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丽茹
(西安财经学院医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是门诊换药常见的疾病之一。先天性耳前瘘管常为盲管,管腔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组织,如反复发生感染可形成脓肿[1]。传统治疗此类脓肿主要是全身抗炎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切开引流、伤口换药的方法,常致局部痊愈时间较长,有些患者病程可长达30 d以上,经对78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的换药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病例来自2008-05~2011-04在西安财经学院校医院医院就诊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78例,其中女51例,男27例,年龄18~25岁,平均22岁(均为在校大学生)。右侧感染32例,左侧感染45例,双侧感染1例,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40例,男性1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22岁;对照组38例,男性1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23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1 试验组 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形成时,选择波动感最明显的下方,用0.5%碘伏消毒局部2次,取12或16号针头穿刺,固定好针头,慢慢抽尽脓腔中脓液,并用棉签轻轻按压脓肿局部,使脓液更容易被抽出,抽完后迅速拔出针头,更换6号或9号钝弯针头,自瘘管口插入冲洗清除脓腔内脓液及豆渣样物[2]。冲洗时,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用0.5%碘伏冲洗2次,以生理盐水棉球将穿刺口及其周围清理干净,即可在穿刺点用钝弯针头引导,轻轻放入硫酸庆大霉素纱条引流,外敷无菌纱块包扎。每天同样方法换药一次。自第4日起,观察局部脓液明显减少后拔出引流,继续单纯以生理盐水冲洗换药至无脓液渗出或无红肿即可停止换药,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嘱其治疗期间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伤口早日愈合。
1.2.2 对照组 采用与试验组相同的消毒方法,于脓肿最低点作纵形切开排脓,用生理盐水清洗脓腔,再用利凡诺纱条引流,外敷无菌纱块包扎,每日一次,待脓液渗出减少后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压痛、无波动感,触之较硬,创口愈合为痊愈。
试验组换药愈合时间最短5 d,最长12 d,换药时间平均7 d,对照组换药愈合时间最短8 d,最长36 d,换药时间平均16 d。两组伤口换药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形成脓肿,常规脓肿切开后因忽略对瘘管内感染源的有效清除,故换药时间长,0.5%碘伏腐蚀性较强冲洗脓腔不仅快速破坏瘘管上皮组织、有效清除瘘管中腐败物等感染源,促进新生组织生长.还具有极强的广谱抗菌能力,为肉芽生长奠定了基础。硫酸庆大霉素纱条引流能抑制厌氧菌生长且利于脓液排出,加快愈合、缩短病程。采用穿刺抽脓0.5%碘伏冲洗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疗程短一般穿刺后3 d能很好控制炎症,平均7 d就能愈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而传统的切开排脓方法平均需要16 d伤口才能愈合,增加了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②微创穿刺伤口小,患者痛感轻,炎症控制后局部平整,保持了瘘管的完整性避免切开排脓引起瘢痕增生,便于炎症消退后彻底清除。③0.5%碘伏冲洗脓腔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炎症,加快伤口愈合。
切开排脓要求切口大,以便能充分引流,笔者认为耳前瘘管感染病变较局限,无需大的切口,放置引流的目的是防止穿刺口愈合,以利于冲洗排脓,一般在穿刺后第3天局部肿胀已明显减轻,没有因引流不畅而致红肿。另外,切开排脓要求脓腔完全无脓后才停止放引流,即使第二天仍有少量脓液,也可从瘘管口冲洗抽吸,因为伤口小,所以伤口极易愈合。
笔者认为,在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形成的疾病中,穿刺抽脓0.5%碘伏冲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病者起病时间并不是很长,约3-5天,其局部有波动感但脓腔壁仍较厚,予以作局部穿刺抽脓碘酊冲洗,效果更佳。切开引流治疗耳前瘘管感染形成的脓肿,切开的皮肤常受脓液及引流物刺激而难以愈合,致局部痊愈时间延长。穿刺排脓法,穿刺口小,皮肤愈合快,前3日换药时用0.5%碘伏冲洗脓腔,可将脓腔内存留的瘘管分泌物冲洗干净,并利用碘酊的腐蚀性破坏瘘管的上皮组织,为新生组织生长奠定了基础,迅速有效消除脓腔炎症,加快伤口的愈合。
实践证明,此法治疗耳前瘘管感染痛苦小、愈合快,治疗效果显著。
[1]白素萍,张平.成人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的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导师,2009,4(1):11.
[2]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