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失眠病机探讨*

2012-12-09 11:06李琦玮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卫气循行肾阳

李琦玮,刘 莉,赵 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失眠,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等,是由阳不入阴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重者甚至彻夜不寐[1]。对于不寐的治疗,历代医家多有描述[2],辨证时一般多从肝郁化火、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胃气不和、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角度论治,往往容易忽略阳虚失眠这一证型,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因阳虚而致失眠的患者比比皆是,以补气助阳法治疗常获良效。本文浅述对阳虚失眠病机的认识。

1 阳气影响睡眠的生理机制

1.1 阳气的主导地位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3]。”指出人体的阳气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阳主动、主热,有鼓舞、温煦、固卫及化生阴精等作用,推动和维护着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只有当阳气充盛平和时,阴与阳才能谐和。

1.2 卫气的循行是睡眠最根本的发生机制

睡眠的发生与卫气的循行密不可分。《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4]。”白天卫气行于阳经,神动出于舍则寤;夜间行于阴经,阴经气盛而主静,神入于舍则寐。卫气在人体的循行遵循一定规律。《灵枢·卫气行篇》云:“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4]。”白天卫阳行于体表,夜晚则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神安则能寐。

1.3 阳气与睡眠的关系

卫气的循行主导着睡眠的过程。卫气属阳,受人体真阳的温煦。人体的阳气旺盛,卫阳方可充盛,其循行合乎常道,睡眠也会遵循正常规律。否则,卫阳虚衰,营卫之气的循行紊乱,阴阳不能协调,则会导致失眠的发生。

2 阳虚失眠的病机

阳虚失眠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先天禀赋不足;久坐久卧,不喜运动;久病虚损,伤及阳气;误汗、误下伤阳;嗜食寒凉;起居调摄不慎,衣着单薄;久居寒冷潮湿之处;劳倦内伤,气损及阳;年高而命门火衰[5]等。近年,由于不规则使用抗生素等所致的阳虚证的病例亦愈来愈多。各种损伤人体阳气的因素均可能导致阳虚不寐的发生。

阳气可以充养精神。 《景岳全书·中兴论》曰:“气为阳,阳主神也。”气以生神,气盛则神安,气衰则神病。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气损阳亏者,其气怯于内。气虚阳浮或阳衰不能自秘,虚阳外浮,心神不安,而致夜不能寐。张景岳云: “心有事而不寐者,以心气补伐也,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

阳虚失眠,按阳气虚衰程度轻重的不同,分为阳气不足,浮越上扰与阳虚阴盛,格阳于外两型。阳虚失眠所及脏腑主要为心、脾胃与肾,故前者又可分为心阳不足、中阳不足以及肾阳不足三种类型。

2.1 阳气不足,浮越上扰

2.1.1 心阳不足

心主血脉,心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和鼓舞。当心阳失于温煦,血脉不行,心神失于濡养,心神不安而致失眠。 《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云:“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愒愒然而动,少寐。”阳气具有固密的作用,心阳不足,使心神不得潜敛,神浮于外而不得卧。《伤寒论》中有如下记载,“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伤寒论》112条)。

2.1.2 中阳不足

此即李东垣所谓之“阴火”也。《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阴火”的概念尚不明确,现在主要有3种认识,一是脾胃气衰,元气不足,独亢于心的心火;二是不能下交于肾,反冲于上的离位相火;三是下焦郁而发热的阴火。不论哪种阴火,均是由于脾胃阳气虚弱,“火胜则乘其土位引起,其所以病也(《脾胃论》)”,其性易乘虚,上扰心神,而致不眠,或寐而易醒。脾胃中阳不足,津液失运,聚而生痰湿,阻滞中焦气机,使上下不能交通,亦致不寐。

2.1.3 肾阳不足

肾阳对人体起到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是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衰,闭藏功能下降,真阳不能潜藏于肾宫,浮越于外。入夜阴气愈盛,阳气虚浮,难以入于阴,使得阴阳不交,而致不得卧,或时入时出,寐浅而易醒。卫气属阳,受肾中真阳温煦,若肾阳不足,脾胃所化水谷精微亦不足以充养卫气,先后天之本俱不足,使得卫气虚弱。卫气循行不佳而致失眠。肾阳虚衰,不能启肾中真阴蒸腾于上,心失涵养,心气不降,心肾不交,亦不得卧。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述:“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6]”

2.2 阳虚阴盛,格阳于外

此阶段五脏阳气俱衰,阴寒内盛,逼迫已虚极的阳气外越,使阴阳气不得顺接,卫气留于阳经而不能进入阴经而致不寐。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多有记述,如少阴病阴盛阳脱,阳虚极不得入于阴而致不得卧“少阴病……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厥阴病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上扰而致不得眠,“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等。

3 总结

失眠是以阴阳失衡、营卫不调为总病机的一类病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起居无节,熬夜饮冷、不喜户外运动、房事劳倦,日久伤及阳气,或致不寐。故在治疗时除了考虑老年患者“年高阳衰”,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年轻患者因为阳气不足,阳不入阴而产生失眠的可能。临床实践中,用温潜法治疗证属阳虚失眠者每获良效[7]。临床上遇到辨证属阳虚失眠的患者时,应果断应用温阳的药物,切不可拘泥常规思维而不知权变。治疗时温阳药物宜逐渐加至适宜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不可过于温燥。总之,我们应细致分析患者的症状,审症求因,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尽力为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5-130.

[2]马凤丽,秦竹,熊红艳,等.失眠症古代研究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4):68.

[3]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4]灵枢经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51,164.

[5]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6]清·郑钦安.医法圆通 [M].成都:巴蜀书社,1991:210.

[7]周男华.温潜法在阳虚失眠治疗中的运用 [J].江西中医药,2006,37(11):54.

猜你喜欢
卫气循行肾阳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督脉循行考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浅析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