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的对比分析

2012-12-31 13:27梁传亮唐志远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内径左室心肌梗死

刘 倩 梁传亮 唐志远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石门 415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1],对人们的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导致人们突发死亡的主要疾病。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治疗对左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0年6月~2012年2月确诊并收治的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男67例,女9例,年龄38~81岁,平均(63.6±15.4)岁。诊断依据为症状表现典型的胸痛、心电图的检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排除条件:陈旧性心肌梗死复发、继发性心脏破裂、腱索断裂、结缔组织病、心肌穿孔、有创伤的心肺复苏、活动性出血、严重瓣膜病、外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造影剂过敏、大型手术以及不明确持续性胸痛发生的时间等情况。患者按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可分为3组,急诊组(24h内)52例、延迟1组(24h~2周)18例和延迟2组(2周以上)6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及心功能的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内科药物强化治疗,其中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全部患者均在接受内科药物强化治疗的同时,在相应的治疗阶段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分别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或者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成功标准是冠状动脉前向性血流可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标准Ⅲ级,残余狭窄<20%,手术期无严重的并发症,即未出现死亡或者未再次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1.3 心脏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内均用超声心电图测量心脏功能及舒张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比较

急诊组及延迟1组治疗后3、6个月心脏功能明显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2组在术后3、6个月的心脏功能也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LVEF的比较(±s,%)

表1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LVEF的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急诊组 45.6±9.7 54.5±10.8 53.6±9.2延迟1组 59.4±10.2 55.6±9.5 55.8±10.2延迟2组 46.5±9.8 48.4±10.6 47.1±9.7

2.2 舒张末期内径的比较

急诊组及延迟1组治疗后3、6个月舒张末期内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2组在治疗后3个月至6个月的舒张末期内径也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舒张末期内径的比较(±s,mm)

表2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舒张末期内径的比较(±s,m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急诊组 50.6±4.9 51.5±5.1 52.6±6.1延迟1组 51.4±4.3 52.3±4.4 52.2±4.6延迟2组 56.5±7.2 55.2±6.8 54.9±6.1

3 讨论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是否成功和预后好坏的主要因素[2]是存活心肌的多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即是尽最大限度的可能性挽救缺血坏死的心肌。尽早开通梗死动脉以保持心肌灌注,避免心肌坏死,保全心功能,减少左心室重构,改善病患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治疗原则[3]。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最积极的治疗方法是尽快将梗死的相关动脉再通达到血运重建,这是保障患者生存率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4]。通过急诊介入能够尽快、尽早并最大程度地开通堵塞血管,进而挽救濒死心肌,减小梗死面积,从而减少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左室容量扩张,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心肌坏死区可能有存活的重创心肌,再灌注能使其缓慢的不完全的恢复功能,从而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少,限制了左室的重构,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患者的心功能,观察预后,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明显减少,进而改善了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直接急诊介入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可使梗死动脉血流达3级者达90%以上的比率,并且能更好地对心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关于择期介入治疗的时机,目前的研究尚未有定论,其对左室功能和预后的改善程度也有不同观点。从心肌生理和病理的角度着眼,急性心肌梗死的炎症细胞浸润源于梗死后的6h左右,3d达到高峰。同时开始有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生长,出现肉芽组织,7~10d后形成瘢痕组织,因此推测在形成瘢痕组织前后介入治疗应该会有较好的疗效。笔者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尽早介入治疗,开通梗死动脉,急诊介入及延迟(12h~2周)介入均能对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且预后良好。

[1]张庆胜.急诊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459-460.

[2]丁浩,张荣林,程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43-744.

[3]赵一俏,尹学亮,傅强,等.直接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07,28(5):775-776.

[4]邓娟,贾丽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19-220.

猜你喜欢
内径左室心肌梗死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