总分、不和谐性呈负相关(r=-0.251,P<0.01;r=-0.173,P<0.05),与灵活性呈正相关(r=0.330,P<0.01),与刻板性不相关。
当前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较低,不能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不和谐经验,较为刻板和僵化,这与一些研究结果一致[3]。这可能与经济危机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关,对于未来职业的供大于求,他们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和焦虑情绪。男女大学生自我和谐没有差异的结果与大多研究一致[4]。独生子女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非独生子女,灵活性差、刻板性强与郭志峰的结果不同[5],但与罗薇[6]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更多的关爱,自立能力较差,当处于当前的竞争环境时更易于表现出不和谐状态。大一学生比大二学生更灵活,大三比大二也灵活与李洁的结果基本一致[7]。经过对大学生活和学习进行一年的适应后,大学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调整心态,积极投身学习,他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课业压力也日渐重大,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更多的技巧,这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显得比较死板。
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且高于全国大学生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较之以前的大学生自信心明显提升了,这与 80后大学生的自尊、乐观主义等性格特点也有关系。目前工作岗位的紧缺,男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干一些出卖劳动力的工作,且社会岗位本来就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男生较女生更有自信。随着现代城乡生活差距的缩小,自我效能在城乡上没差异。
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更灵活更和谐,与王万飚结果一致[3],个体自信心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也越高,能更好地克服焦虑情绪。总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越来越成熟的大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同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如果个体能对自我评价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客观化,以灵活的方式去行动,则能成功地解决矛盾与冲突,提高自我效能感,达到最终和谐。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2]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3]王万飚,易萍.护理实习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J].卫生软科学,2008,22(5):338-340
[4]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961
[5]郭志峰.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因素分析 [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2):140-142
[6]罗薇,戴晓阳.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 [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69-672
[7]李洁,朱晓斌.杭州高校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1(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