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产业:困惑与希望同在

2013-01-21 14:54
关键词:湘绣

何 纯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湘绣产业:困惑与希望同在

何 纯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湘绣历史悠久,声名享誉中外,湘绣产业的发展一度欣欣向荣。然自近代以降,特别是现当代,湘绣产业明显衰落,这一现实引起了湖南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拟整合资源,重振旗鼓,赶超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认真反思湘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赶超发展的希望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湘绣产业;现实困境;机遇挑战;思路对策

湘绣,号称“针尖上的芭蕾”,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国际文化名片。湘绣历史悠久,远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平。湘绣是一门纯手工技艺,它“以针代笔,以丝润色”,工笔、写意、水彩、版画、油画、照片、书法、金石等作品形态,无一不可绣制,其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素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然而,自近代以降,特别是现当代,湘绣明显衰落,这一现实引起了湖南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拟整合资源,重振旗鼓,赶超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认真反思湘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赶超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湘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湘绣行业共有相关企业100多家,拥有8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12名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业人员近20万人,年产值超5亿元。[1]光鲜的数字后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湘绣企业大多是十几人或几十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主要分布在沙坪以及宁乡、牌楼、长沙县等地;在长沙火车站往西近一公里的街道上,主营湘绣的这几十家门店大多生意冷清。某些略显陈旧的数据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2005年,据《东方新报》报道,在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市场苏绣占了80%,湘绣却仅占5%;在国内市场上,苏绣占到了60%,湘绣只占30%。[2]而虽然经过湖南关注湘绣的各方人士的多方努力,这一境况至今仍未得到明显改观,现有市场仍在低谷。据调查,自从1995年开始,湘绣就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3]从2011年湖南省进出口商品统计数据来看,湘绣仍然徘徊在大宗出口商品大门之外,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如下问题。

1.假伪产品充斥市场

假冒伪劣湘绣的泛滥是导致湘绣品牌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市面上的劣质湘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行打上“湘绣”字样的假湘绣产品。据介绍,这些假冒湘绣主要出自苏州乡下农民之手。一些商人把低档次的苏绣产品运到湖南,在绣品上标上“湘绣”标志后卖出去。据透露,个别湘绣企业的主营业务竟然就是给贩运来湘的低档苏绣每幅绣上一个“湘绣”的标识。另一类则是个体户模仿和假冒正规厂家的“精品湘绣”。如《富贵花开》等老牌湘绣精品,几乎每家湘绣店都有卖。但质量低劣者与真正精品无论构图、配色、用料、针法、纹样,还是视觉效果都相差极大,普通消费者无法鉴定,往往花可以买到精品的价钱只买到劣质的湘绣。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总工艺师王小辉就曾指出,“湘绣承载的是文化的厚度和重量,但在湖南,湘绣业粗制乱造的情况还很突出。一些湘绣企业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没有保证”。[4]假冒伪劣湘绣充斥市场,不仅扰乱了市场,降低了湘绣的含金量,还在更大程度上打击了湘绣正牌军的积极性,大大冲击着湘绣正规市场。

2.湘绣品种较为单一

湘绣产品的生产和定位一直秉承“与日常用品结合、注重实用”的原则,所以,湘绣早期的顾客群主要是普通百姓,初期的产品也是以日用品为主。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纺织印染技术日新月异,印花工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手工艺,刺绣行业也不例外。传统湘绣日用品在各类便捷生产、时尚现代可替代品的强大冲击下,竞争力日益薄弱,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中消失,连一向出口销量很好的湘绣披风、荷包等日用品也正逐渐失去市场。通过走访多家湘绣商家可以发现,湘绣日用品大多粗制滥造,价格低廉。追随大众的消费需求,湘绣厂商开始将生产经营范围转向湘绣中高档装饰品,并致力于将“高档”、“精致”、“华贵”打造为湘绣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卖点,湘绣与日用品市场的联系被人为割裂,湘绣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此不可抑制地被局限在艺术装饰品的狭窄范围之内。[5]多年市场产销实践和商海激战沉浮最终证明,湘绣所面临的品种单一的境况并不能使湘绣重获大众的喜爱和膜拜,反而将湘绣推入到传统与守旧的漩涡。

3.产品创新明显滞后

创新是事物发展,尤其是手工艺发展永葆鲜活魅力的灵魂。纵观当下的湘绣经营厂商,虽然绣品可谓汗牛充栋、五彩缤纷,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部分湘绣店铺都有相同面孔的作品,难道历经千百年沧桑变化,最后沉淀下来的湘绣精华就只剩下这几个品种了吗?对于这种状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老人也看到了,她想得最多谈得最多的正是目前湘绣行业所面临的这个问题:“现在,一些湘绣企业盛行拿来主义,而不是去注重自己的研发能力的培养。你的什么东西好,我就去模仿,丝毫不顾及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结果,好货被次品冲了市场,整个行业秩序也因此乱了套。”刘爱云老人所担忧的不无道理,湘绣艺术历来就是刺绣技艺与工艺美术的结合,一副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技工和画师的默契交流与亲密合作。湘绣作品要创新不只在针法上,更需要在题材和风格上求新求变,画师绣者甚至湘绣经营销售人员创新的滞后成为当前整个湘绣行业面临的关键难题。

4.产品良莠不齐

作为一种手工艺,湘绣有着十分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普通百姓中确实存在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正是基于这一特征,很多湘绣企业都选择产业带动型经营模式,即以企业为主导,发动民众资源,组织村户或个体作坊分散加工生产,之后再由主导企业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这种包转外发的加工方式可以灵活配置生产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利润率。但由于某些企业自身管理疏忽,制度尚不完善,从而导致企业与个体生产户之间联结简单、松散、脆弱,缺少合同契约与股份合作的利益连接方式。这些管理上的漏洞与缺陷多少会影响到成品湘绣的质量。特别在生产加工批量大,交货期紧的外贸定单时,为赶工期,绣活被一层层多次转发,绣工的报酬被一压再压,其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绣品的质量更难保证。

5.产品价格混乱

湘绣市场的价格混乱与绣品质量的良莠不齐直接相关。对于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湘绣,商家不惜低价倾销、恶意竞争。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企业过分强调绣品的艺术附加值,竞价高标,违背价值规律,无视市场接受能力,到了非精品不绣,非高价不卖的地步。这种强打艺术旗号的高价路线让平民百姓望而却步,实则将众多的消费者挡在了企业门外。一幅作品动辄开价几十万、几百万,一旦销售出去,推销者可获得高额的提成。以经典绣屏“报春图”为例,绣片成本为6000元,木质绣框成本为10000元,而需要购置这样一幅成本仅16000元的绣屏,某湘绣企业开价30万元,而其他湘绣厂最低也得10万元才能拿下来,如果再挂上一个“大师”的头衔,价格不知还要上浮几成。

二、湘绣产业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 湘绣精品名气仍在

尽管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少湘绣产品粗制滥造,市场混乱不堪,湘绣声誉严重受损,但近年来,也有不少湘绣精品获得了诸多殊荣:2005年11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展”中,湘绣《安南绣像》获得刺绣类惟一金奖;2005-2011年间,《伟人毛泽东》、《锦绣潇湘等你来》等多幅湘绣作品分别3次搭乘神舟系列航天飞船遨游太空;2011年,湘绣龙头企业“湘绣研究所”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是四大名绣中唯一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刺绣企业。历史的荣光一再证明,湘绣这一神奇的艺术以其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精品的名气仍在,这也必将使湘绣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刺绣行业引领风骚。

(2) 政策扶持力度空前

目前,湘绣的发展得到了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政策:2005年,长沙市出台的《长沙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湘绣等民间工艺列为长沙市重点扶植的八大文化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长沙市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产业,湘绣便是其中之一。2009年,为响应文化强省的战略,湖南省政府联合多部门组建了湘绣产业发展调研组;2011年,湖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湘绣列为湖南工艺美术发展重点。2012年,作为湘绣发源地的长沙开福区出台了《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正研究中的《关于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都有不少涉及大力扶持湘绣产业发展的内容。这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措施为促进湘绣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3)市场前景供不应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化产品开始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势必带来工艺美术品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纵深发展,国内外消费群体对湘绣进一步加深了了解,需求也正日益增大。据某湘绣企业的长期研究与调查,国外消费者对于购买艺术品一般有以下要求,如有一定的欣赏性、实用性、艺术性、历史性、知识性;能满足为自己喜爱甚至独自拥有的个性化追求等等,而湘绣工艺的每项特点均符合以上要求,且在某些方面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如,绣品可以吸收绘画、摄影、手工艺、雕塑等各种艺术品的优势,又具备其余艺术门类难以集中表达的写意、写实、还原色彩的立体效果。但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的湘绣作品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需求的持续扩大,供应的诸多天然限制,必将导致湘绣市场的供不应求。

(4)具备良好产业基础

目前,湘绣发展的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大主要版块: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沙坪湘绣之乡和湖南湘绣城。这三大版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分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以中国刺绣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身份,承担生产研发高端装饰品为主,担负起了向人民大会堂等高端场所提供作品及高档礼品之责,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湘绣《锦绣潇湘等你来》就出自该所。沙坪湘绣,以湘绣产地的源远流长著称,一条1.4公里的街道,集聚起了40多家湘绣企业,还有一个湘绣文化广场、湘绣名人馆等仿古建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沙坪湘绣厂原厂长艾玉奇创办的长沙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是中国刺绣界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沙坪村现有湘绣企业近5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6家,在沙坪生产的湘绣,其产量已占湘绣总量的70%以上。位于长沙县城星沙的湖南湘绣城,则以生产日用品为主,产品远销15个国家和地区,现集聚了23家湘绣企业,带动工艺服装、家纺等企业160多家,据传,其年产值已达2亿多元。[6]湘绣三大版块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他们为湘绣产业的崛起与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面临的挑战

(1) 机器印刷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机器湘绣的规模化生产对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带来了挑战。作为传统手工制品,湘绣的制作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是绘画与刺绣的完美结合,她有着一套完整细致的流程,设计、估工、配色、刺绣、验收、装潢等,每一环节都有绣工与画稿与绣品的不断交流,是一个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湘绣的制作汇聚了创作者的智慧结晶,远非简单的机械劳动。业内人士都知道,即便是同一副画稿,同一个人绣两次或者多次,绣品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湘绣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一针一线、手手相传。及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代文明日益发达且无孔不入,湘绣的危机,戛然而至。这个时期,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要求下,机器印刷的湘绣作品开始出现。尽管也有人知道,机器如电脑印制的画稿过一定时间就会褪色,高端湘绣精品和藏品不能运用电脑,好的湘绣制品与手工制作不可分割,是不可批量生产和复制的;尽管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机器永远都代替不了人工,但不争的事实是,湘绣的机器大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一针一线的手工劳动,湘绣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2) 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挑战

湘绣是用针和线把人设计和制作的图案绣制于织物上的一门艺术,它必须有一个作为绣品图案的底稿,湘绣“选稿”的来源包括专为刺绣而作的画稿,如国画、油画、照片,以及近年来开始出现的蛋彩画、漆画等。湘绣选稿本身就涉及到稿源创作者成果和作品的著作权。而根据绣稿完成的湘绣成品,则可能享有刺绣新针法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等等。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扩张,湘绣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某湘绣企业高级管理人士介绍,曾经他们费了很多时间创制的新画稿还没上生产线,就被盗版者“掠去”,而且以比研制单位快几倍的速度,一昼夜间遍布在大街小巷的兜售者手中,研制者只能血本无归。虽然现在国家和政府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知识产品的原创权,但只要盗版现象一天不绝,它对企业的生存构成的威胁就无法避免。[7-8]

(3) 结构性人才缺失所带来的挑战

“人才瓶颈”是制约湘绣产业化发展的另一大困扰。目前湘绣行业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结构性人才缺失给湘绣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顶级大师少,人才青黄不接,技艺传承面临危机。顶尖级的湘绣大师如周金秀、刘爱云以及苏获等人相继退休或辞世,一些传统而独特的技艺无法得到传承。与此同时,湘绣授艺方式还存在培养周期长等弊端加重了顶级人才少,“人亡技绝”的危机。根据湘绣的特点,培养一个普通绣工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培养一个熟练技术型绣工则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要让这样的熟练工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往往还需要十来年的时间。

其次,从事刺绣制作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长期以来,制作湘绣的从业人员多以长沙周边农村女性为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女性纷纷走出村庄,走向大、中城市谋生,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家中潜心钻研刺绣技艺。从经济收益上考量,无论是在民营企业,还是在国有企业,绣工的工资普遍不高,单从经济利益来看,这显然没有多少吸引力。

最后,现有湘绣人才队伍素质亟需快速提升。对于绣工而言,拿到一幅绣稿后,要先有一定的美术感悟能力才能“读懂”,如何能传神地表现画作,这不仅需要有精妙的手工,还需要有独特的创意。但就当前绣工现状来说,高达90%的绣工学历还停留在初中及初中以下,他们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缺乏审美感与文化观念,甚至不少绣工全然没有绘画基础。除了绣工之外,画师乃至湘绣管理和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促进湘绣产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湘绣既具有高雅的欣赏价值,又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它是湖南的特色产业。各湘绣企业和各级政府应共同努力,努力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塑造湘绣新内容、新形象、新品牌,助推湘绣产业的重新崛起。

1. 打造完整产业链

从产业链结构看,湘绣产业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与湘绣配套产业不多(如木框、线等),生产原材料、配套产品大部分需从外地购入。这大大制约了湘绣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建立湘绣产业园,实现原材料、新品研发、人才教育培训、市场开发多环节一体发展,这将成为打造完整产业链的有效举措。而在产品类型上,应实行日常用品与工艺品两条腿走路,形成日用品与艺术品差异发展格局。既要生产那些挂在墙上、摆在桌上、可供欣赏的“耐用”的工艺美术品,更要生产穿在身上、提在手中的“消费型”生活必需品和时尚用品,从而缩短消费周期,拓展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2. 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出现,产业的发展对绣稿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湘绣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的力度也迫在眉睫。摆在湘绣产业面前最关键也最难的问题是解决创新问题。具体来看,一是要观念创新,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内容创新。以现代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突破“花鸟虫鱼”的思维定势,不仅在画稿上要有新意,也要在材质创新入手。三是形式创新。就是要从品种款式创新入手,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新工艺,使湘绣保持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四是技术创新。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基她,加强科研。在针法创新上不拘泥于传统,调动一切手段去表现原作,将针法与技法、与色彩等进行调整、改变、重组,寻找刺绣与现代艺术、现代科技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将部分刺绣工序机械化,为实现湘绣产业规模化提供有效途径。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湘绣创新不仅需要加大绣稿研发投入,还要加强绣工与画家紧密合作。在研发资金方面,不仅需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更要依赖金融服务的支持。目前,湘绣产业的集中度不高,资产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加大金融支持,拓展融资平台。要探索推进质押融资、典当融资等现代艺术品融资手段,建立完善湘绣展览、交易和投融资服务的一体化平台,为湘绣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3. 创新营销方式

尽管目前有不少企业从事湘绣的生产和研发、制作,但专业从事湘绣产品运营的人才却太少,真正懂授权并熟悉分销渠道的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更是严重缺乏。营销方式落后是当前湘绣产业发展的行业短板。要扩大湘绣市场占有率,首先必须创新营销方式:第一,加强品牌宣传。创造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外宣传推广湘绣品牌,不仅要宣传推广湘绣产品,鼓励湘绣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各种展销会,更要宣传推广湘绣国家级和省级大师,支持和鼓励湘绣大师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作品展示,提高湘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注重创意营销。要利用好湘绣和红色旅游圣地、生态旅游胜地这两块牌子,通过一系列的创意宣传,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促进旅游业和湘绣的实现双赢。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方面,要加大对湘绣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现有国有湘绣进出口企业的出口营销示范作用。湘绣企业方面,企业要增强开放意识,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在文博会展、招商引资等场合的展示、营销等方面争取支持。[9-12]

4. 加强政府扶持

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湘绣是国家和湖南宝贵的文化财产,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加大扶持力度。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税收减免。对受保护的湘绣文化传承品牌,可考虑让其增值税目享受最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二是资金扶持。政府可设立湘绣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强对湘绣技术创新的支持。三是制定湘绣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如,研究制定《湘绣产业传承、保护与振兴纲要》和《湘绣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四是搭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应在组件行业协会、制订湘绣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湘绣产业的与时俱进,人才是最重要的保障。一方面,应适当提高专业人才待遇,逐步满足专业人才的利益诉求。首先,从整体上提高普通绣工的工资,减少绣工流失;其次,设立湘绣行业专技人员待遇补贴制度,根据技艺水平和实际贡献确定不同级别大师享受不同数额政府津贴制度,对绣工实行等级工资,激励绣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再次,改革完善刺绣行业职称评定制度,允许延长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退休年限等。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把湘绣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放在引导行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打造知识型、文化型的湘绣人才;要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湘绣专业的结构,拓宽湘绣专业的培养方向;要继续鼓励职业院校与传统工艺美术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要加强在职培训,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工艺美术人才引进机制;要注重培养湘绣衍生行业的人才招聘、引进与培养。

[1] 易禹琳,柏 润. 湘绣:递给世界最美的名片[N].湖南日报,2012-8-21(16).

[2] 易禹琳.湘绣:雨打风吹下的姹紫嫣红[N].三湘都市报,2005-8-30(A12).

[3] 曾应明.手工艺大市场-湘绣走向世界的启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金辉. 湘绣:美丽的背后[N].潇湘晨报,2006-8-25(15).

[5] 唐利群. 湖南湘绣文化产业发展探究[J]. 东京文学,2011,(1):60-61.

[6] 姚滟珍. 湘绣产业发展之路[J]. 现代商业,2011,(15):26-28.

[7] 李湘树,何誉军.湘绣:一种中国刺绣的图与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8] 许 凡,阳献东,徐青青,等. 现代湘绣发展的抉择和对策[J]. 纺织学报, 2011,(4):112-114.

[9] 李湘树,何誉军.湘绣:一种中国刺绣的图与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0] 林金强.关于“海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9-102.

[11] 宾玉洁,贺小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框架与策略-中外对比的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24-26.

[12] 廖静仁.沙坪湘绣[M].深圳:中华图书出版社,2009.

Xiang Embroidery Industry: Coexistence of Puzzle and Hope

HE Chun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 410003, Hunan, 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Xiang Embroidery enjoys reput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Xiang Embroidery industry has once prospered. However, Xiang Embroidery was obviously declining since the modern time, especially the contemporary age.Thus, Hunan government and embroidery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is reality. Now Hunan province is going to integrate resources,so as to rally and achieve catch-up-and-surpass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 i cance to ref l ect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way of embroid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o study on the hope and countermeasure of catch-up-andsurpass development.

Xiang Embroidery Industry; realistic predica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J523.6

A

1673-9272(2013)03-0102-05

2012-12-24

何 纯(1980-),女,湖南南县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文化产业。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湘绣
“非遗×N”活态传承商业模式探索
——以湘绣为例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湘绣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研究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
时代赋能,技术赋值—湘绣振兴刍议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
我爱家乡的湘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