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力,刘国文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外科,湖南 衡阳421001)
胃癌在我国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发病率60/10万,病死率30/10 万[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2],并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现时病期晚、治疗困难、预后差是我国胃癌的基本特点,且发病率已日趋年轻化[3],如何治疗胃癌,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胃癌的治疗方式很多,但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并辅以放疗、化疗。本组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本组40例,2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34~75岁,平均51岁。多数病例因上腹部隐痛伴腹胀入院检查,部分病人因呕血、黑便入院检查,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其中10例为中分化腺癌,8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高分化腺癌,6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并癌变,4例为印戒细胞癌。其中5例患者伴有重度贫血,12例患者伴有轻中度贫血,7例患者伴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身体均无其他器官肿瘤,无其他器官衰竭。病程最短10d,最长20年,平均10个月。
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8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8例,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5例,剖腹探查开关术6例,胃癌根治并受累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术后住院期间以CAP方案化疗21例,其中13例化疗5疗程,6例化疗3疗程,2例化疗6疗程,余19例均未化疗。
病理检查发现:胃低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8例,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4例,晚期胃癌11例,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未突破粘膜肌4例,中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5例,胃粘液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3例,中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5例。查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15例,第二站淋巴结转移10例,第三站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10例。
全部患者胸片示6例肺转移;B超4例见肝转移;余30例均未见异常。
所有病例定期随访,术后前3年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失访8例,总随访率85.75%。
所有病例中,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9~10d,切口无感染、裂开,并按期拆线者3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裂开者2例。未有行切口二期缝合者。
临床全部治愈,全部患者随访1~3年,除8例失访外,其余1年、2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78%、75%。3年共有9例死亡患者,其中因晚期胃癌,手术未能切除肿瘤者4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由于胃癌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适应证较前相应扩大[4]。目前除了原发灶巨大,固定,腹内脏器广泛转移,伴腹血性水呈液恶质者外,只要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即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脏有转移结节等,均应争取剖腹探查,切除原发病灶,减轻症状。根据国内11 734例胃癌手术的统计,手术率为81.8%,总切除率为49.7%。近年来癌瘤切除率已提高至75%左右,主要是Ⅱ、Ⅲ期胃癌。手术作为最有效治疗手段,还必须把握准确的术前分期、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化的手术范围[5]。术后辅助放化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有利于残余部分癌细胞及亚临床型转移灶的杀死,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胃癌患者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锋,王亚军,李非.胃癌辅助放化疗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18(1):202-205.
[2] FORMAN D,BURLEYVJ.Gastric cancer:global pattern of the diseaseand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J].Baillieres BestPractResClin Gastro,2006,20(4):633-649.
[3] 吴春晓,郑莹,鲍萍萍,等.胃癌流行病趋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13(1):10-40.
[4] 季加孚.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模式的转换[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091-2093.
[5] 季加孚.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