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泳谊,刘翠冰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营养科,广东 广州51008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疾病谱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于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各种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危害大,在临床上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增大[1]。为此,本研究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以了解老年糖尿病营养不良患病率,探讨改善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措施。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60 岁)为研究对象;男性43 例(52.4%),女性39例(47.6%);平均年龄(64.20±5.31)岁;病程<1年14例(17.1%),1~5年20例(24.4%),6~10年23例(28.0%),病程>10年25例(30.5%)。职业不限。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ol/L 或餐后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ol/L;并排除严重心、肝、肾、甲亢、消化系统等消耗性疾病及服用激素者。同时选择我院体检无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正常老年人82例作为对照组,女性37例,男性43例,平均年龄(62.90±4.13)岁。
1.2.1 人体测量及评价标准
身高和体重:清晨清醒、空腹时,穿单衣并赤脚称量体重。同时测量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BMI>28kg/m2为肥胖,BMI 24.0~27.9kg/m2为超 重,18.5~23.9kg/m2为 营 养 状 况 正 常,BMI<18.5kg/m2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统称营养过剩。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连续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2.5mm,女性16.5mm[2]。上臂围(AMC)计算公式:MACM(cm)=AMC(cm)-0.314×TSF(mm),正常参考值为男24.8cm,女21.0cm。
1.2.2 生化检测及评价标准
血清蛋白质指标: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g/L,TP<60g/L为异常;白蛋白(ALB)正常值35~50g/L,28~34g/L为轻度营养不良,21~27g/L 为中度营养不良,<21g/L为重度营养不良;前白蛋白(PA)正常值为0.15~0.39g/L,<0.15g/L为急性蛋白营养不良;血红蛋白(Hb)正常值为110~160g/L。营养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正常值为(0.8~4)×109/L,低于正常值为营养不良。血清脂类指标:总胆固醇(TC)正常值为0~5.8mmol/L,>5.8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TG)正常值为0.3~1.7mmol/L,>1.7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原始数据采用EXCEL表格录入,经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病人的年龄和平均身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病人的平均体重和BMI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有62%属于超体重和肥胖的病人(表1)。
实验组病人TP、TC 和LY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ALB、PA 和Hb低于对照组,TG 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 观察组(n=82) 对照组(n=82)年龄(岁)64.20±5.31 62.90±4.13身高(cm) 167.30±8.8 165.80±7.6体重(kg) 68.40±10.11* 59.40±3.13体质指数(kg/m2) 24.89±4.23* 22.43±2.08三头肌皮褶厚度(mm) 14.69±2.33 13.99±2.45上臂肌围(cm) 24.65±4.45 24.32±4.12总蛋白(g/L) 66.93±6.77 68.23±6.79白蛋白(g/L) 34.73±5.47* 37.65±3.33前白蛋白(g/L) 0.21±0.06* 0.26±0.08淋巴细胞计数(×109/L) 1.63±0.67 1.65±0.63血红蛋白(g/L) 12.16±2.13* 13.98±3.17总胆固醇(mmol/L) 4.92±0.32* 3.80±0.93甘油三酯(mmol/L) 2.14±0.35*1.30±0.4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患者普遍存在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血糖波动大,因此更易发生急性代谢障碍,并受生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复杂因素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3]。黄陈等[1]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为16.7%营养不良,62.5%具有营养不良危险,20.8%营养良好。而高龄和营养失调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治疗的风险,甚至影响预后。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占2/3。大量研究认为减肥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于肥胖的糖尿病病人随着体重的下降,降糖治疗的疗效快而显著,降糖药物用量也相应减少,甚至停药[4]。因此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首先减轻体重,而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当把控制能量以控制体重作为饮食治疗的主要指导思想。
实验组病人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对照组低,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肝脏及肌肉中蛋白质摄入减少,合成减弱,分解代谢亢进;也有相当数量的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控制缺乏科学的态度,饮食不均,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血糖高,更容易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科学的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心理开导。在膳食方面应当在控制能量摄入的基础下,均衡膳食,补充优质蛋白以及与代谢相关的B族维生素。一般蛋白质供能占总热量的15%~20%,食物中优质蛋白如蛋、奶、豆、鱼等应大于1/3。另外有研究认为,血清前白蛋白灵敏性优于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简便快速,是早期评价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5]。实验组血红蛋白也低于对照组,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铁质摄入不足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应该多选择富含铁质和促进铁质吸收的维生素C的食物。
实验组病人甘油三酯比对照组病人高。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病人常有的并发症,以TG 升高、HDL-c降低和LDL-c升高、TC正常或升高为特征[6]。糖尿病病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并已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因此,在对病人制订饮食计划时除了控制能量外,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5%,并选择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食用油,如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和深海鱼油等。另外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20~35g/d),以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对于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的营养状况来制订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平衡膳食,避免盲目“饮食控制”,以达到或维持理想的体重,并使病人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控制在较好的水平,以避免或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1] 黄陈,徐静,王建,等.糖尿病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24-625.
[2] WAITZBERG DL,CAIAFFA WT,CORREIA MI.Hospital malnutrition:the Brazilian national surrey(IBRANUTRI):a study of 4000patients[J].Nutrition,2001,17(8):573-580.
[3] 三轮真也,廖宏.面向老年社会的糖尿病医疗方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1):10-11.
[4] 蔡东联.营养师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18-740.
[5] 王海英,梁化岐.血清前白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6):19-20.
[6] 王彦,张计兰,梁焕芳.食物交换份法联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