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兰,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海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丽兰,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海南省建省二十多年来特殊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文章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海南建省以来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海南省特殊教育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在特殊教育决策上提供参考。
海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再次强调“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受教育的水平和将来社会生活的质量,也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海南建省二十多年来,特殊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整体经济水平和教育状况仍属于中国欠发达地区,海南省特殊教育整体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2008年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方案》(2006年-2010年)的出台,为了推进海南省“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了解全省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海南省残联和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支持下,笔者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特教课堂听课、与师生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并掌握了全省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状况。本文基于以上调研,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海南省特殊教育现状、问题,并对海南省特殊教育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此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在特殊教育决策上提供参考。
海南建省后,省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工作。1989年9月,组织力量调查全省18周岁以下特殊儿童、少年情况,根据海南实际,制定了《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并着手筹建海南聋哑学校(现名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到1990年,已配备教职工14人。1991年开始正式招生,该校是海南省第一所特殊学校,也是海南省目前唯一一所15年一贯制、全日寄宿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2000年后,在文昌市、临高县也相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在海口建立了培智学校,均为教育部门和集体办的特殊学校,主要招收聋、盲、弱智三类特殊儿童。此外,在琼海市、万宁市、定安县和乐东县建立特教班,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随班就读。据统计,截至2009学年末,全省共有特殊学校4所,其中聋校1所,弱智学校1所,其他(含盲、聋)特殊教育学校2所,共有特殊教育班50个,其中视力残疾班5个,听力残疾班38个,智力残疾班7个;另有小学附设特教班10个,初中附设特教班2个。目前,全省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共有2,926人,其中小学生2,015人,初中生911人;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生603人,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及随班就读学生1,594人,初中附设特教班及随班就读学生729人;其中在校寄宿生1,079人,女生956人,视力残疾333人,听力残疾701人,智力残疾920人,其他残疾972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女教师68人,受过特教专业培训53人,本科学历42人,专科学历50人。①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特殊教育综合统计报表”(2009/2010学年初)(内部资料)。全省已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附设在普通小学的特教班及随班就读为主体,多种形式办学的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海南建省以来,特教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适龄特殊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特殊学校的学生数量稳步上升,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聋哑学校变为盲哑学校,又从盲哑学校变为特殊教育学校;从最初只招收听障儿童,发展为既招收听障儿童又招收视障、智障儿童,这都反映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职工的特殊教育理念的变化。为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在当前的教育投入下,共同使用特殊教育资源,达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的目的,2010年1月16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该校由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海口市培智学校合并而成,通过撤点并校、改变招生结构等方式改扩建后的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功能增加了,从单一的类型转变为一所集聋儿康复教育,聋童、盲童、智力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聋人职业高中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新的海南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586人、教职工124人,41个教学班。据相关部门介绍,近五年海南省将在三亚、儋州、乐东等市县建设特教学校,并对海口、文昌、临高的特教学校进行改扩建,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格局,但始终会保持海南特殊教育学校的龙头作用。
师数量明显增加
1991年海南省第一所特殊学校——海南聋哑学校开始正式招生,共有3个小学班,45人,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13人。1992年在校学生104人,6个特殊教育班,教职工33人。1999年新增特殊教育班6个,全省特殊教育班增加到13个。全省三类特殊儿童在校生2,120人,比上年增加606人,入学率78.2%。2007年海南省4所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13人,在校生2,20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4人和55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学习的特殊儿童、少年的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26.83%和26.68%。根据省残联统计,[1]2008 年全省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合计11,212人,在各类学校(包括民办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合计9,217人,入学率达到了82%,比上年度增加一个百分点。从特殊学校建立招生至今,海南省特殊教育学生及教师的数量已有明显的变化[2](参见表 1)。
表1 海南省(1991年-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师人数对比表
所增加
1990年海南聋哑学校创立,校园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4,333平方米,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学设备缺乏。1993年,该校得到日本政府500万日元的无偿捐赠,用于购置听觉语言训练设备,安装了一个语音室。同年省教育厅、台资企业家协会等11个单位捐赠3.4万元给学校办学。1996年该校建筑面积为7,224平方米,1998年学校更名为海南盲聋学校,校园面积为3.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到 1.27万平方米。2003年助残日活动,社会各界为特殊学校捐款30多万元,省教育厅也向省特教学校捐赠价值6,000元的电教设备和价值1万元的图书。2006年,香港爱心人士捐款100万元用于省特教学校购置测试聋儿听力专用设备。同年,由中国孤儿帮困中心资助100万元创建了文昌爱心学校,接纳了来自文昌、海口、定安、琼海等市县的近二百名孤儿。到2009年底,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为5.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与办公用房分别为5,246平方米和2,018平方米。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藏书15,370册,教学用录像录音带155盘。①中国教育年鉴.海南省教育年鉴-基础教育-特殊教育(1991年-2007年)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尽管建省后,海南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建省时间短,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基础薄弱,海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根据“2006年海南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1]全省有残疾人49.4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儿童、青少年,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各市县的农村。2010年,海口市培智学校并入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后,扩大了该校办学规模,在校学生586人,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运动场、食堂等,并配备了标准化的听力测试仪、语言康复、电脑绘画、盲人按摩、盲文打字等设备和多功能教室,开通了校园宽带网,学校整体规模属全国前列。但就整个海南省而言,全省只有3所特殊教育学校,分别在海口市、文昌市和临高县,集中在海南省东北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市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一所特殊学校都没有。特殊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长期以来,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导致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海南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据了解,海南省目前尚没有特殊教育的专项经费,而特殊儿童大部分来自贫困农村家庭,很多儿童因经济困难无法接受教育。当前,海口市的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已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但其教学设备陈旧,也跟不上新的教学形式。文昌市和临高县的2所特殊教育学校经费很大部分靠社会捐资补足,尤其是临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因为缺乏经费,学校基本设施和办公用品缺乏,从而导致无法接纳更多的特殊儿童就读。
据统计,[2]2008年海南省省共有50个特殊教育班,648名学生,专任教师105人,生师比13.0:1,如果按照全省所有特教学生计算,生师比为28.3:1,缺特教教师390人(按生师比6:1测算)。全省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经过特教专业培训的教师仅53人,仅占教师总数的50%,没有经过特教专业培训的教师高达一半。其中82%的专任教师在海南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其他2所特殊教育学校和附设特教班的专任教师数量仅占全省总数的18%。②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特殊教育综合统计报表”(2009/2010学年初)(内部资料)
为加大海南省特殊教育的投入,保障特殊教育经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建议政府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助特殊教育培训,购买特殊教育专用设备等。二是拓展筹资渠道,扩大教育经费总量。建议建立社会投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机制;扩大彩票公益金收益用于教育的份额,建议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按一定比例作为专项特殊教育经费划拨到教育行政部门,扶助特殊教育发展;积极争取、拓宽国外、境外捐款的来源渠道。三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教育经费使用。加强和改进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为了提高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师素质,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现有师资的在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筹办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对于乡镇和广大农村等地区,可以开展特殊教育短期培训班,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轮训随班就读的教师。二是在本省师范院校设立特殊教育专业。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鼓励支持本省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使更多的师范生能够胜任对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三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岗前培训。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使那些真正具备特殊教育基本条件,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人,进入特殊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
适应新形势下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残疾学生的需求,有计划地逐步增加适合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学校。另外,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办学模式,并力求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鼓励民办特殊学校,逐步形成特殊学校、普通学校、民办特校等多类型、多渠道协同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
[1]2006年海南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08 -04/03/content_83549.htm.
[2]2008年度海南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09-04/29/content_30243455.htm.
A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Special Children in Hainan
CHEN Li-lan,XIAO Shao-be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al cause in Haina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Hainan Province 22 years ago.In this paper,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nd are analyzed using literature review.As such,the basic information on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special children in Hainan is well known.Moreover,an analysis is also made into the status quo an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advanced in line with existing problems in special education so as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make policies in developing special education in Hainan.
Hainan Province;special children;compulsory education;studies on countermeasures
G760
A
1674-5310(2012)-01-0104-04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编号:Hjsk2009-50)
2011-10-09
陈丽兰(1978-),女,江西南城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认知发展,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肖少北(1968-),男,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习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