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2年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研究综述

2012-12-24 01:17刘转平,倪丽娟
档案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研究综述范式

刘转平,倪丽娟

摘要:档案文化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已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文化的范式认知是推动整个社会档案文化认知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对2000年至2011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176篇论文的时间特点、来源特点、作者特点以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概括近十二年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档案文化;范式;研究综述

档案作为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又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已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文明时代,社会文化发展与公众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促使社会主体对档案文化的内涵与功用有了重新认识,这就要求,档案文化范式由传统的文化认知向信息文明视阈下的文化范式转型。笔者以“档案文化”为篇名、以“核心期刊”为来源类别,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0年至2011年间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6篇。本文通过对这176篇论文的时间特点、来源特点、作者特点以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了近十二年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状况。

1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分析

2000年~2011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文献有176篇,其年代分布情况见图1所示。

从被收录论文的发表年代可以看出,档案文化范式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由图1可知,近12年间,业界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从未间断。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档案文化范式的论文总体呈现平缓上升趋势,年平均发文量为14篇。从2002年开始,论文数量急速增长,接下来几年呈平稳状态,到2008年稍有回落,而后逐年上升,到2011年达到顶峰。可见,近几年,档案文化的研究正逐渐升温,特别是到2011年,档案文化问题俨然已是档案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文献来源期刊统计分析

近12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176篇论文分布在了19种期刊上,这19种期刊可分为5种类型,表1列出了这5种期刊类型的分布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类期刊上,发表在该类期刊上的论文多达167篇,占论文总数的94.89%,每种期刊平均被转载量为13.92篇,这表明,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源较为集中,已形成了固定的研究区域。另外,还有少数论文分布在社会科学类、教育类和经济类期刊上。这表明,虽然,我国档案文化范式问题研究的影响面在逐步扩大,有向其他领域拓展的趋势,但其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在档案领域,尚未引起其他学科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由于档案类期刊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较为集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2列出了近12年档案文化范式研究领域12种档案类期刊载文量的分布情况。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档案学核心期刊都涉及了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可见,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已在档案界占有一席之地,学界对档案文化范式的重视程度已非同一般。另外,《浙江档案》、《兰台世界》、《北京档案》、《中国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等期刊依次是档案文化范式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核心期刊,其中,《浙江档案》、《兰台世界》这两种期刊的载文量占总数的41.48%,超过论文总量的1/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两种期刊处于档案文化范式研究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是档案文化研究的重要情报源。

3文献作者统计分析

笔者以第一作者为准,对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176篇文献的作者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作者合作度、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等。

3.1作者合作度分析。合作度是指某一确定时间内针对某一特定主题作者合著的情况,它是评价科学研究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程度。此指标值越高,表明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科学研究的合作化趋势也就越明显。

由表3可以看出,在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176篇论文中,个人独立完成的共有143篇,占总数的81.25%;两人以上合著的文章为33篇,占论文总量的18.75%,但远远低于自然科学论文的平均合作率(70%),尤其是三人以上合作率仅为2.84%。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处于“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局面,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合作度低。

3.2 核心作者群分析。以第一作者为准,档案文化范式领域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文献的作者共有133人。其中,由表4可知,仅发表过一篇论文的作者有111人,占总数的83.46%,超过落特卡定律60%的临界值很多,这说明,档案文化范式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

4文献主题统计分析

档案文化范式论文的主题特征不仅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而且有助于掌握我国档案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笔者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0年至2011年间收录的176篇档案文化范式方面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研究主题分为了11类(分布情况见图2),并对这11个主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中,档案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占总量的37%,档案文化产业、档案文化功能、档案文化内涵、档案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等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图22000年~2011年间档案文化范式领域发表论文的主题分布

4.1档案文化内涵研究。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研究占该领域的11%。档案文化内涵的研究是档案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对档案文化内涵的正确把握与理解,才能明确档案文化的研究方向和范围,才能使档案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去。薛匡勇对档案文化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1]

4.2档案文化功能研究。对档案文化功能的研究占总量的14%。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作用。信息时代的档案文化功能已经逐渐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的社会文化形态,对其的研究必将为档案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杨彩云等认为,档案有文化积淀、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等功能;[2]张翠英等认为,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有积淀文化、传播文化、反映文化变迁、展现文化识别、形成文化创造、展示文化价值等。[3]

4.3 档案文化价值研究。对档案文化价值的研究占总量的11%。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文化发展和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需要,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档案文化有其价值,档案才得以流传。目前,业界对档案文化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文化价值内涵、开发利用、扩展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档案文化价值即为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需要的档案的有用性,档案文化价值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4.4档案文化产业研究。对档案文化产业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15%。档案文化是否应该产业化至今仍是一个业界争论较多的话题。总体来说,档案界对档案文化产业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档案文化产业构想不可行,一方面,因为档案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开展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档案文化产品的需求还没有形成社会规模效应;[4]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大力建设和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档案部门可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开办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服务业,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档案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档案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37%。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档案文化建设新水平是当前各级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档案界对档案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以及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等方面。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集中体现在档案文化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文化论坛、文化讲座、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档案文化图片展、档案文化优秀成果评选等方面。

4.6档案文化传播研究。对档案文化传播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2%。众所周知,档案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如何利用适当的传播渠道提高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一直是档案界研究的热点所在。近些年,档案界对档案文化传播的研究多体现在档案文化的传播渠道以及档案文化传播实践上。

4.7档案文化权利研究。对档案文化权利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2%。档案文化权利作为公民的普遍权利,理应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档案部门长期的封闭,公众对档案文化权利关注甚少、实现程度也较低,严重制约着档案文化意识的完善与提升。目前,业界对档案文化权利的研究较少,还停留在对概念的阐述与理论的初步完善中。

4.8档案文化发展趋势研究。对档案文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1%。近些年,档案界对档案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档案文化问题已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档案文化的发展将是多元档案文化并存互补、相互渗透、不断趋同和趋近,并逐渐形成一个档案文化共同体的过程”。 “提倡档案文化感性趋向于知性,主张档案文化自在转变为自觉,进而强调档案文化自觉上升为主动”,“在大文化视野下,将档案文化作为动态的研究对象,是目前档案文化研究的趋势所在”。[5]

4.9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对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5%。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是档案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研究该主题的论文多侧重于宏观研究,对微观事实的论证较少。对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特点、结构、形成原因以及回顾和展望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4.10 中外档案文化交流研究。对中外档案文化交流的研究占档案文化研究领域的2%。中外档案文化的不同是有深刻历史渊源的,主要差异根源于它们所依托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中外档案文化的交流可促使我们借鉴国外档案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来建设我国的档案文化。目前来说,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档案文化的交流还是只限于小范围内的少数国家之间。

总之,虽然,我国的档案文化范式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源仍较为分散,合作度低,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在档案学领域,尚未引起其他学科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国内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多集中于基本概念界定、功能价值阐述等理论方面,对于档案文化功能实现的实践研究较为缺乏。档案文化范式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和拓展对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信息文明视阈下档案文化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YJA870015)、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我国档案文化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第十届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我国档案文化功能实现研究”(项目编号:121016)、黑龙江大学2012年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档案的文化功能实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薛匡勇.什么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探讨之一[J].浙江档案,2011(6):27~30.

[2]杨彩云,王艳茹,王金.档案文化的功能与意识的强化[J].兰台世界,2003(4):8.

[3]张翠英,苏建功.论档案文化形态的社会功能[J].山西档案,2006(S1):72~73.

[4]张煜明,王茜.关于档案文化产业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5(5):53~54.

[5]张芳霖,王辉.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势:知性·自觉·主动[J].档案学通讯,2010(2):21~23.

(作者单位:刘转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倪丽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来稿日期:2012-07-07)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研究综述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