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满忠卫
民主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是一种普世的价值理念。它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如何实现分权制衡等问题,而且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作为培养未来公民的主要机构,各级学校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讲述人类社会的历史,让学生们认识到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树立民主观念,在学校生活中实践民主,使学生在一个公平民主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学生们认同、熟悉、推崇民主等一系列普世价值,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进一步行使民主权利打好基础。而班集体就如同社会当中的社区、村委会等基层单位,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实行民主管理的方法来管理班集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是广大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关于班集体民主管理,目前教育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一套固定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班集体民主管理的理念以及具体的做法。
第一,班集体民主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管理。传统的班集体管理模式,班主任往往是一个班集体绝对的权威,学生对班主任要“唯命是从”,班集体的各项事务最终决策权都在班主任手里,班干部由班主任来任命,奖励名额由班主任来分配,犯错误的学生由班主任来惩罚。在这种管理办法下,不仅让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学生虽然可能会很“听话”,但如果一个未成年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会的就只是一味地服从权威,不敢质疑权威,也很难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换句话说,这种管理模式是在培养学生的“奴性”,与现代社会对于公民的要求背道而驰。而在民主管理班集体的模式下,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要敢于放权给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陶行知说过:“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在班集体管理中,管理者用良好的制度去管理班集体,而不是靠教师的权威去压制学生、束缚学生。这套制度的产生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制定的过程要有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由师生共同制定,形成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符合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管理办法。如班干部选举制度,在民主管理的班集体中,班委会的成员一定要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积极为广大学生服务。再如,班集体奖罚制度,经过全体学生的协商,形成一系列督促学生团结奋进的制度,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典型,形成相互促进、比学赶超的良好班风。在民主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的作用也不是“无所作为”,他们更多的是充当“裁判员”或者“执法者”的角色,他们在“裁判”或者“执法”的过程中所依据的就是全体师生经过协商形成,被班集体成员广泛认可的管理制度。这样更有利于班主任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广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民主管理班集体的做法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它依据的是被广大班集体成员接受和认可的一套制度,而不是教师或者学校管理者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第二,班集体民主管理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管理”。班集体民主管理依据的是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但这套制度不应该是一套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的制度,它应该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是一套具有宽容精神、具有人情味的制度。因为民主观念本身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多元主体互相尊重,彼此认同。所以,班集体民主管理首先要符合民主概念的本质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其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我们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出现不遵守纪律或者犯一些错误的现象都在所难免。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应该具有包容精神,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不是通过一条条的规定来限制学生成长的空间。因此,班集体管理制度要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要积极鼓励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此外,“人性化管理”还离不开“平等”这一理念。在世界各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过程中,率先实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底层民众,都被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样,在具有民主氛围的班集体中,平等的理念也十分重要。首先,班集体中师生之间要实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随着新时期学生独立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理念,明确师生关系的定位,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像朋友一样,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不断鼓励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其次,在班集体管理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稍差的学生;无论是遵守纪律的学生,还是爱扰乱教学秩序的学生;无论是家境富裕的学生,还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中,他们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是那些表现不太令人满意的学生,教师更要以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和感化他们。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提高学生分数,培养社会精英,而是要让每一个人的心智都得到启蒙,将来在社会中,即使是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教育管理者和班主任一定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以便有利于学生们将来走入社会,促进整个社会进一步实现公平正义。
第三,班集体民主管理应该是一种“科学化管理”。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在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研究班集体管理领域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做到科学化管理,首先要做到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要大胆吸收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做法。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他们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方面都很发达,值得我国教育界的同仁去研究,去学习。在吸取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有前瞻意识,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且要积极运用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前沿知识,在班集体管理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比如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人数到底多少最为合适,学生座位怎样安排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班集体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现代科研手段去研究,去寻找科学规律。当然,这也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科研意识,始终以追求真理的态度来探究班集体管理的问题,以求找到最佳的管理班集体的办法。只有这样,班集体管理工作才能始终跟随时代的变化,面对主体性不断增强的学生,班集体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总而言之,科学化管理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办法管理班集体。并且这种办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科学研究的指引下,不断创新,以求尽善尽美的管理班集体的办法。
如何对班集体进行民主管理虽然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经常被提及,但民主管理班集体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还尚未广泛实施,甚至也没有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民主管理班集体的做法。就像一个社会的民主发展进程一样,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树立民主的观念来管理班集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教育规律,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以及家长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意识到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个班集体开始,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明确学生的民主权利,以期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带动全社会的民主意识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民主程度,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