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患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2012-12-08 14:16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110016高晓明王淑范李惠梓
辽宁医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先心病护士患儿

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110016) 高晓明 王淑范 李惠梓

先心病患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110016) 高晓明 王淑范 李惠梓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性血管系统畸形。先心病的发生率高达8‰,是危害小儿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0~14岁的儿童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儿童对疾病或住院的了解、反应和应付的方法都因各方面的压力来源及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48例先心病患儿,患儿入院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8例患儿,男77例,女71例。年龄4个月至14岁,其中<1岁的10例,1~3岁的56例,4~6岁的50例,7~14岁的32例。

2 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恐惧 多数先心病患儿发育较同龄的孩子迟缓,身体虚弱,容易反复患感冒或肺炎,且常常迁延不愈,常需住院治疗。在儿童眼中医院是最不安全和最恐惧的场所,他的日常生活方式被破坏,还有各种医疗护理操作和医疗用具(如听诊器、注射器、压舌板、各种管路等)的随时使用,使其无安全感。患儿入院后常表现为反复哭闹,尤其是看到医护人员,不愿在病房里,要回家,有的乘人不备而逃跑,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有的患儿还因反复住院而出现了孤僻,抑郁的性格特征。

2.2 焦虑 先心病患儿因身材矮小、紫绀和精力不足等身体差异,使患儿觉得自己和其他儿童不一样,在与同伴交往上易产生自卑心理。父母的过度焦虑,患儿更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还有许多的学龄儿童因健康问题而经常缺课或休学,成绩下降,因怕耽误学习而感到焦虑不安。这些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严重,患儿会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心,常有戒备心理,食欲减退,沉默、悲观、郁郁寡欢,甚至失眠,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2.3 依赖心理增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 通过调查发现,先心病患儿的性格比正常儿童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紫绀型患儿生活适应能力低于非紫绀型。由于躯体疾病的影响,导致患儿精神体力不佳,加之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后怀有歉疚心理,给予患儿加倍的关怀照顾。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容易降低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儿童由于恐惧而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甚至会产生退行性行为。有的孩子还表现出尿床、吸奶嘴、攻击、违纪等外显行为。

3 心理干预

3.1 为患儿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房的儿童化,减少白色画面,可以粘贴一些卡通图画,还可改变床被、护士及患儿服装的颜色,配备一些小玩具和故事书,把病房布置得和家一样温馨。

3.2 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1)<1岁的患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需要亲人,特别是母亲陪伴,害怕陌生人,有明显的皮肤饥饿感。触摸是一种无声的安慰,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护士应像慈母一样去爱抚拥抱患儿[1]。尽量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加强关心爱护,使其得到母爱的替代。婴幼儿护理操作前可通过拥抱、抚摸来解除患儿因病情、恐惧造成的皮肤饥饿感。2)1~3岁的患儿,语言的表达及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在医院做过治疗的患儿惧怕医护人员,入院后在语言沟通上有很大困难,有些话还可能被误解或被忽视,这些使他们感到十分苦恼。一般来说,需要获得满足就会引起愉快而积极的情绪情感[2]。面对这种心理状态,护士应采取耐心、细心、爱心的态度去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及表达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不要大声说话或呵斥,最大限度地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也可与患儿做游戏,通过角色互换,如让患儿当护士,给布娃娃、父母打“针”,让患儿体会到要积极配合护士治疗,打针、搽药、雾化是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而不是处罚,以帮助减轻患儿的恐惧和担忧。3)4~6岁的患儿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护士可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们多接触,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等,在与他们建立对护士的好感和信任感以后,可以带他们探访术后恢复期的孩子,给他们讲解手术的重要性。避免一些家长采用欺瞒孩子的方式,不给孩子讲清实情,增加他们术后紧张、恐惧和抑郁的情绪,不能配合治疗而影响术后的恢复。4)7~14岁的患儿,由于他们已有较强的理解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在患儿入院后即开始健康教育,第1时间告知其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以及住院环境、规则,帮助其迅速进入患者角色,缓解其陌生感。治疗和护理前要给予解释,根据儿童能理解的程度,提供有关疾病及住院资料,尊重其看法,保护其隐私,可与其以朋友的方式来讨论健康状况及住院后的一些感受。但这部分孩子比较有思想,往往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应多与他们交流,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沟通对儿童心理护理有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需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不断增强自己使用语言的能力。多使用积极性语言,避免消极性语言,要用正面直接的语言,即学会说“让患儿干什么”,少说“不要干什么”。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相对固定,设法使患儿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并要做到对待患儿一视同仁。

3.3 利用鼓励方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手术矫治后,更要重视心理的康复。先心病患儿由于介入手术或心导管检查后需平卧12小时,以免穿刺处出血,有些年龄较大的患儿往往回到病房后由于紧张、怕痛而不敢排尿导致尿潴留。这时需要护士耐心地和他们交流,赞扬他们表现勇敢,并告诉他们手术非常成功。第1次床上排尿可能会有点不适,但只要排出来,后面就能正常排尿了。同时,配合下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吹口哨等方法,效果显著。对于表现抑郁的患儿,请家长给他们买一些喜欢的玩具,讲一些爱听的故事,以分散他们对手术刺激的注意力。对于术后烦躁、哭闹不止而又不易沟通的婴幼儿,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发生缺氧甚至心力衰竭。

在患儿病情稳定,心功能正常的状态下,应逐渐增加患儿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让孩子多接触同龄儿童,通过玩耍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消除孤独心理。要多采用鼓励方式,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溺爱行为,使孩子在开朗、愉快的心境下生活。鼓励学龄期患儿与同学联络,允许他们来院探视,交流学习进展情况,根据病情帮助患儿继续学习。应抓住患儿手术矫正后的可塑时机,以良好的环境因素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性格。

4 护理体会

先心病患儿各种情绪及行为表现是在内心紧张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大量的资料证明,心理干预能很好地解决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着药物起不到的作用[3]。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可调整患儿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使之有利疾病的转归或缩短疗程。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努力探索更加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还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使患儿得到良好照顾的同时,让他们在逆境中正常的成长。

若想为患儿开展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都需要得到家属的心理支持。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属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患儿对护士的排斥;家属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护理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开始注重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患儿治愈率。

[1]贾玲 .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3:231

[2]胡佩诚 .医学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7

[3]朱斌慧,江秋英,黄桂雅,等 .心理支持对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7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63

(本文编辑 迟东英)

猜你喜欢
先心病护士患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出生的不公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不开胸也能治先心病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