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与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2-12-09 21:07
眼科新进展 2012年11期
关键词:晶状体乳化内皮细胞

王 运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老年性疾病,病情逐渐进展易致盲[1]。全球盲病因中,白内障占到46%,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约40万人[2]。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不同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眼部组织损伤情况不同。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与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34例(234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组)和对照组(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组)。试验组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55~87(65.2 ±11.2)岁;病程7~182(152.3 ±23.4)个月;核硬度Ⅲ级59眼,核硬度Ⅳ级61眼。对照组114例,其中男61例,女53例,年龄 53~88(67.3±12.1)岁;病程 6~176(145.7 ±21.6)个月;核硬度Ⅲ级56眼,核硬度Ⅳ级58眼。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核硬度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1.2 方法

1.2.1 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 常规术前准备,复方托品酰胺散瞳,40 g·L-1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爱尔卡因球后阻滞麻醉。行颞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上方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平衡液水分离晶状体核,同时用水分离针头拨动晶状体核,劈裂翻转法切割晶状体核,采取爆破模式将晶状体核分割成小块,超声粉碎小块晶状体核,吸除晶状体皮质,囊袋及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吸除黏弹剂,平衡液密闭手术切口。结膜下注射2万单位庆大霉素及2 mg地塞米松,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手术完毕。

1.2.2 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 麻醉方法、术中基本操作及术后用药等与试验组相同,只是在分割晶状体核时采用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

1.3 观察项目 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乳化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的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乳化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中乳化时间为(17.1 ±5.2)s,对照组为(53.3 ±8.4)s,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术后视力比较 试验组术后1 d视力≥0.5者84眼(70.0%),术后1周视力≥0.8者96眼(80.0%);对照组术后 1 d视力≥0.5者 62眼(54.4%),术后 1周视力≥0.8者 79眼(69.3%)。试验组术后1 d视力≥0.5的患者比例以及术后1周视力≥0.8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3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术前对照组和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875.12±240.23)mm-2、(2874.45 ± 241.78)mm-2,术后 1 d分别为(2676.12 ± 212.43)mm-2、(2764.65 ±198.47)mm-2,术后1 周分别为(2482.33 ±202.14)mm-2、(2578.96 ±204.32)mm-2。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4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术后有2眼发生后囊膜破裂,未出现囊袋撕裂及核坠入玻璃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有8眼发生后囊膜破裂,2眼出现囊袋撕裂及核坠入玻璃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通过强超声波的作用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粉碎成微粒,充分与周围液体混合形成乳化液,然后连同皮质同时吸出,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5]。其基本能量模式包括爆破、脉冲及连续三种,不同能量模式的手术疗效及难度均有所不同[6]。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由于超声探头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热量,有损伤眼组织的可能,特别是容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为了尽量减少眼组织损伤率,目前提出了一种“冷超声乳化”的概念,即在低能量输出的情况下进行超声乳化,能够减少能量输出,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最终达到乳化吸出白内障的目的。

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的缺点:能量连续释放,术中产生热量较多,时间越长对角膜及切口热损伤越大,同时连续的能量释放对核碎片产生较大的排斥力,降低了核碎片的跟随性,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增加了核碎片损伤角膜内皮的风险[7-8]。另外,在乳化过程中发生阻塞后,负压迅速上升,线性增加的能量很快清除晶状体核块,突然的阻塞解除很容易出现前房涌动,加重角膜内皮损失和后囊膜破裂风险。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术中不使用过高的负压及能量,但低负压又进一步减弱了核碎片跟随性,延长了超声时间、增加了角膜水肿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爆破模式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充分减少了无效能量的释放,该模式的突出优点为:(1)每次爆破瞬间释放设置的最高能量,无能量线型上升过程,减少无效能量;(2)爆破间隔之间无能量释放,减小了乳化针头对核块的排斥力,增加了核块的跟随性;(3)乳化针头周围的气穴能量较低,可增加晶状体核的握持力;(4)发生阻塞时,可温和地清除核碎块,减少前房涌动发生,增加前房稳定性,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损害和后囊膜破裂的几率[9-10]。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提示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中释放的能量少,对组织的损伤轻;术后两组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比较,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于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可显著降低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使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

1 姚 克.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进展及相关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85-87.

2 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9-60.

3 赵军民,喻增华.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0,20(5):342-343.

4 姚 克,姜节凯,陈佩卿,翁 燕,杨亚波.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1011-1012.

5 宋旭东,施玉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53-754.

6 愈颂平.静态抽吸法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时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1,9(4):209-210.

7 Franchini A,Frosini S,Boddi V.Standard coaxial phaco vs.micro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a corneal endothelium stud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5):1109-1113.

8 王 琳,王兴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J].眼科新进展,2003,23(2):102-103.

9 王兴淼,闫维燕,张志浩.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晶状体植入技巧[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3):196-197.

10 Kelman CD.Phaco-emulsification and aspiration:a new technique of cataract removal.A preliminary report[J].Am J Ophthalmol,2007,64(1):23-35.

猜你喜欢
晶状体乳化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应用进展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