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骨三科 广东东莞 523000)
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因而易产生劳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变,尤其是4~5,5~6颈椎段是个多事的椎段。因为颈椎退变包括向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基底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能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付颈椎活动造成的压迫,使血流正常供应给脑组织。如果出现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则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1]。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门诊治疗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43~75岁;病程最短11d,最长13年。对照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41~76岁;病程最短12d,最长16年。2组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西乐葆200mg,每日1次,西比灵5mg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3d再行第2个疗程。
(2)观察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处方如下:组成:黄芪、葛根各30g,白芍20g,威灵仙、穿山甲、天麻、淫羊藿各10g,蜈蚣2条,地鳖虫8g,熟地15g。功用:益气养血,舒筋活络。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加减:头痛者加川芎、蔓荆子;恶心呕吐者加姜黄、羌活、鸡血藤;耳鸣、视物不清者加枸杞子、山萸肉。2周为1个疗程,间隔3d再行第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2]
痊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半年以上不复发;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有轻度症状,或经常反复发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64例,痊愈43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64例,痊愈34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胀,对照组有8例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但未做任何处理,仍继续给药,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比较
颈椎病大多数人的认识仅仅局限在颈型颈椎病,一种主要因姿势性劳损、伏案工作、过度劳累,且长时间不积极治疗引起的颈椎疾患。最后发展成更加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受损集中于中年年龄段,它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脊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使脊椎的椎动脉受损严重,以致椎基动脉系的供血紊乱的病症,发病的同时并伴随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头部轻微的转动受限等明显的症状[3]。
颈椎病属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中医认为[4]:外邪的侵入风寒湿三邪夹杂侵袭颈部肌肉,使颈筋气血凝滞,经络闭阻,而发生颈项疼痛。气滞血瘀颈部筋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筋损伤撕裂,血不循经,瘀阻不行,气机受阻,不通则痛。肝肾亏虚体弱或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健,气血不足,循行不畅,经络受阻,筋肉僵凝而发病[5]。采用中药治疗通过药物活血化瘀作用于头颈位置,经由神经经络的传导,对人体肌群和韧带、神经起到调节治疗的作用,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带来的头部活动受限,肌肉酸痛等症状。益气活血能同时给颈部予以缓解压力,舒筋活络,赶走白天工作的疲劳,修复白日受损的脊椎关节,促进颈部周围的血液微循环,激活细胞,缓解疼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1]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31(9):472~474.
[2] 张鸣生,许伟成,林仲民,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25(7):151~1 5 3.
[3] 卢惠芳.针刺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843.
[4] 张美程,陈海友,林英华,等.整脊调曲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8):45~46.
[5] 王鸿哲.穴位按压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7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3(10):760~761.
[6] 崔杰.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08,27(9):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