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懋百
(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循环经济网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卓懋百
(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循环经济是提倡能源或生产资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再资源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全面优越于传统经济,现今已成为未来经济形式的领跑者。因此,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网形成及演化机制的研究,在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新循环经济;
面对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趋势,必须得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速度,在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城乡和生产产品中,贯彻循环经济发展思想,充分挖掘有限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循环经济是以三个基本原则:减量化、再次使用、再次资源化为准则,同时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且能保持资源循环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融合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各种经济形式之中,并且贯穿于市场运行各个阶段中。它不但要求对废物的重新利用,而且提倡堆废物的重新收集和再次利用,但是,循环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彻底利用,只是尽可能做到资源的反复循环使用。
循环经济不是一般的生态经济,一般的生态经济关注的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更加关注生态效率和经济效率;循环经济看重生态资源的重复使用,注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着重提高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率。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两者都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经济活动,但是生态经济未必全是循环的,但是循环经济必定是生态的,它们之间是存在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一)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的指导思想起源于西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主要由三个观点,又称为三最大原则: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从18世纪以来,人们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不断的向自然索取,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也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然而,发展的背后,也埋藏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工业生产依赖的石油、煤炭、天然气、钢铁等资源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现今,人类生活和生产已经饱受传统经济发展带来环境和资源的问题的伤害,三个最大原则已经难以为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未来发展令人堪忧,为了解决人类未来发展的困境,创造出新的经济理论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已经迫在眉睫。
(二)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 以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代表,之后该委员会起草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设想一文字形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解决了传统经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破坏生态求经济发展的难题,为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如何与生态、自然相处指明了道路,这是科学的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观。
(三)循环经济的形成
鉴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他的“宇宙飞船经济”的基本观点是: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耗尽而毁灭。地球经济系统,有如一艘宇宙飞船如不借助太空帮助,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废物最终会污染“飞船”舱内的一切,到那时,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崩溃,所以,人类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将传统经济逐步过渡为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形式基本“3R”原则:
第一、减量化原则(Reduce):减量化原则是把握生产环节的入口,主张利用原料和能源的低投入,尤其是环境友好型的原料和能源,达到预期的生产和销售的目标。追求较高的资源生产率(其中有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的生产率),不能将地球既当作取料场,又当作垃圾场,把人的理性需求和减量化原则相结合,创造出人的理性需求和自然生态承受力以内的良性循环。
第二、再使用原则(Reuse):再使用原则是把握生产运行的过程,尽可能的使用能再次使用的原材料来生产既定的产品,延长产品的服务期限或使用寿命。追求较高的资源重复使用率,必须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将其它企业生产残留的废弃物,作为最初产品的生产原料,真正的做到无废物,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再资源化原则(Reresource):再循环利用观念主要是企业生产的废物利用,要在在企业内部建立循环;再资源化原则是把握生产过程的结尾,要求没有不合格的产品,即使不合格的产品能作为原材料再次投入生产资料领域,追求较高的废物利用率,可以减轻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将不同的产业部门和不同的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的统一体,转变传统经济粗放开链的发展模式,形成集约闭环的新经济发展体系。
(四) 循环经济的演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并且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中国人也完全有能力创立自己的新经济学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思想和对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入思考,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印发的吴季松老师写的《新循环经济学》,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专家的肯定。
吴季松老师的新循环经济学理论在早先的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创新的提出新循环经济的的“5R”理念,创新性的提出了再思考(Rethink)与再修复(Repair)两个新的理念,将传统的清洁生产“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总结出了现今新循环经济理论。
1.再思考(Rethink):新循环经济学理论创造性的在关注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的基础之上,还要关注自然资源循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社会新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第二财富:修复与维系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生态系统。不能以自然财富的减少为代价来片面地增加社会财富,实现两种财富之间的循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例如:一座豪华大厦建在将荒漠化的地区,其价值将可能为零;所有的五环、六环公路如果没有水的支持也会变成一片荒漠。
2.再修复(Repair):为了更好的创造出所需要的社会财富,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工程,修复社会财富生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伤害,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提高以后再增加社会财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与自然和谐。例如:大力发展生态工程。
(五) 新循环经济理论创新方面
相比传统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中吴季松老师创新性的提出了五种转变。
1.由一变二(提出第二财富:自然财富)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思想中,社会财富是人类社会拥有的唯一财富,他主要是能够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同时提供人类其他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以及一些基本的设施。然而,新循环经济提出一种新的财富:自然财富。认为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也是在创造财富,换句话说创造社会财富和修复自然财富是进行社会生产的目标。
2.由一变三(包含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将自然生态系统看作外在部分,不关注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变化,同时把科学技术作为假设条件,着重研究的是社会经济;新循环经济学是将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其组成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它们整体的发展变化,描绘出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
3.由二变三(增加资源循环)
劳动、资本、资源这三者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被视为生产的三要素,其中针对资本循环和劳动循环都有充分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成果,例如:“退休制”、“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制”等,但是对于面临较多困境的自然资源循环使用的研究却为数不多,而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新循环经济学认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下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应该转变到对资源的循环使用方向上。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资源的匮乏、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危机的问题。
4.由三变四(大力倡导科学技术)
虽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可能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应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已经超越传统生产三要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新循环经济理论认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函数的要素之一,它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要保证。
5.由旧“3R”到新“3R”(理性的要求,循环经济与能再生的资源)
新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循环经济学,通过实践对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传统的清洁生产三原则的内容也有新的拓展。
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经济活动的源头,做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教导人们更加理性的认识自己的需求,不能是为了欲望,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即可,将经济哲学的“理性人”的观念扩展为“知识人”的观念。
再使用原则:再使用原则针对生产的中间过程,将传统的关注产品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做到一物多用,转变为多个行业共享生产资料和产品信息资源,建立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产品或者废物的循环使用,建立 “再制造”产业,最大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资源代替稀缺的生产资源。
再循环原则:传统的经济形式是开链的,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制造成功和废物的排放,没有形成产业之间的原料循环体系,包括原材料投入,产品制造,废物排出,其他产业的生产原料。
总结:由上述论述不难发现,新循环经济学识一种新的经济学,他不同于传统西方经济学,也与循环经济有一定的差异,他与这两者在“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学问题研究上都存在差异和发展。
对于循环经济来说,其主体很明显的是企业,也只有企业才能展现出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时要遵守的准则如下:
(一)整体系统分析准则
应用一系列的新理论、新学科,如应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生态学以及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等等,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方面的大系统上具体研究其中满足经济原则的客观规律,企业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效益上要做到量力而行,完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标志着企业和工程的现代化,也是它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循环经济生产的准则
在传统的经济理念中,大自然既是采集地,又是垃圾场,这种属于线性经济模式,列如很多企业和工程把河流既当成“饮水源”,又当成“排水渠”。然而循环经济属于闭环经济中的生态环保型模式,根据生态学中食物链的链接方式,使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
(三)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准则
成本也理所当然的要包括生态成本,因为在经济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后进行修复是需要代价,所以成本理应包括生态成本。据报道,我国因为防治污染的环境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有很大比重,这还不包括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如果再修复投入必将更大。
(四)生产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准则
利用一些再生能源(如水能、太阳能、核能等),全方面的运用现有的生态环保技术,例如无土栽培技术、基因从组技术以及废弃矿山复垦技术等等。企业离不开水、土地、能源这些必备物资,这些物资作为企业的命脉,应该受到企业家们认真的对待,把该科技运用到企业发展的技术中去,合理的利用企业资源,给企业带来划时代的进展。
(五)尽量将高科技应用于生产和工程过程中准则
所谓在生产和工程过程中运用高科技,实际就是表明要加大知识投入的比例,在一些传统的企业中推行高科技,创造高新技术,例如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应用新的生物知识,创造出高质量的污水处理技术。
(六)生态工业链的建构准则
生态产业链的建构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将不同的产业联合起来,形成功能强大的产业链,在原材料和最终排出物之间建立循环利用的关系,从而促使不同的生态产业之间发生联动效应。
(七)以生态建设作为各项建设的基础的准则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中,生态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若要提高整个生态环境在经济前进中的容纳能力,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目前国家比较提倡的建设生态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四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蓄还流、退田还湖。
(八)消费体制的绿色化准则
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一旦消失将永远不再出现,因此应该利用行政或是技术上的方法来减少对以这些资源为原料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另外对于一些华丽的包装的生产也要运用税收等的方法加以限制。目前国家就提出在塑料袋的消费中增加税收,这一发展趋势应对企业有所启示。
上文所论述的八大准则虽然是新循环经济所必须拥有的主要准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这八大原则。
在社会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可持续问题将成为最大的阻碍,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彻底的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大势所趋。
[1] 黎倩雯,张德伟.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及应用 [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13):74-75.
[2] 钱 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先行[J].科技与企业,2010,(11):37-39.
[4] 陈宝国,吴 洪. 福建省新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机,2010,(1):77-79.
[5] 刘之坛.循环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J].法制与社会,2008,(10).54-55.[6] 苏建设,顾 巍.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J].经济师,2006, (8):32-34.
[7] 李言规.湖南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能力测评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45-48.
On the Network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of Circular Economy
ZHUO Mao-bai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 Fujian, China)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reduction, energy or production data reuse, recycling of a new economic form, which is comprehensive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It has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future economic situ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network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ircular economy, which has certain directive signif i cance to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conomy; the new circular economy
F224
A
1673-9272(2013)03-0073-04
2013-02-17
卓懋百 (1972-),男,浙江奉化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