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晴 王平军 张丽萍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高考的压轴题一般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用于区分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其作答情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物理压轴题的作答情况又如何呢?本文收集了判卷过程中的一手资料,评析了题目及其作答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供物理教育工作者参考.
如图1,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
图1
经分析,不管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满足题设要求的运动轨迹只有一种,故无需分别讨论.求解过程中涉及一个重要的中间量——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r,据此我们将此题的求解过程分为两个模块(注:解法一为参考答案,其余解法由高考阅卷教师讨论得出).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粒子在磁场中的入射方向为y方向、出射方向为x方向),设圆周运动半径为r,在a点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得
(1)解法一(勾股定理)
图2
如图2所示,过b点和O点作图1中给定的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c和d点.由几何关系知,线段ac,bc和过a,b两点的轨迹圆弧的两条半径围成一正方形,故ac=bc=r.设cd=x,由几何关系得
解得
(2)解法二(相似三角形)
连接O′和c,由Oa=Ob=R可知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故O在线段O′c上.因为
Od//O′a
所以
△Odc∽△O′ac
故
即
可解得r.
(3)解法三(三角函数)
连接O和b,O和a,a和b,有
∠baO=∠bac-∠Oad=
又有
可解得r.
(4)解法四(余弦定理)
(5)解法五(正弦定理)
过O点做O′a的垂线,与O′a交于g点,有
∠O′Oa=∠O′Og+∠aOg=
在△OO′a中应用正弦定理可解得r.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qE=ma.
(1)解法一(类平抛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解法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粒子初速度v在x方向的分量为零,设粒子在电场中末速度vt在x方向分量为vht.由
得
vht=2v
粒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满足
可解得E.
(3)解法三(动能定理)
应用动能定理得
又有
可解得E.
有关磁场的计算题常作为高考物理部分的压轴题,此题是2012年高考河北理综卷(全国卷Ⅰ)分值最高的题目,题目设置承袭以往的命题风格,将物理分析与代数几何解析相结合,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符合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图3
作答统计表明,此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分布比例较高的分数离散程度较好(0分、3分、10分、18分,参见图3);难度设置适当(平均分5.2分,难度P=0.29).在批阅过程中,阅卷教师体会到该题有两大特点:
(2)解法多样,数学与物理的灵活与变换,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针对作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一些考生表征圆周运动半径时,没有注意到题设中已用R表征磁场半径,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仍用R来表示.
(2)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或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涉及到的速度量较多,一些学生没能规范表征不同的速度,给作答造成了障碍.
建议:规范物理量表征.
科学表征物理量是物理学习的前提,不规范的表征使本来清晰的物理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科学表征物理量看似简单,却常被疏漏,须引起重视.
(1)动能是标量,不存在分方向上的动能,所以在分方向上不能应用动能定理.有的考生在x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写出关系式
虽然结果正确,但纯属特殊情境下的巧合!
(2)电场中,带电粒子在x方向上的分运动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此关系式中初、末速度必须选取同一方向,写出关系式如
或
建议:加强物理基础教学.
身经百炼的考生在物理基础上仍然存在缺陷:对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透彻,对带电粒子在不同情境中的运动情况认识不深刻.这不得不令人警醒:题海战术并非万能,夯实物理基础知识才是根本.
错误地认为c点在圆上,求得
想当然认为O点在ab的连线上,求得
(2)模块二的运算过程是方程组的求解过程,阅卷过程中发现,一些考生虽能列出关系式,却没有对方程组进行正确的联合、推导,显现了其数学能力的缺憾.
建议:重视数理结合.
生活中的运动是极其复杂的,很多物理问题的求解都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数理结合的题目设置思路符合学以致用的新课程导向.面对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短板,教师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多种门类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境,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潜心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做到:沉着冷静、优化情绪、自我质辩、积极暗示、强化自信、笑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