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昭 杜红丽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郑州 450003)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16、EV71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3~4月份开始,6~7月份达高峰,9月份下降,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接触、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播[1]。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疱疹、斑丘疹。大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可侵犯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死亡。现就本院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8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组158例,其中男97例,女61例,最小3个月,最大8岁,平均3.5岁,参照200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无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高血糖等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并发症。
15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1~2d后出现手心、足底、口腔、臀部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疱疹数量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表1)。
158例均予以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抗病毒,一般患儿治疗3~5d后病情基本稳定,疱疹陆续结痂,并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所有患儿联合应用中成药炎宁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抗病毒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
确诊患儿需及时隔离,安置在单独或少数同种疾病患儿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房间每日2次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者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次1~2h;房间备有含氯快速手消和流动洗手设施,以便患儿洗手,患儿的用物、衣被、玩具要固定,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或煮沸消毒,患儿的排泄物要经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医务人员均应彻底清洗消毒双手,必要时戴手套;诊疗用品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对出院患儿床单位用床单位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拆下的床单、被罩和枕套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式封扎,包装袋外注明“传染”字样,送洗衣房消毒处理。
表1 15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例(%)]
158例患儿均发热,其中106例体温在37.5~38.5℃之间,按照发热护理常规处理;52例患儿体温超过38.5℃,其中3例有高热惊厥史,除按照发热护理常规处理外,给于积极干预,控制体温,采取药物布洛芬混悬液口服、退热栓塞肛,同时给于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对于顽固性高热,采取4℃冷盐水或清洁冷白开水回流灌肠,效果佳。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患儿床铺被褥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患儿衣服要宽大、柔软,透气性好,清理患儿大小便及时,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防止疱疹破溃。进行诊疗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开疱疹皮损处,患儿指甲要短,晚上可包裹患儿双手,以免抓破皮疹,禁用肥皂,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足部皮疹破损;消毒破裂的皮疹或疱疹处,可用2%的碘伏消毒。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漱口,患儿奶瓶奶嘴及餐具应煮沸消毒,防止继发感染。溃疡处可用碘甘油、双料喉风散等涂擦患处,消炎镇痛,并经常观察溃疡糜烂愈合情况。
为减轻患儿痛苦,输液治疗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由于患儿一般好动,应注意保护,保持敷料清洁,采用小弹力网套固定踝、腕关节处,防止滑动和脱出,封管时注意边推边退并迅速夹住,管内有少量回血但不影响使用时应向家属做好解释。
患儿家属的教育:因少数手足口病可转成重症,且有死亡病例出现,患儿家属多有担心,特别是持续高热患儿,家属紧张、恐慌、情绪不稳。医务人员应加强手足口病知识宣教,让家属了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重症早期识别、观察以及预后等,争取配合治疗。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儿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尤其对患儿用物、接触过的物品和排泄物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患儿的教育:年幼患儿多因被隔离的陌生环境、口腔疱疹疼痛不能进食、治疗的疼痛、疾病传染、发热不适等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激惹和哭闹不安;偏大儿童会因皮肤长有疱疹影响美观而产生自卑、担忧或负罪感。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性格、疾病程度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固定护士护理,态度温和,多和患儿接触、玩耍、做游戏,给患儿做治疗时,应采取鼓励表扬法,技术熟练,缩短治疗时间。可以采取疱疹局部拍照的方法,将疱疹的好转、痊愈图片向患儿及家属宣教,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顾虑。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两种病毒分别是柯萨奇A16和EV71,柯萨奇A16可并发心肌炎,EV71则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3]。3岁以下患儿有可能短期内发展为重症,做好重症早期识别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运动、消化道及末梢循环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糜或烦躁激惹、体温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易惊、呕吐、呼吸、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出冷汗、血压高、血糖高等,要考虑疾病严重,及时报告医生,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应加测肛温,做好转科及抢救准备。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期常见传染病,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传染性强,传播快。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对于轻症患儿,可居家观察治疗,交待家长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对于住院患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教育家长及患儿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和防止并发症。
[1]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8.
[3] 张家香,吴燕.儿科门诊应对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