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2012-12-23 11:48李翔
党政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版面费不端学术期刊

李翔

学术不端视阈下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李翔

近年来,国内学术不端现象愈演愈烈,学术期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版面交易现象的迅速蔓延导致了学术期刊功能的异化,为学术不端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版面费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学术生态的恶化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版面费也并非学术不端的罪魁祸首,但学术期刊“向钱看”的功利化取向仍难辞其咎。因此,学术期刊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拒绝外来利益诱惑,切实承担抵制学术不端的社会责任。

学术不端;学术期刊;版面费;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呈现出快速蔓延趋势,一方面学术精英“学历门”和“抄袭门”丑闻不断,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肇事者”中不乏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和校长、长江学者、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海归等知名学者,其不端行为一是学术造假,如2003年被曝光的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利用其造假的“汉芯一号”骗取上亿元科研基金的汉芯事件〔1〕,2011年被撤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原西安交大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科研项目严重造假事件〔2〕;二是履历造假,如最近刚被曝光的海外重点引进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将他人发表在《自然》等国际顶尖杂志的7篇代表性论文冒充为本人成果事件〔3〕,厦门大学教授傅瑾伪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应聘,骗取教授职称和“闽江学者”称号事件〔4〕;三是抄袭剽窃,如2007年被取消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抄袭门事件〔5〕,2011年被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的广州体育学院原院长许永刚涉嫌抄袭事件〔6〕。另一方面弄虚作假行为蔚然成风,犹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甚。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12月井冈山大学讲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因造假行为败露而被一次性撤销〔7〕。目前学术不端现象几乎遍及国内大中小学校、医院、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后果来看,高层次的学术行为不端者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对学术风气的侵蚀性却非常强,而中下层次的学术行为不端者人数众多,其弄虚作假、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以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加速了国内学术生态的恶化。

学界通常将学术不端定义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的行为,其中包括在学术研究中弄虚作假、或依靠抄袭和剽窃拼凑论文等行为。学术不端的实质是践踏知识产权,即不择手段地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以捷足先登捞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学术上的抄袭和剽窃是一种非法行为,通过将他人的研究发现通过复制拷贝,轻而易举变成自己的成果,这无异于小偷的扒窃行径。学术不端行为的普遍存在助长了伪学术的泛滥,加剧了学术泡沫化和学界“逆淘汰”机制的形成,严重打击了那些真正潜心钻研、踏实严谨做学问搞原创的研究者。相对于剽窃受害者个人劳动成果的损失来说,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使全社会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因为如果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有恃无恐地“拿来”,那么必将对那些坚持自主原创者的信心形成毁灭性打击,从而彻底扼杀社会创新行为。当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山寨”产品和抄袭而成的所谓科研成果时,国家将丧失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不仅如此,学术不端因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突破了维系社会关系的道德底线,使社会诚信面临深刻危机。

学术环境的恶化将版面费卷入了舆论争议的旋涡。虽然版面费属于泊来品,出现在国内的时间也并不长,但版面费的流行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今有偿发表论文早已由当初隐匿的潜规则变成约定俗成的明规则。对此现象批评与支持的声音各执一词严重对立。一方认为版面收费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敛财方式,以金钱作为稿件的取舍标准,其代价是牺牲刊物质量,有碍学术公正,纵容学术不端,污染社会风气;而另一方则认为,版面费是一种国际惯例,收取版面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学术不端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其身上。而笔者认为,版面费现象蔓延与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呈正相关这一现实,使版面费成为众矢之的,其实问题的症结并非版面费本身,而在于学术期刊功能的异化。所以,梳理版面费和学术期刊与学术不端的关系,对于规范学术期刊的行为,寻求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路径是必要的。

二、版面费、学术期刊与学术不端相关性分析

一般来说,版面费或发表费是指正式学术期刊刊用作者的论文时期刊编辑部向作者收取的现金费用,如审稿费、总纂费、校对费、邮寄费、图版费等。按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的观点,版面费制度是一个不坏的制度。因为期刊靠发行量维持生存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从生存角度来讲,如果它不依靠发行量来获取生存的空间,就必须依靠政府、学术机构或赞助,从而失去学术的独立性。而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可以保证财政独立,因此国外一些科学杂志也会收取一定的图表费。比如对正文和黑白图表不收费,但彩图每张收取600美金,可见版面费是国际学术界所认可的〔8〕。而在国内,也有一些学术期刊在收取版面费的同时依然保持了高水准和高质量,如《细胞研究》版面收费每页400元,从2006年至今,该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优秀论文并迅速引起国际反响,已逐步成为我国和国际科学家优秀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传播发布平台,其影响因子 (IF)从当初不足3飙升至2011年的9.417,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堪称“权威期刊”。而同样收取版面费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求索》在2003年《新华文摘》统计的428种期刊的转载篇目排序中跃居第一。由此可见,版面费与学术不端没有必然联系。

学术不端作为学术活动中的失范行为源远流长,其治理也堪称世界性难题,即便在制度环境十分成熟的当代西方国家仍难绝迹。如2011年3月德国的政坛新星、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论文抄袭丑闻而被迫辞职,并被撤销博士学位。反观法制基础薄弱的我国,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已然形成吞噬社会健康机体的毒瘤。学术不端反映的是学术生态问题,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商品交换原则广泛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就连昔日被称为象牙塔和一片净土的学术殿堂也不例外。“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9〕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直戳我国教育制度的软肋。如今追逐功名利禄的浮燥之风弥漫着大学校园。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曙光所言,很多人存在急于求成、快速致富的浮躁心态,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明知故犯,投机取巧,包括不尊重知识产权、盗版、搞假货。这样的心态体现在做学问上,就容易造成学术诚信的缺失〔10〕。学术动机的功利化必然窒息原本纯净的学术氛围,迫使越来越多人背弃既有学术理想和学术良知,与学术行为不端者为伍,这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无疑会动摇社会发展的根基。

追根溯源,高校行政化和学术权力化对学术氛围的恶化难辞其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为追求排名和政绩纷纷实行以论文数量为核心的量化学术评价制度。该制度将学术能力和学术价值简化为论文数据统计,把学术水平与论文发表数量和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划等号,并在此基础上将论文发表与每个人的现实利益紧紧捆挷起来,论文多寡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毕业成绩、学位、职称、科研经费等,甚至左右着高校官员的政绩与升迁。于是学术竞争变成论文发表数量的比拼,学术研究异化为对论文发表档次的追逐,在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僵化评价体制下,学术成果的内容真伪反而无人过问。“以刊评文”必然催生论文泡沫和论文注水,也进一步加剧了版面这一学术资源的供不应求。据统计,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为480万篇,而截止2010年我国学术期刊共有5000多家,刊发的论文数量约为100万篇。〔11〕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势必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外,学术期刊功能的异化也有其自身原因。出版行业企业化改制将学术期刊进一步推向市场,自收自支和自负盈亏使读者小众化的学术期刊普遍陷入生存困境,由于难以通过吸引广告或协办来弥补资金缺口,于是版面费成为学术期刊的救命稻草。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为刊物收费提供了政策依据。1994年国家科委办公厅“同意这种合理收费的作法”。2006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出财税〔2006〕153号通知,事实上承认了“版面费”及类似收入的合法性。2007年中国科协透露国内科技期刊总收入的36.2%来源自文章发表费 (版面费),为期刊收入的一笔最大来源〔12〕。

尽管版面费的产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论文发表的旺盛需求所引发的强烈利益诱惑,使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版面收费的尺度上早已突破了弥补办刊经费缺口的范畴,导致了论文质量与版面收费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从而在功利化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最终沦为论文垃圾和文字垃圾的摇篮。“向钱看”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充分暴露出学术期刊的行为失范和管理失序,而归根结底在于学术期刊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三、遏制学术不端:学术期刊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院士曾指出,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头,又是龙尾〔13〕。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可以从其科技期刊的质量中得到反映。因此有人将学术喻为社会公器,而学术期刊则是公器中的公器,其品质好坏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泛滥是社会道德滑坡和大学精神失落的综合反映,它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功利化以及大学行政化和学术权力化现象不无关联。因此遏制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治本之策是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和学术去权力化,加快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彻底打破功利色彩浓厚的学历教育体制的桎梏,促进大学精神及科学精神的回归。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推动社会大环境的逐渐改善。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目前国内学术大环境不佳,但这不能成为学术期刊行为失范的理由,更不是与学术不端同流合污的借口。作为社会公器,学术期刊不能消极坐等社会环境的好转,而应在优化局部小环境上有所作为,通过点滴细微的努力去促进大环境的改善。因此学术期刊起码“有责任和义务阐明在投稿、审稿和稿件处理过程中,哪些应该是合乎科学伦理的行为,哪些是不端行为,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14〕具体来说,履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责任,需要学术期刊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努力。

(一)强化学术至上办刊理念

1.公共意识。学术期刊是审核学术研究成果即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衡量其是否达到发表水平的重要工具。它是展示学术水平和学术阵容的重要窗口,是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和评价学术成果的重要标识,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15〕学术期刊肩负着营造学术氛围,增进学术交流,鼓励学术争鸣与创新和提高全社会学术水平的重任。版面是学术期刊的编辑资源,更是学术发展的公共资源。版面不仅具有向读者传播学术信息的功能,而且具有赋予作者学术地位的功能。学术期刊的地位赋予权是一种公共权力,用好这种权力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关键。〔16〕因此,在社会商品化和功利化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更应当成为学术良知的守望者和学术生态的维护者,不断强化公共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弱化狭隘利益冲动,摒弃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杜绝任何与版面有关的经营性活动。否则,一旦学术期刊放弃坚守内容质量,在运行模式上从卖内容变为卖版面,把版面作为生财之道,使质量低劣的内容登上期刊版面,就会失去读者,丧失宝贵的公信力,最终将失去其学术共同体代言人的地位。〔17〕

2.质量意识。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对于编辑来说,论文的高质量或高水准体现在作者对所学领域中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和真实精辟的分析,而学术期刊对所发表论文品质的不懈追求是塑造刊物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基石。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审稿程序,以维护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学术期刊的功能产生异化除了版面费的利益诱惑外,还有来自人情和关系的干扰,如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往往将学术期刊视为拉关系的工具,或关照本单位教师或科研人员利益的“自留地”,利用职权塞进人情稿和关系稿,此外还有来自兄弟刊物或编辑人员的亲朋好友的托请等。人情稿和关系稿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审稿程序,规范选稿与编辑初审行为,用制度门槛来排除人情和关系的干扰。在稿件选用上坚持铁面无私,始终以独创性、科学性和理论性为标准,把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放在首位。

3.责任意识。学术期刊更应在学术产品生产过程的产出质量检测环节上负起社会责任,〔18〕因此编辑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不端学术行为的敏感。在论文筛选环节要勤于与作者进行沟通,经常通过电话了解作者的写作情况,既可加深彼此了解与互信,有利于培养稳定的作者群,还能通过直接对话验证论文的真伪,因为学术行为不端者总会在编辑的追问中前后矛盾或多或少地露出破绽。另外,除了对抄袭剽窃造假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外,对于另一种性质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也应引起重视,比如蹭名或搭便车。这类现象常见于那些学术资历不足的初出茅庐者,尤其是高校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为了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往往将其导师挂名为第一作者,或在作者简介上故意模糊或淡化自己学生的真实身份,只标明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的研究人员。而编辑筛选来稿时往往误认其为教师身份或因博导教授挂名而放行。但事实上,这类学生论文大多良莠不齐,存在着名不符实的现象。另外,即便是出自知名专家学者本人之手的论文也存在徒有虚名或吃老本的情况,或忙于杂事而无心治学,或是纯粹为了应付交差,这些质量不高的应景之作同样会给刊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编辑在处理来稿时不能只看名气,而要以质量为准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了增强编辑的责任感,提高其对论文严格审查的把关能力,编辑部应加强对期刊出版质量的定向考查,通过评刊活动和跟踪审读反馈信息,对事后发现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应有相应的处理程序,即编辑人员若对抄袭剽窃之作把关不严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健全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1.专家治刊。学术期刊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取决于刊物内容的水平和质量,而学术期刊所发表论文的高水准则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的支撑,因此要提高学术期刊的水平就必须走专家办刊的道路。专家办刊应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编辑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即编辑应当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较深厚的学科背景,熟悉某一学科前沿理论动态,对理论创新有较高的职业敏感度。编辑的高素质还体现在对来稿进行初审时具有较高的甄别和“明察”能力,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将大量低水平重复和拼凑抄袭的劣质之作拒之门外,发现和筛选出真正富有新意和价值的好文章。除了较好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外,编辑还应具备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论文作者背后默默工作的无私奉献者,编辑在筛选和打磨论文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对编辑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作用。目前国内不少大刊或名刊的编委会大多由一流专家组成,对提升刊物内容的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却形同虚设,并未真正履行其应尽的职责。所以要提高刊物的地位,编委会不能仅仅是挂名摆样子,而必须真正参与到引领刊物的发展方向,强化刊物的专题策划,促进刊物的对外交流等重要刊务工作中来。三是外聘一定数量的知名学者担任学术期刊的学术顾问。目前学科领域越分越细, “隔行如隔山”使编辑很难做到“广”而“精”,因此,借助社会智力资源,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帮助刊物提高质量水准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术期刊的不二选择。

2.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和公平性,它犹如一个过滤器,可以更为准确地鉴别来稿质量与真伪。同行评议制度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使用最为广泛且最具影响力的质量控制机制,也被认为是科学共同体内学术评价最主要、最基本的评价方法。〔19〕国外的学术期刊,审稿权掌握在学术顾问手中,审稿采用双向匿名的方式,由学术顾问把关。如英国采用同行评议来监督抄袭现象,通过检索来检查论文是否抄袭。如果发现抄袭,会给作者发信,请他解释原因。如果没有很清晰的原因,文章就不会被发表。如果发现是蓄意抄袭,作者就会被封杀。此外,英国学术界还会有学者志愿担任评审。〔20〕因此,学术期刊需要挑选合适的同行专家进行严格和公正的“同行评议”,对拟选论文提出准确的评议意见,从而严格把握论文发表的质量关。然而实行同行评议对学术期刊的经济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术期刊的外聘专家库必须达到相应规模,才能保证同行评议专家的正常轮换和匿名审稿的公平性,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办刊成本。所以迄今为止除了少数名刊或大刊外,大部分学术期刊尚未实行同行评议制度。

3.技术设防。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最后出口,理应成为阻挡学术不端的防火墙。因此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有助于提升辨别不端行为的能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由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系统所组成的功能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预防剽窃,以帮助编辑过滤涉假论文。当然,电脑软件的应用效果是相对的,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术不端与反学术不端的博弈从未平息过,在当今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给学术行为不端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从无数的论文来源中进行文摘和拼凑,尽可能地淡化抄袭行为的痕迹,这势必加大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甄别论文真伪的难度。因此,必须实行人机结合,将编辑的分析判断与电脑识别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提高编辑的自身修养与素质,以增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

4.协作打假。通过建立学术期刊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联盟,将各刊物的学术行为不端者的档案资料库进行联网,实现所有学术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交流行为不端者的情况,对纳入黑名单的学术行为不端者采取一致行动,予以“终身禁入”的严处,共同打击包括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在内的各类学术不端行为。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50家国内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响应,通过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 (武汉宣言),吹响了围剿学术不端行为的号角,宣布将联手抵制包括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在内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共同采取撤稿、相互通报并曝光行为不端者欺骗行径、十年内拒发其任何文章等措施,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21〕这无疑是净化社会学术环境的积极举措。

〔1〕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汉芯一号”中国造〔N〕.北京科技报,2007-01-05.

〔2〕长江学者“科技成果”造假调查〔N〕.华商报,2009-08-05.

〔3〕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承认学历造假〔N〕.京华时报,2012-07-29.

〔4〕厦大女教授文凭造假续校方回应称造假者已辞退〔N〕.厦门日报,2012-07-26.

〔5〕西南交大副校长论文抄袭成立博士学位被取消〔N〕.成都商报,2009-07-16.

〔6〕广州体育学院原院长许永刚涉嫌论文抄袭被撤职〔N〕.中国青年报,2012-04-18.

〔7〕井冈山大学讲师论文造假〔N〕.中国青年报,2010-01-05.

〔8〕不坏的版面费制度为何变坏〔N〕.北京青年报,2008-12-02.

〔9〕“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1-09-20.

〔10〕李曙光:遏制学术不端重在教育防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5-20.

〔11〕林涛.打击论文造假先烧三把火〔N〕.法制晚报,2011-07-17.

〔12〕沙坪.科技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情况〔J〕.中国出版,1995,(9).

〔13〕中国科技期刊何时不再"自娱自乐"〔N〕.科技日报,2006-06-09.

〔14〕守护期刊学术生态〔EB/OL〕.http://blog.sciencenet.cn/2012-07-11/blog-682215-569552.html.

〔15〕〔18〕胡彩芬.论增强学术期刊的责任意识〔J〕.学术论坛,2007,(7).

〔16〕〔17〕梁小建.珍惜学术期刊的公信力〔N〕.人民日报,2011-06-14.

〔19〕立足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提高同行评议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6-25.

〔20〕中国论文入选要过四道关〔EB/OL〕.www.youguow.com/2012/0104/77436.html.

〔21〕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J〕.甘肃社会科学,2008,(6).

【责任编辑:刘彦武】

G237.5

A

1008-9187-(2012)06-0124-05

李翔,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期刊社副编审,四川 成都 610072。

猜你喜欢
版面费不端学术期刊
郑重声明
郑重声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猪业科学》版面费收取通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郑重声明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