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欢喜 汪雷 赵欢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其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颇大。如果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则该地区或该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会相对较高,消费的增长也会更快,反之则较慢。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这种正向关系,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降低了个人和家庭在未来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减少了居民用于一般性消费的谨慎性储蓄,同时,社会保障收入还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从长期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拉升居民消费。
和西方理论界相比,我国对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社会保障水平影响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但是,国内学者仍然在借鉴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也提出了不少观点和建议,主要有:李昊,高新宇,张国海(2011)在消费理论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并基于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减少居民防范性储蓄,增加居民即期消费[1]等措施和政策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张雷(2011)运用定量分析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说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魏景(2009)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量化为社会保障率和社会保障强度两个具体指标,通过具体的计量模型检验了两指标的合理性后衡量了这两个指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通过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一步影响其当期消费。
是否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就可以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一的疑问还不能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到满意答案,从而既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也需要结合动态的时势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两者之间关系的存在性及其范围和程度的问题不能解决,则以社会保障促进消费的观点的种种政策和措施就可能失灵。[2]
首先对文中将要使用的数据和变量进行简要说明。因为考虑到使用人均变量可以很好地排除总量指标中人口总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PCS,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解释变量PPS,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0—2009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如图1),然后对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取自然对数,得到LnPCS和LnPPS(如表1),绘制LnPCS和LnPPS的时间序列图(如图2和图3)。
图1:中国1990-2009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
表1:LnPCS和LnPPS(1990—2009年)
图2:LnPCS的变化趋势(1990-2009年)
图3:LnPPS的变化趋势(1990-2009年)
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关系,一般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进行OLS回归分析。然而,传统的回归分析,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序列。但是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本文选择的变量LnPCS和LnPPS明显存在较强的时间趋势,这种情况下再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必然会出现无意义的分析结果和错误的结论。为了避免传统分析中存在的缺陷,本文将运用更先进的协整技术,对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参照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基于分析的结果,探析提升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
(一)模型单位根检验
首先检验时间序列LnPCS和LnPPS是否为平稳序列。这里运用ADF检验方法对表1中的数据以及LnPCS和LnPPS的一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图4和图5所示。
表2: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
图4:LnPCS的一阶差分序列图(1990-2009年)
图5:LnPPS的一阶差分序列图(1990-2009年)
(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1.协整检验
运用E-G两步法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其具体结果如下:
(1)估计方程。先使用OLS法对协整向量LnPCS和LnPPS进行估计,然后再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其是否平稳。使用计量软件Eviews6.0作为分析软件,得到如下方程:
从得到的回归方程(1)可知,长期上看,PCS对PPS的弹性系数为5.173,即PPS每增加1%,可以拉动PCS将增加5.173%,这充分说明增加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扩张居民消费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2)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方程(1)估计的残差e为LnPCS-1078.526-5.173×LnPPS。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小于ADF的检验值,表示估计的残差序列E拒绝原假设(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可以判定所估计的残差是零阶单整的,也是一个平稳序列。
表3:残差的平稳性检验
2.误差修正模型。
伴随着PPS变化在短期的波动,描述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误差修正模型变为:
依照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我们先选定的滞后变量为3阶,再排除一些不显著的变量,得到如下的ECM估计:
从上述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在1990-2009年间,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PCS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PPS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第二,在短期内,PCS的变动除了受到PPS变动的影响外,还受到滞后1、2、3期的PCS变动的影响。第三,ecm是误差修正项,此模型中的系数为0.103,且t检验也未通过,因此,判定PPS的短期波动与PCS的增加没有明显偏离它们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这种均衡关系不能很好地修正当期的非均衡误差。第四,该误差修正模型还显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快速增长将会使PCS增加,所以,从长期来看可以相信PCS和PPS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保障支出增加可以预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而当滞后大于3期以上时,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再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当滞后2和3期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增加有预测作用,这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和传统经济理论的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当滞后大于3期以上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再是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格兰杰原因。
表4:1990-2009年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因果检验
1.本文运用1990-2009年中国的PCS和PPS数据,分析了PCS与PPS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得到如下结论: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PPS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CS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虽然自身的增长都不是平稳的,但从长期来看,二者之间都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本文研究期间的短期内,滞后1、2、3期的PPS变动是PCS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滞后2和3期的PCS变动对PPS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滞后3期以上时,PPS的变动与PCS的变动相互之间的影响都不明显。
2.征收社会保障税,即对现在的社会保障费改税。社会保障改税之后,有助于提高收缴率,减低成本,规范收支制度,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拉动内需的作用上无疑是极重要的。同时,改为税务部门征收后,再根据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直接进入国库,支出由社保经办机构从国库中直接提取,实行专款专用,这样把包括因节省成本多出的款项全部投向社会保障支出,这种支出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居民正常收入。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此,只有当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了,人民的生活保障度提升了,民众的消费信心才能树立,在民生工程的双重作用影响下,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才会更有意义,即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李昊,高新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0):80-79.
[2]李宏.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