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ICU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的原发性肿瘤[1],好发于颅底和骶椎,颅内脊索瘤中以斜坡部位发生率最高,国内外最新统计示颅内脊索瘤累及斜坡的比例93%左右,通常位于中上斜坡,并且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生长。颅内脊索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平均可在3年以上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约70%的病人有头痛,有时在就医前即已头痛数年, 常为全头痛,也可向后枕部或颈部扩展。内镜下经口入路的颅底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3],自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6例颅内脊索瘤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4例,女性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2.8年。临床首发及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复视、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术前均行头颅CT 和MRI 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6例均采用复合麻醉,采取神经内镜经口腔入路肿瘤切除术。
1.3 结果 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口咽及鼻腔炎症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出院时基本恢复,术后14~20天出院。
2.1 卧位的护理 斜坡脊索瘤患者因肿瘤将斜坡颅骨部分破坏,环椎前1/3 缺失,颈部稳定性欠缺,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头部和颈部呈一水平直线,头颈部制动,颈部两侧置砂袋,可防止颈椎脱位,造成截瘫。预防颈椎移位影响呼吸,翻身时采取轴式方法,使头、颈、胸保持同一水平线。6h后适当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患者活动时佩戴颈围,其高度适宜,保证颈椎处于中间位。仰卧位时枕头置于颈后,使颈部有依托,而且颈部的肌肉可以充分放松休息,侧卧位时枕头置于肩上和头后,保证颈部肌肉的平衡,使颈椎保持中间位,保持呼吸平稳[4]。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波动情况的评估,针对颅内高压、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并发症的观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 伤口护理 因经口入路切口肿胀,口内分泌物在咽部、口腔堆积,每日两次的口腔护理不仅能够避免口腔溃疡的发生,而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保持最佳生命状态利于恢复。
2.4 呼吸道的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鼓励并指导气管切开病人的有效咳嗽和排痰方法,必要时辅以翻身叩背,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保持气管切开处清洁干燥,气切换药每日两次,用Ⅲ型安尔碘消毒,定期监测血气变化,根据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及其比例调节吸氧流量,避免肺感染的发生,为患者及早堵管、拔管打下基础。
2.5 饮食护理 因患者应用钛板钛钉内固定,为减少咀嚼运动,促进切口愈合,术后鼻饲饮食10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10天后根据口腔内切口恢复的情况,拔除胃管,从口腔进食、半流食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2.6 心理护理 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现实、战胜疾病的信心,纠正其自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2.7 出院指导 3个月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避免做打喷嚏、咳嗽动作,坐起时勿过猛,避免颅内压突然增加。下压鼻漏修补物,若鼻腔流出清亮、稀薄液体,需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是否出现脑脊液鼻漏。患者3个月内进食松软食物,避免辛辣、过热、坚硬食物,进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展经口咽入路切除上中下斜坡脊索瘤,该入路使用神经内镜,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隙,到达颅底病变路径最直接、最短,不但避免了开颅损伤,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术后护理难度大、危险性高,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护士在斜坡脊索瘤术后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手术入路、术中肿瘤切除范围、术后伤口等情况综合分析,对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及针对性的护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强对6例患者术后的病情意识观察、伤口护理、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术后危险期的关键。正确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避免脑脊液鼻漏、呼吸道梗阻、颅内感染、肺感染、口腔炎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现实、战胜疾病的信心,纠正其自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
[1]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等.颅底脊索瘤的分型、诊断与手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3):156-159.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70-671.
[3]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78.
[4]崔建,郑春秀.神经内镜下经鼻腔或口咽入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8):21-23.