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芳 徐霞艳 王长华 陈 娟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3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PFD)是指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症状、疾患的总称[1]。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变位在妇女中越来越常见。大约50%的50岁以上妇女患有某种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手术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修复受损的组织,而是通过网片替代受损的组织或使组织再生,起到加固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的作用[2]。女性盆底重建术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围术期的护理也同样重要。通过对盆底重建术患者的观察发现,术前心理护理和安全指导有利于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确保患者安全[3];术前各种准备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康复奠定了基础;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是盆底肌训练及出院后持之以恒的盆底肌锻炼对盆底组织功能的康复及维持长期效果非常重要。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7年9月-2012年1月共收治20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0岁,均为女性,其中8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外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2 方法 通过大量系统的文献查询,护理经验的积累,确定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方案,分别从网片侵蚀及感染、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预防、膀胱、直肠及血管损伤方面,进行临床实用性评价、分析。
1.3 干预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后3~5d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通畅。术后随访1~12个月,患者无尿潴留、尿路感染;无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下肢活动良好;无便血及肛瘘发生;无网片侵蚀及感染征象。
2.1 网片侵蚀及感染 盆底重建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网片置入侵蚀和感染。在不可吸收网片中,麻花状的网片易使细菌停留。补片侵蚀可导致阴道出血、阴道异常排液、性生活不适及血尿等[4]。置入的网片亦可引起直肠损伤、便秘及会阴部疼痛等。护理干预:(1)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2)术后协助保持会阴及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黏膜碘消毒液清洗会阴2次,擦洗后及时更换敷料。(3)密切关注阴道流血、流液,术后可有少许阴道流液,呈淡血性液体,观察有无异味及色、量。(4)注意观察有无肛门部疼痛、压痛、血便、会阴部疼痛等症状或体征,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5)术后6h给予流质饮食,忌牛奶、甜食、豆浆等胀气食物,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术后3d,肠蠕动恢复后予以无渣半流质饮食,以控制排便。术后5d,按医嘱给予液体石蜡油30ml,1次/d,连服3d,使粪便软化。鼓励多进食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及增加腹压,使网片尽快与周围组织相容。(6)子宫切除术后及绝经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雌激素软膏涂抹阴道,以增加黏膜弹性和增强抗感染能力,防止网片侵蚀、感染。本组无患者发生网片侵蚀及感染。
2.2 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 由于手术损伤,留置导尿时间长、术后疼痛、吊带调整不当等原因,会出现尿潴留。特别是对术前有膀胱及尿道膨出者,更应关注术后排尿情况。由于女性尿道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术中对膀胱的损伤,患者贫血、会阴部不清洁、粪便污染等原因盆底重建术后患者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护理干预:(1)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床单元整洁。每天用黏膜碘棉球予会阴部护理2次以上,注意尿道口清洁,着重便后会阴护理。(3)妥善固定导尿管,观察尿量、色、性状。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4)术后鼓励患者每天饮水量≥2000ml,饮水可导致尿量增加,对尿道有冲洗的作用。(5)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肛提肌训练,能改善盆底肌的功能。每天进行缩肛运动4~6次,每次5~10min。(6)拔除导尿管前2d,予夹管试验,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前鼓励多饮水,有尿意时拔除导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如残余尿≥100ml,则需重新予以留置导尿。(7)关注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加强营养支持。如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时纠正。
2.3 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主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管壁损伤,前两者为主要原因[5],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血液黏稠度上升。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及合并的疾病状态有关,高龄、肥胖、吸烟、既往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6]。护理干预:(1)手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咳痰,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术后宜选用上肢进行静脉输液,避免静脉滴入高浓度药物,尽量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3)术后注意下肢保暖,观察皮肤温度,防止引起静脉痉挛和血液淤积。观察下肢有无酸胀、麻木、肿胀症状,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B超检查可有助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4)麻醉反应消失后,护士或家属按摩患者小腿腓肠肌。6h后指导患者行足背伸屈运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5)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6)术后抬高床尾约15°~20°,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口唇发绀等情况,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2.4 膀胱、直肠及血管损伤 盆底重建手术为盲针穿刺技术,术中有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手术容易损伤膀胱、直肠及血管。护理干预:(1)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征象及活动性出血征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2)术后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保持通畅、在位,及时正确记录尿量、引流量、颜色、性质。观察有无肉眼血尿,有无凝血块等,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ml,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3)每天用黏膜碘棉球擦洗会阴及尿道口,保持切口皮肤的清洁干燥。(4)注意观察有无会阴体肿胀,观察肛门有无出血、疼痛、里急后重感,有无便血及有无粪瘘发生,如有必要,可以做肛门指检。本组有2例患者有会阴体肿胀,便意感,嘱患者取侧卧位,以减轻切口张力,并予碘伏湿敷于肿胀处,症状得到缓解。
(1)术后休息3个月,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术后3个月妇科门诊复查。(2)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蹲、咳嗽等。(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并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4)术后3个月要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进行盆底肌锻炼时排空膀胱,呼吸深而慢,深吸气时提起肛门,持续4~8s,呼气时松弛肛门3~5s。如此反复5~10次,每天训练4~6次。患者在站位、坐位及卧位时都可进行。(5)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
[1]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之一)〔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49-651.
[2]张晓红,王建六,金玲,等.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712-713.
[3]蔡敏,于桂云,蔡郁.应用人工合成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4):999-1000.
[4]王巍,朱兰,郎景和.盆底重建外科手术中替代材料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87-789.
[5]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8-949.
[6]Gillespie W,Murray D,Gregg PJ,et al.Risk and benefit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orthopaedic surgery〔J〕.J Bone Surg Joint,2000,82(4):47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