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卫波,曾聪彦,梅全喜,陈文秀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 中山528400;2.中山市宝元制鞋厂职工医院,广东 中山528400)
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专门技术。中药调剂工作除操作技能外,与中医、中药、炮制、方剂、制剂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中医药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体[1]。加强中药调剂业务的管理,对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中药调剂工作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涉及生命安危。因此,调剂人员要对调剂的药物品种和数量负责,对药品真伪优劣、炮制是否得法、毒剧药物剂量、医师处方有无配伍禁忌、煎煮法正确与否应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2]。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有许多不具备岗位证书的药工参与调剂,加之中药调剂工作繁重,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等,目前调剂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作者根据工作实践,有如下心得,现加以介绍。
中药调剂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医疗事故。加强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调配的药剂安全、有效。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或各个工作程序的责任,科学地管理药品,严格按规定管理毒、麻、限剧药品,保证调配的中药质量合格,药味组成和剂量准确,保证临床使用中药的安全有效。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调剂工作人员在必须掌握有关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了解、掌握中医药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并且不断地引用到中药调剂的实际工作中去。
(3)调剂室各工作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通畅的工作流程,以病人为中心,配合临床及时调剂,提高工作效率。调剂人员应具备能迅速调配,方便病人;正确理解医师处方的遣方、用药、加减变化的意图,做出精确调配;并能按照处方的药味、剂量、脚注等做出准确调配,不发生任何差错。也即做到“快、精、准”,确保中药调剂的质量。
(4)研究、调查各医疗科室的中药使用情况,向医疗科室介绍中药新品种的临床应用方法,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工作。同时,通过中药调剂这个窗口向临床医师及患者宣传反馈各种中药的临床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加强管理,促进中药调剂室规范化、标准化,加强调剂室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措施,避免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吃、拿、送、请”方面的漏洞,防止药品的非正常流失和浪费。积极总结传统管理经验,不断吸取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技术,探索切合中药调剂实际情况的各种具有特色的管理方法。
中药调剂是一门学术性、技术性很强、负有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必须充分重视,加强管理,确保质量,维护民众用药安全有效。其应切实履行如下工作职责:
(1)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具有认真严谨、对民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细心进行诸项工作。要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调剂业务技能,并且不断学习、了解、掌握中医药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能正确遵照有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对用药者应负责解答有关用药咨询问题、主动提示有关注意事项。
(2)必须贯彻质量第一原则,调配处方要做到准确无误、药味齐全、剂量准确、清洁卫生。严格按照《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所列处方的药味应付进行调剂,严禁以伪充真、以次充好、生制不分、乱代乱用。要确保中药的调剂质量。
(3)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调剂。对于违反规定的处方,调剂人员有权拒绝调剂。
(4)调剂的处方中含有毒性和麻醉性中药,必须遵照《毒性、麻醉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进行特殊管理。
(5)根据医师处方要求,负责临时炮制加工。
(6)解答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用药咨询。
中药房是医院面向病人的重要窗口,调剂人员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信心和医院的声誉。因此,调剂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履行中药师的职责,遵守中药调剂工作制度,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2]。成为一个合格的调剂工作人员,调剂工作中要做到能准确调剂、对症付药,并能及时发现医生处方上的笔误和差错(如妊娠禁忌、配伍禁忌、重开品种、药症不符及含毒药物超量等),就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要求能鉴别四、五百种常用饮片或药材性状特征的区别,同时要求掌握各种药物性味、功效、用量用法及常用的配伍,懂得各种同名异物的药材和别名等;了解中药加工炮制对药物性、味、功效的影响;掌握方剂学的知识,先煎、后下、包煎等的作用及煎药知识;了解中成药品制备方法及剂型等[3]。
审方是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第一道程序。从事调剂工作的人员既要对医师所开处方负责,更要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负责。因此要对处方上书写的逐字、诸项进行详细审阅。
(1)当接到患者处方后,认真审阅患者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婚否、住址或工作单位、病历或门诊号、处方药味、剂量、用法、剂数、医师签字、日期等项目。注意处方日期,对超过日期处方,在未征得原处方医师同意或未重新签字的情况下,应拒绝调剂。
(2)注重审阅处方中有无字迹不清、药名写法笼统模糊、药味配伍禁忌、妊娠忌服、超过规定剂量、有无重开药品及遗漏剂量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设法直接与处方医师联系研究解决办法。如处方医师认为确属病情需要,则要原处方医师重新签字,方可调剂,切不可主观猜测草率行事。
(3)注重审阅处方中所列药味有无“脚注”,如“制”、“炒”、“先煎”、“后下”、“包煎”等,要遵照医嘱要求办理,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涂改处方。如有需要用药者自备“药引”,如鲜姜、葱白等要向取药者说明自加。
(4)如遇处方中药味短缺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换疗效类似品种或告诉购药者自己外购,调剂人员无权擅自使用代替品。处方中如有属于自费的药味,要向患者交待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计价。或请处方医师改换其它药味,并应问清患者是否有代煎等要求,以便计价。
计算药价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规定,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或认可的药价计算,不得任意改动或估价。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10g必须保留到厘,计价完毕,每张处方的药价可四舍五入保留到分。计价时要注意每味药的剂量、剂数、新调价要按有关规定办理。对所调剂药味如有不同规格、不同价格的,特别是属于贵重细料药、毒性、麻醉性中药,应在处方药味顶部注明单价(俗称顶码),以利调剂时准确取药。其中属于自费或部分自费一定要告知患者。药物需要代煎,应另加代煎费,不应将代煎费混入药费中一同计价。并对代煎的汤药在计价后发给凭证号牌。按照处方医嘱将患者姓名、剂数、取药时间、经手人等逐项填写清楚,取药时,必须逐项核对无误后发给患者。药价计算完毕填入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签字以示负责。
调配是调剂中药处方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从事调剂的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需要严肃认真按照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剂。
(1)注重处方药味,不得擅自加减或代用。中药治疗,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组方。不得随意加减处方中的药味。中药同一药的炮制品很多,如姜有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等,调剂过程中不能认为反正是姜,而随意互用,违反了用药意图,影响治疗。并且,中药有正名、别名及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等现象,应认真根据处方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工作中也应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应注意药味的药用部位是否为处方要求,同一植物,部位不同,药效各异,调配时应分清,绝不可混淆。
(2)注意炮制。在调配处方时,应理解医师用药意图,严格按照处方上的炮制要求调配。如地黄有生地和熟地之分,调配时应根据处方中用地黄的旨意调配,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熟地补血滋润,根据处方中地黄应发挥的药效而配以相应的炮制品。有时医师往往会根据治病需要,对某些药要求临时炮制,如红枣去核及砂仁、桃仁等入药捣碎,调配时均应按处方临时炮制。
(3)严格执行处方脚注。脚注是医生根据药物的质地或治疗的需要以简明的字样给调剂人员提示和要求,在处方某药品的下脚旁边而加以注释。主要有:煎法、服法、临时修治、药拌等。如:红枣去核、云茯神朱砂拌、包煎、另煎、后下等。炮制人员应按医生用药要求调配,从而保证药品更好地发挥疗效。特殊煎法和用法,必须向病人写清,说明白,以保证药物疗效和便于服用。
(4)严格按照处方剂量执行。中药的疗效体现在君臣佐使药的搭配和剂量上,不能凭感觉“抓药”,影响疗效。现在虽医院药房多为袋装药,每袋药的剂量都为5g、10g等称量好了,如遇处方中剂量范围不为袋中剂量时,应取相应散装药或拆包装称取相应剂量,切不可图方便而随意给一整袋药,而造成药味剂量不准确,影响药效。
中药调剂复核是指经过单位领导指定中药师职称以上人员进行全面逐项复核无误签字,是调剂处方中最重要的质量把关环节。认真核实调配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等现象;处方中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药品质量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以生代制、生制不分、应捣未捣等情况;是否已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等进行单包并注明用法;处方药味剂量与实际剂量是否相符;细料药品和毒性药品是否处理得当。如果不重视复核,把关不严,将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处方调配完毕,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药。
医嘱固然重要,但药师是医嘱的执行者。发药前的交代至关重要,是患者准确、安全、有效服用药物的保证。发药时应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号和取药剂数,要特别注意防止姓名相同或相似错发药的事故发生。如果处方中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或需另加“药引”,以及煎法、用法、服法,需加以说明。一方多剂的鲜药,要提醒患者注意置于温度较低、通风干燥处,防止放置数天的药可能发霉变质。发药时应检查附带药品是否齐全,药品包装是否捆扎结实。
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且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也关系到中医药的形象和信誉。中药调剂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用药安全负责的使命感。其次,由于中药调剂与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调剂人员除了解和熟悉上述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中医处方常用术语。并在严格执行调剂工作制度与操作常规及毒麻、中毒药物调剂与管理制度下,做到仔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然后再发药。在调配药物中,注意把握以上五大环节,发药人必须认真核对,详细交代和耐心解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做到人性化服务,确保患者服药安全有效。
[1] 梅全喜,马劲.现代医院中药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97.
[2] 盛永华.浅谈中药调剂工作中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99-200.
[3] 周淑燕.如何做好中药调剂工作[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6):65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