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档案记录了高校的发展历史,记载了广大师生在各个历史阶段努力拼搏的各种事迹,是档案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四川师范大学立足档案基础业务,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在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高校档案馆根据这一精神,积极探索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公共服务功能。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传承档案精神,丰富馆藏资源,编研档案精品,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打造档案文化服务平台,提升档案文化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档案文化在学校服务定位中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引导示范,传承档案精神
邓小平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档案部门是社会公众了解学校档案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自身的引导示范,直接影响着档案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守护历史、传承文明、严谨细致、无私奉献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档案馆以争创“管理规范化、服务效果好”为办馆目标,档案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切实践行“珍藏历史、服务现实”的办馆理念,积极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档案馆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2008-2012年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8-2010年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学校创先争优活动为民服务示范窗口单位,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这既是对档案工作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传播师大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方式。同时,学校还每隔两年召开一次档案总结大会,评比、表彰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前进的目的。
为将档案精神融入学校的育人工作,引导社会公众的精神建设,高校应不断挖掘、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去诠释和激发档案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把档案工作者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思想、维护历史面貌的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拼搏的顽强作风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
二、丰富馆藏资源,打造特色档案库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发掘档案文化,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学校库藏档案中,有朱德、胡耀邦等领导人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留下的历史足迹,有抗战时期东北大学内迁三台艰辛办学的文献记载,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艰苦创业、曲折发展、开拓进取等各个时期师大人勤劳建校、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努力拼搏的光辉事迹,是教育学校师生、引导社会风尚的宝贵财富和深动教材。
档案馆加强和归档单位的联系,使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声像档案得到同步管理和按时入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打造《四川师范大学名人档案库》,先后完成了8位名人原始材料的搜集工作,许多珍贵的实物如手稿、报告、论著、题词、艺术作品、荣誉证书,以及各种生动的照片,成为一批专家名师为师大发展改革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为档案文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编研素材。这些陈列在校史馆的珍贵档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校师生爱校意识和社会公众的艰苦创业意识。如姚廷申教授撰写的教学大纲手稿,字迹工整,内容充实、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充分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学术精神;杜道生先生提供的照片和实物,反映了他朴实宽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品格,对参观者有很强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达到激励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与内在修养的目的。
高校要丰富馆藏资源,提高档案文化服务水平,就要继续扩大建档范围,做到应建尽建、应收尽收、应存尽存,“不但要监督指导所有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建好档案,而且要帮助指导其他立档单位也建好档案。”(2)这样才能为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库藏档案为基础,编研档案文化精品
杨冬权强调:“特别要……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更多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好的档案文化产品,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服务。”(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档案馆在做好校史、大事记、年鉴、校字文件汇编等基础编研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库藏特色档案,着力编辑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史沿革旧照系列》,使师大学子更加明晰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到了学校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对于汇聚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贡献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档案编研是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应着眼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师生的文化需求,“积极发挥档案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一批档案编研项目,上下联动编研一批档案文化读物”(4),“充分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精心选题,创新形式,打造出一批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档案文化精品。”(5)
四、加强校史文化建设,打造档案文化服务阵地
校史馆和校史主题公园是展示一所学校发展特色、传承学校历史、提供档案文化服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学校校史馆主要反映学校从1946年建立川北农工学院至今67年的办学历史。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图片、文献著作、获奖证书等实物,记录了师大杰出人才的成长之路,反映了学校师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师大精神。许多优秀校友包括李言荣院士等纷纷回母校寻根。省内外高校和社会团体先后到校史馆探寻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师大精神。校史馆成为学校提供档案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目前,学校“3D校史馆”已建成并投入试用,极具立体感,便于操作,趣味性强,更加方便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了解校史校情。校史馆在档案公共服务的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校史主题公园依照自然山势,以学校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校园步行道为依托,以学校各发展阶段主校门为景观,系统、客观、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立意追求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的和谐交融,通过学校发展的微缩景观和“时光隧道”让公众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学校各个历史时期重大或重要事件。师生员工及校外公众在校史主题公园内散步游览之间,便会自觉受到校史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五、加强档案文化宣传,营造档案文化氛围
档案文化宣传是让档案文化走近公众、服务社会的关键环节。学校在主页上对师大简介、历史沿革、校训校徽校歌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学校校友会网站上设有校友风采、校史简史、师大旧照等板块;学校档案馆网站形成了大事记、档案制度、工作动态等专门板块。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从网站上就能简单明了地熟悉学校的发展历史。同时,学校还在主干道、公寓、校门等地方,设置了大量的宣传橱窗,介绍师大精神、宣传校史名人和学校发展改革中的大事。在师大讲坛上开设《大学之道:四川师大校训、校风、学风的文化解读》等讲座,将校史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传播给了社会与广大民众。
高校还可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校史征文大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新的阵地。同时,还应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活动,发挥档案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势,“集中开展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宣传活动的宗旨。”(6)丰富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达到宣传大学精神、服务社会公众的目的。
六、培养档案文化人才,提升文化研究能力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提高档案文化公共服务,不仅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同时需要更多的档案文化研究、普及人才。档案馆工作人员在专研业务的同时,积极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吸纳各兄弟院校在档案文化服务方面的优秀经验。着力打造一支爱好历史研究、具有研究能力、热衷公益事业的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各级课题,完善激励机制,将档案工作人员的编研任务,纳入学期考核,并为其提供各种基础条件和研究平台,积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和出效益的档案文化发展环境”(7),不断提高档案文化的开发、研究和服务能力。
高校要提高档案文化服务质量,就要“在档案工作中更加注重人的工作,注重队伍建设,用一切办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8)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服务高效,乐于奉献的档案工作队伍。同时,还应建立档案文化建设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互派馆员参加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项目合作,协同科研,共同推进高校档案文化的公共服务。
七、加强校地档案合作,共同推进公共服务
校地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上,在绵阳三台县、南充市、成都锦江区,以及各支流如乡村建设学院、西山书院等,在当地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2010年,中央电视台与三台县电视台为拍摄一部反映东北大学在川办学情况的历史纪录片,到学校查询档案,学校为其提供了川北农工学院和川北大学的档案材料,为电视台完成拍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学校档案工作对外合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和南充市、绵阳市、锦江区等地方档案局共同研究四川师范大学主体支流的起源、发展与融入史,联合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让社会大众感受到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高校还应将最具有文化价值和校本特色的馆藏档案挖掘整理出来,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档案文化展,向公众提供丰富的档案文化服务,从而实现档案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档案文化公共服务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是档案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开展档案文化公共服务,要始终以学校和社会的文化需求为中心,“鼓实劲,干实事,务实效,不尚空谈”(9),丰富馆藏资源,加强档案编研,加强校地合作,加强馆际交流,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肖秋慧:《档案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冯敏(1984.09.09——):男,四川遂宁人,法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助理馆员。
注释:
(1)杨冬权:《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开创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14日),《中国档案》,2007年第1期,第16页。
(2)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第19页。
(3)杨冬权:《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开创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14日),《中国档案》,2007年第1期,第14页。
(4)丁成明:《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全省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四川档案》,2013年第1期,第15页
(5)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第19页。
(6)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第19页。
(7)丁成明:《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全省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四川档案》,2013年第1期,第15页。
(8)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第17页。
(9)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